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杨勇合照

前言

1949年,文家市的一位老太太正在家里干活,忽然,门外来了一个当兵的,一开始大娘还是诧异的,不过还是将人迎进了屋子里面,一进屋子,魏鸣森就开口:“大娘,世俊让我来看您。”

大娘浑浊的双眼顿时亮了,一时没控制住力道,直接将人拉到跟前,忙不迭地问:“他现在在哪里?”

“他在南昌,是我们的司令员,带部队,一时来不了,不过他很快就会来看您。”

大娘激动得都想落泪,她已经20年都没有儿子的音信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她不敢想象儿子是不是已经战死沙场,现在,这位士兵给她带来的惊喜,足够将她“砸晕”。

小小的感冒和死神相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杨勇青年照

待在病床上,杨勇似乎还能想起魏鸣森给他带来的消息,母亲激动得差点手舞足蹈的模样。

1981年的秋天,杨勇总是感到一阵的不舒服,他经常感冒,并且总是咳嗽,他以为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便按照以前的方式吃药,可是,不论他吃了多少药,似乎都不管用。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他的家人开始纷纷劝他,一定要去医院做一次全面检查,可杨勇总是摆摆手,不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在他看来,他的身体很好,没必要因为一点感冒就大惊小怪。

第二年,杨勇以前的警卫员孙启增到他家去看望他,小孙刚到院子里,杨勇就惦记着给他过生日,看到老首长还记得他的生日,小孙一阵感动。

然而,吃饭的时候,小孙总是感到杨勇的呼吸特别粗,他赶紧将这个发现告知杨勇的夫人林彬:“首长得出气粗,好像和正常的情况不一样,是不是要去医院去检查一下?”

林彬心下也急切,赶紧和小孙将杨勇一块送去了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年轻时杨勇

到了医院一检查,医生发现他的肺部有个阴影,经过医院的研究,最后还是决定要进行手术。

很快,杨勇就被推上了手术台,他们将腹腔一打开,结果发现是癌。

手术外,杨勇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他的家人一直在外面守着。

一直到切下来的癌组织被医生端出来,当看到只有指甲盖大小时,大家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可是,手术之后,杨勇就一直在发高烧,而且还持续了一周多,却总是找不到原因,医生们估计说,这可能是癌症转移而产生的高热。

大家却不敢将真相告诉杨勇。

一年之后,医生说的话被预测了,杨勇的癌症充满了整个肝脏,只留下了百分之三的正常肝组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合照

其实,手术之后,杨勇自己也怀疑过,只是不敢肯定,所以总是盯着当医生的侄女沙瑞平,林彬不敢让侄女说破,便说是他得了慢性阑尾炎。

实际上,杨勇自己也早就明白了,他应该是得了不治之症,只是,他自己也不愿意给大家增加痛苦,所以没说出来。

一个多月后,医生查出了转移癌。

期间,杨得志到医院看望他,看着躺在床上面色蜡黄的老战友,杨得志心里不是滋味,心疼地说:“你现在不要再那么去拼命了,身体不行了哟。你现在最关键的是把身体恢复好,从现在开始下决心休息一年。”

可是,杨勇只是一个劲地摇头,执意不肯休息:“身体不会向想象的那样可怕,我的事情太多,多得就是多给我一年的时间也干不完......”

听了杨勇说的话,老战友杨得志知道自己是劝不住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杨得志青年

最后,经过医护人员的建议,还有老战友和老部下们的劝说,杨勇才愿意到无锡疗养一段时间,不过时间很短罢了。

当病情好转之后,杨勇又回去马不停蹄地干活。

那个时候,谁都没把这小小的感冒放在眼里,却不知道,这场感冒竟然和死神连到了一起,大家乐观得太早了。

一天,门诊部的专管保健的王主任到杨勇家里,给他进行常规检查。

当王主任摸他的腹部后差点吓得跳起来:怎么摸不到肝?

王主任已经拥有几十年的临床经验,但还是有点不相信自己的手,他又小心的再次摸了一下,还是没有摸到肝,肝怎么掉下来了?

按照正常的逻辑,脐下应该摸不到肝,但现在摸到了好大一块,王主任又摸了一次,大呼不对,杨勇必须去医院会诊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杨勇青年照

其实,在这之前,杨勇自己就已经感受到不舒服,肋下疼,可是,他一直没有说,担心自己一说,自己工作的权利被剥夺,直到王主任发问,他才敢承认自己不太舒服。

第二天,杨勇就住进了医院。

医生立马给他安排了检查,略微有些责怪的说,他怎么现在才到医院里来?

