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底,提干失败的阎连科办好退伍证后回了老家嵩县。一天,他正在田里播种小麦,一名身穿四个兜军装的干部在田里找到他,拿出一张纸说“这是召回通知,限你在三天内按时归队。”

阎连科小时候立志要当兵,高考落榜后,他就去报名参军了,被分配到了商丘20军59师。

部队的生活很充实,阎连科跟着同期入伍的新兵们一起训练。

能达到初步考核标准进来参军的,身体素质都比较优秀,甚至大部分都能称得上突出。

阎连科从小就只是坐着学习,缺乏锻炼,因此在训练中表现并不突出,他也暗暗着急。

就拿单双杠来说吧!别人轻而易举就能拿到好成绩,阎连科却要把三遍机会全用完,最后一遍勉强通过。

阎连科也努力过,解散回去休息时,他还留在沙场上练习,放假休息时他也在练习。

但即便如此,训练完考核时,他也只是堪堪及格,这个成绩只是保证不会被退回去,但想提干留在部队,那就不能了。

阎连科很沮丧,指导员看着有些不忍,拍了拍阎连科的肩膀说:“我记得你是高中文凭吧?”

阎连科不知道为何这样问他,但还是点点头。

指导员笑了:“会写文章吧?你可以往部队文宣那发几篇文章试试。”

阎连科瞪大双眼,还可以这样?说实话,写文章他还真比较擅长。

当天晚上回去后,阎连科就写了一篇,反复润色后就发表了出来,部队里都知道阎连科是个笔杆子了。

阎连科也找到了方向,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一篇又一篇优秀文章出来,之前的自卑低迷一扫而空。

紧接着,有一个强项也被挖掘出来。

部队射击考核时,阎连科近乎天生的瞄准力让他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阎连科站在高台上,首长亲自给他颁发“神枪手”荣誉奖章:“你的文章我看过了,写得非常好,以后再接再厉啊!”

这也极大的鼓舞了他,他看到了提干留队的希望,也朝着这两方面加倍努力着。

白天他加紧训练,尤其是射击这块,他有意的训练自己对各种型号枪的把控能力。

还专门在大风天气中反复试探,看会不会有影响,即便很多人都觉得没有什么影响,他觉得有疑问就会去亲自试验。

晚上的时候他还是会继续写作,文艺写作扎根部队,队里有一些老兵,都是上过战场的,这里边有太多故事了。

为了取得写作素材,阎连科常常趁着休息时间拜访队里的老兵,然后带着一肚子的故事回去,几天后就会在文宣处看到这个士兵的事迹。

队里的战士特别喜欢看,那个年代轰轰烈烈的事情啊,是能看一遍感动一遍的。

阎连科为此还立了两个三等功,现在大家都觉得阎连科提干留队是板上钉钉的了。

然而,在阎连科入伍期限最后一年时,提干政策发生了变化,其中一项就是必须要有军事院校的学习经历。

说不沮丧是不可能的,但阎连科早就不是那个刚入伍时,一点事就跟天塌了一样的了,此时的他心态很平和,人也稳重了。

阎连科这个时候的想法是,如果能留下来,那就用这种方式报效国家,如果不能留下来,他回家种地,也是在报效国家。

退伍期一到,阎连科就平平淡淡的收拾好东西离开了部队,到家后就卷起裤脚下地去了。

这天,他正在田里播种小麦,一名干部找了过来,他告诉阎连科,部队里要进行文艺演出,让阎连科三天内归队,担任剧本编辑。

阎连科回部队后,根据当时的演出主题,认真写了一个剧本,演出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阎连科从此留在了文宣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