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薄一波曾对自己的孩子们说过:“我崇拜毛主席。”

而且,薄一波也始终坚持正确评价毛主席的历史功绩,并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在晚年时,他还讲到了毛主席的两个主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始终是毛主席的战士

1951年4月至5月,薄一波在上海对工商业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察和研究,发现了私营工商业存在不小的问题,需要继续努力去解决,回去后,他就向毛主席作了汇报。

调整了各项措施后,新中国初期的“稳定金融物价斗争”由此告一段落,这也意味着国家的经济开始步入正轨。

从1953年开始,我国实行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毛主席也下决心将几个大区的部分同志调到中央工作,薄一波则接到了相关任务,后来他还担任中央节约检查委员会主任,揭发了刘青山、张子善的贪污大案。

对于那件事,薄一波始终记忆犹新,当时毛主席还说:“就是因为他们的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

不过,在很多工作中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不会出现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的全国财经会议上,毛主席严厉批评,薄一波也在会上先后作了两次检讨,气氛都变得紧张了起来,当时因为高岗等人的原因,薄一波也面对着一定的误解。

那会他的思想难以接受,产生了去下面工作的想法。

毛主席听闻后又把他叫来,对他谈到:“中央还需要你继续工作,不能下去,陈云同志在的时候,你做到百分之九十;陈云同志不在,你要做到百分之百。”

这些谈话连薄一波都没有想到,正是因为有了毛主席的亲切关怀和鼓励,薄一波才能将后来的工作做好。

有了这些,薄一波才成为新中国一位极为重要的经济领导人,还成为了“中国经济工作中的四大名旦”之一。

每次和毛主席交谈时,薄一波都能感觉到他“深入浅出、言简意赅”,一句明明很普通的话,从毛主席嘴里说出就像是有了新的涵义,短短几句话便能做出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薄一波曾对子女说过:“我仍然崇拜毛主席。”

辗转时间来到1986年,薄一波去了南方调研,行程中也包括了毛主席、刘少奇、彭德怀等人的故乡,在滴水洞中,薄一波思绪万千,他看着身边的一切久久无法释怀。

秘书见他一直在思索,便主动询问道:“薄老,您如何评价毛主席?”

薄一波回答道:“若是没有毛主席,我们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无论是少奇同志还是彭老总,我们都是毛主席的学生。”

其实,与薄一波想法相似的老领导还有很多,比如叶剑英、黄克诚、罗瑞卿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在大家开会谈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的意见时,有关领导是这么说的:“不提毛主席的思想,对毛主席的功过评价不恰当,不仅老工人不会通过,而土改时的贫下中农也不会通过,这个旗帜是丢不得的。”

80年代,薄一波还写下了《毛主席是真理的坚定探索者》、《我们怎样纪念毛主席》等4篇文章。

为此,薄一波还提到:“评价毛主席的时候,不能从个人视角、遭际论毛;也不能从他个人的思想、作风、性格来评价,而要将毛主席放在中国民族的解放、中国人民翻身作主的大背景下去考量。”

中国是个巨大的国家,想要做到这一点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确评价毛主席的薄一波

《领袖元帅与战友》这本书的前言中就有薄一波的标准:写历史要以事实出发,写法上也应该平实一些。

因为长期的革命,锻炼出一批杰出领袖,在这些领袖之中,毛主席是居于首位的。

薄一波在文章中也揭示了:领袖的产生与长期革命密不可分,领袖也是经过实践锻炼而产生的,老一辈切实感受过革命前后的重大变化,年轻一代该如何评价毛主席,也是薄一波等老同志比较重视的。

他在革命战争年代便能独挡一面,并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国家的许多重要决策,他经历过顺境与逆境,如何写下评价,不仅要考验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更要具备光明磊落、襟怀坦荡的人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历史上的一些失误,薄一波也从未将过失归咎在毛主席一个人身上,而是实事求是地提出了其他负责人的失误,并敢于进行自我批评,这也能体现出一种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和科学态度。

上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样的关头,薄一波再度写下《我们怎样纪念毛主席》,对毛主席的伟大功勋进行了精辟的概括。

那么,毛主席的两大历史功绩就非常明显了:其一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引领全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卓越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是“农村包围城市”的内核。

1927年的大革命失败后,“如何革命”成为勇士们思索的主要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毛主席作出了极为卓越的贡献,因为他开辟了井冈山根据地,将武装斗争的立足点放在农村,这是历朝历代都没有出现过的。

在根据地创建的过程中,毛主席也明确提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是一种特征,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动统治者总是依靠赤裸裸的暴力来维系统治目的,要革命,就必须拿起武器进行战斗。”

敌人十分强大,而在南昌起义失利后的红军当时力量极为微小,就连共产国际都对中国红色政权是否能持续存在表示怀疑。

而毛主席在1928年5月就已经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并且对这个问题详细论证,让更多人理解了他的想法。

可那会,还是有很多干部希望去攻打大城市安身立命,毛主席还没有形成核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践出真知,红四军进军赣南、闽西等实际作战中,毛主席更是深刻地认识到巩固和建立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因为农村游击战争已经实现了广泛的发展,并且有力显示出中国革命所占据的突出地位。

与之相对的,则是红军在城市的斗争始终处于艰难的境地,这就更能验证毛主席想法的重要性,在中央其他同志与共产国际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时,毛主席便早已找到了那条合适的道路。

可以说,“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路是完全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的,不仅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敌强我弱的态势也根本决定了必须去农村。

毫不夸张的说,若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去和强大的敌人进行胜负战斗,那么中国革命必然是失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因为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共选择了这样一条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才能够在中国革命的转折关头实现扭转。

俗话说“道路决定命运”,毛主席也很早就思考起革命后的中国究竟要走哪条路,他也明确指出:“最终方向是社会主义。”

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领导着中共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当然,社会主义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历史是在接续奋斗中不断前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55年底,毛主席提出了“以苏联为鉴”的思想,认真总结了过往经验,并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提出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还是那句话:走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过程中绝不可能一帆风顺。

19574年下半年开始,组织内部出现了骄傲自满、急于求成的情绪,也造成了一些挫折,薄一波也从来不避讳谈论这些问题,贡献和失误也是无法混为一谈的。

可大方向上,毛主席那两项重要功绩直接创造了历史。

毋庸置疑,薄一波在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在面临重大现实和理论挑战的关键时刻,旗帜鲜明地、科学正确地评价了毛主席,为党和国家立下了伟大的历史功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他革命奋斗的一生当中,一直都在向毛主席虚心学习,从未退缩,他的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也令人敬佩。

从那个时代走来并见证了历史,薄一波亲身参与了很多事,只有正确总结历史经验,才能在新的征程中更好地前进。

参考资料
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 中国军网
薄一波:虽然已无自由 我依然崇拜毛主席 凤凰网
王健英编. 第七届中央领导成员和解放战争时期党政军高级领导人[M]. 2016
来自 高志中编. 向党旗宣誓 老一辈革命家入党故事[M].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