经过检查,大家心里更加的难受,杨勇所患的癌是癌症里面最凶恶的低分化细胞癌,而且全扩散了,没有手术的可能。

医院能做的只能是尽量地延缓他的生命,而且不能手术,只能靠药物进行治疗,他们知道这样治标不治本,还是在拖延时间,可是,医院只能如此。

就这样,杨勇再也没有离开过医院。

他在医院里面度过了自己生命中的最后56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杨勇勉励民兵训练骨干

躺在病床上,杨勇不止一次的想过,如果能够回文家市去看看就好了

妈,胜利了,我也回来了

杨勇在病床上,似乎又回到了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故乡。

1949年秋,衡宝战役后,已经36岁的五兵团司令员杨勇整个人都激动了。

这时,五兵团作为预备队,需要从江西上饶横穿贵州,向贵州进军。

五兵团的先遣支队已经到了长沙,侦察科长魏鸣森向杨勇汇报的时候,得到了一个特殊的命令。

杨勇说,过慈化市,顺便了解一下文家市的情况,如果有可能的话,能不能到他家去看看。

从先遣队的驻地到文家市,只有三四十里地,翻过一座山就能够到了,魏鸣森便想着帮杨勇这个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魏鸣森

临走之前,魏鸣森还是询问了一下杨勇家里的情况,他刚打算抬脚走,杨勇又告诉他一件事:“我在家里叫杨世俊,我有两个哥哥,父亲不在了。”

魏鸣森点头,表示知道了。

想着空手去有点不好意思,所以魏鸣森又在集市上买了一些点心,过了两三个小时,他到了文家市。

这些年来杨勇一直没有回去老家,所以文家市和杨勇所描述的有一些差别,不过,乡亲们都知道杨家有一个儿子在外面当官,所以,看到一位士兵纹路,就有好几个人争相给他指路,魏鸣森很快就找到杨勇家。

文家市的一位老太太正在家里干活,忽然,门外来了一个当兵的,一开始大娘还是诧异的,不过还是将人迎进了屋子里面,一进屋子,魏鸣森就开口:“大娘,世俊让我来看您。”

大娘浑浊的双眼顿时亮了,一时没控制住力道,直接将人拉到跟前,忙不迭地问:“他现在在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杨勇合照

“他在南昌,是我们的司令员,带部队,一时来不了,不过他很快就会来看您。”

大娘激动得都想落泪,她已经20年都没有儿子的音信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她不敢想象儿子是不是已经战死沙场,现在,这位士兵给她带来的惊喜,足够将她“砸晕”。

魏鸣森在杨家待了两个多小时又继续上路,临走之前,大娘又问他:“你到胡耀邦家去了没有?”

魏鸣森问清胡耀邦是谁?那个时候胡耀邦正是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告别了大娘,魏鸣森又完成了任务,所以回去复命,将自己在杨家的经历告知杨勇,杨勇一听,心里更想回家了,他是真的想念母亲,他已经出来20年,也不知道母亲现在怎么样了。

第二天一大早,杨勇就带着几个警卫员上路。没过多久,他们就来到了文家市。

刚进家门,母亲直接被一群当兵的给吓了一大跳,杨勇见此,赶紧上前,紧紧地拉着母亲的手说:“妈,我是孩伢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抗战时期,杨勇(左)与胡耀邦在延安

母亲定定地看着他:“你回来了!”她一把抱住儿子,眼泪啪啪往下掉,“你走了这么长时间,也不知道回来看看?”

杨勇哽咽地说:“妈,胜利了,我也回来了,您看,我不是很好嘛?”

母亲被他的话逗笑了。

杨勇又指着身边的战友和她介绍,母亲一边招呼着大家喝茶,一边又有条不紊地去做饭。

阔别了20年,杨勇终于又吃到了母亲做的饭菜:腊肉、辣椒......多少次午夜梦回,他好像又回到了文家市,吃着母亲做的热乎饭菜。

杨勇一辈子都忘不了这顿饭。

杨勇也想在家多陪陪母亲,只是,这次他还有其他的任务在身,所以只待了5天,他们又继续出发,前去看望军烈属。他们先是仔细的询问了大家的困难,随后又将这些困难向地方政府反映。

可是,这些都只能成为往事,他再也回不去他的故乡,吃不到母亲的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936年春,杨勇(左二)在陕北

向医生请假回家

杨勇终日在医院,一直神不守舍的,他从未想过,自己的病情会严重到这个地步。

有一天,他向医院提出了请假回一趟家。

其实,在医院里他经常念叨着要请假回趟家,医生觉得有点为难,他的身体太过虚弱,很容易出问题,毕竟他现在可是一级护理的重病号。

可是,如果不让他回家,这可能会成为他的终生遗憾,他们对于杨勇的病情再清楚不过。

杨勇执意回家,医院也不好继续阻拦。

实际上,他回家不是为了工作,而是为了看看自己的宝贝菜地。

到家以后,杨勇围着自己家里光秃秃的菜地转了好久,一眼望去什么都没有,可他仍旧久久舍不得离开。

对于菜,杨勇一直有特殊的感情,他喜欢种菜,也喜欢炒菜。

他刚出生不久,就跟着母亲种菜,他的母亲勤劳能干,种的菜也比别人家的茂盛,杨勇便跟着她学了一手,之后,仗打到哪里,他的菜就种到哪里。除此之外,小小的杨勇还和母亲学了一手好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杨勇故居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次团以上的干部在太行参加整风,正准备回部队,杨勇请他们吃午饭,可是,进了食堂,大家又说不吃了,因为饭堂的门口贴着:吃饭的首长请交粮食的条子,可是,干部们身上都没有带着粮票。

那时候的条件非常艰苦,干部都是定量供给,虽然杨勇请客,可是,人多钱少,如果光是吃米饭还可以,吃菜就有些困难了。

杨勇思来想去,发现了亮点,原来,当地的老乡经常会去湖边打鱼,打上鱼之后就地进行加工,然后,鱼肚和鱼肠就会扔到地上不要了。

对于别人来说,这些东西确实没用,这些人里面不包括杨勇,他灵机一动,跑到了湖边将鱼肠和鱼肚都捡了回来,然后洗干净,用辣椒一炒,香气扑鼻而来,大家这顿饭吃得是喜气洋洋。

也是杨勇的意外之举,使得鱼肠和鱼肚成为了当地的一道名菜。

连死都是快节奏的

杨勇的病情终究还是无力回天,1983年1月6日1时55分,杨勇上将静悄悄地走了,他才只有7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杨勇和朝鲜老乡剥玉米

在解放军总医院小礼堂的遗体告别那一天,原定的是6000人。结果,在送别时,从上午一直到下午两点,人数已经超过1万人。

这天,邓小平也来了。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军委会办了追悼会。

追悼会当天,经由胡耀邦主持,杨尚昆致悼词。

当时,中央军委专门通知,外地不要来北京参加告别,可是,广州军区政委王猛还是买了机票直奔北京,老上级,不见他心里过意不去,这已经是最后一面了,同时赶来的还有曾在新疆军区担任副司令员的谭友林。

杨勇去世的前10天,他的病房外面就已经挂上了谢绝探视的牌子,那个时候前来探视他的人很多,但基本都只能说一两句话。

他的女儿京京常常说,爸爸是个快节奏的人,连死都是快节奏。

那时候,杨勇一脸平静的和家人说,医生讲,我还能活30天到6天。

杨勇对自己的身体很了解,也知道这已经是最后的关口,所以,他给自己做了充分的安排,说取个中间数,除去最后10天可能不清醒,再过5天处理私事,他还有30天可以交代工作。

在生命的最后几十天,杨勇对他的生命做了紧张的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林彬青年照

当时,杨勇不但是总参第一副总长,更是当选为了中央书记处书记,分管军队工作,如今,他直接将工作搬到了医院里面。

每当谈到工作,杨勇都会示意自己的家人离开,然后请人将门关严,这是他一直以来保持的老习惯,而工作上的事情他从来就不让家人听。平时在家约人也会关紧房门。

在工作的时候,杨勇完全是全身心的投入,瞬间忘记了自己在病房,也忘了自己是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仿佛只是寻常办公,一谈就是两三个小时。

一天,总参的一位负责同志到医院去看望杨勇,结果刚进病房就被值班的护士给拦住了:“首长刚刚才休息,今天一直与他谈话,好像又是工作上的事,很累。您现在最好不要去打扰他。”

负责人听了之后心里不是滋味,心痛的转身就走,可是刚一转身又回来了,对着值班护士说:“我明天就要离开北京到外地去工作,今天我如果见不到老首长杨勇,可能一辈子再也见不上他了。”说着说着,他的眼圈也红了。

他以前是杨勇的老部下,如今要去外地工作,但是,临行前,他想要再看老首长一眼。

值班护士听他这么说,心都软了,不过还是要求他尽快出来。

见到老首长的时候,负责人立刻上去紧紧握着杨勇的手,激动的话都说不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合照

良久,杨勇终于抬起身,吃力地和他说:“你的事我知道。无论在哪里工作都要团结群众,要服从组织领导,努力为党工作!”

负责人含泪点点头,他不会忘记老首长的指示和教诲。

病房里面的人几乎都知道杨勇患的是晚期肝癌,但是,他每天依旧那么乐观,没有一个人相信那个残酷的事实,有时候就连医生都忍不住怀疑,自己是不是检查错了。

得知自己的病因后,杨勇提出了三条要求:不做化疗,不做放疗,不做手术,听其自然。

在他看来,那些是同归于尽的办法,什么用都没有,反倒是白白耗费公家的医疗费。

生命垂危时,杨勇在积极配合治疗的情况下,仍旧有条不紊地按照计划料理自己手头的工作,和死神争分夺秒。

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几天,他仍旧和家人留话:我死后,你们要依靠自己去生活,努力为党工作,身后的事,听从组织安排......

杨勇是睡着走的,却没有人再敢惊醒熟睡中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