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3年7月27日上午,朝鲜的板门店出现了战场中少见的热闹与喧嚣,一时间全世界二百多名记者汇聚于此,因为在这一天,朝鲜停战协议即将签订。

中朝派出的代表是朝鲜的南日大将,而“联合国军”派出的是美国中将哈里逊。两人仅仅用了十分钟便将18份停战协议一一签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美援朝停战谈判

没过一会,这些文件便分别送到了人民志愿军司令彭德怀、“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朝鲜领袖金日成的手中。

彭德怀看到停战协议后满怀壮志地说道: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然而这一切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人的精心布置,若是没有他朝鲜战场必然翻天覆地,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也难以预测,这个关键人物就是毛主席。

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毛主席的伟大智慧,他是如何带领人民打赢了这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未雨绸缪,毛主席调兵遣将

1950年6月25日上午11点,刚刚起床的毛主席便听见了电话铃声的响起。毛主席接通电话,便传来了周总理的声音:“朝鲜爆发了战争……”

此时的朝鲜发生了内战,北朝鲜的领袖金日成曾在中国参加抗日联军,并立下了实现朝鲜统一的毕生理想。

在苏联的授意下,金日成发动了统一朝鲜的战争,朝鲜战场的火焰开始燃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突如其来的消息并没有打乱毛主席的思绪,他很快就在自己的书房内组织了一次小范围的会议。

会议期间,聂荣臻将一则消息说了出来:“朝鲜人民军已越过边境线,看样子战斗规模不小啊。”一旁看着地图的毛主席抽了一口手中的香烟,喃喃自语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显然,此时毛主席的思绪便离开了参战双方,凭借着多年的指挥经验,他可以认定一双大手将要覆盖在朝鲜战场的高空之上,这场战争真正的敌人还没有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0年7月7日 毛泽东致聂荣臻信手稿

一天过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扎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南朝鲜作战,并命令第七舰队驶入我国台湾,并促使联合国组建了以美军为主导,其他15个国家为辅助的“联合国军”。

然而在战争初期,依然没有阻挡住北朝鲜军队的猛烈进攻。战争仅仅爆发三天南朝鲜首都汉城失守,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朝鲜人民军已占领朝鲜半岛90%的土地,92%的人口,似乎战争即将结束。

但毛主席却意识到了朝鲜战场上的复杂情况,7月7日毛主席亲自调兵遣将,组建“东北边防军”。

毛主席命令:“原第四野战军中的第三十八军、 三十九军、四十军、四十二军尽快集结于东北地区,在中朝边境布防。”

“东北边防军”的番号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只是地方部队,可这就展现出毛主席对敌人的迷惑手段,毛主席亲自点名组建的这四个军都是解放军真正的王牌部队。

三十八军和三十九军都是从井冈山红军发展而来,是根正苗红的老部队;四十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战功赫赫,朱老总还曾夸赞道:“他们都是打过硬仗、恶战的精锐部队,绝对经得起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朱老总

再加上熟悉地形的四十二军,在东北边境居然排列着24万大军。

朱老总得知毛主席的命令后忍不住地点头赞叹:“这就是我们的精锐了。”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虽说组建了“东北边防军”,但究竟要不要出兵朝鲜党中央还充满了顾虑。因为此时的朝鲜战场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美军终于伸出了大手抓向朝鲜半岛。

1950年9月15日,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将军登上麦金利山号开始督战,在三百多艘军舰和五百多架的掩护下,美军在仁川成功登陆,将战火传导入三八线内。

在北朝鲜首都平壤陷落之后,金日成每天都要向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发电求援,斯大林也请求中国出兵朝鲜,并承诺:“苏联会出动空军和援助中国大量的武器装备支援朝战。

但当时党内高层大多数都不支持出兵朝鲜,毕竟当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而美国则是当时的头号军事强国,连苏联都要避其锋芒。

在政治局会议中,连朱老总、周总理都罕见地站在了毛主席的对立面,总结的意见就是——不能打!

林彪发言说:“我军国民党军队是砍瓜切菜,打日本军队也是有胜算的,但打美军则是毫无把握!”

朱老总深知两国军事实力的差距,他在一旁补充道:“我军没有和美军打过仗,实力相差很大,他们有强大的空中力量和几万架飞机,……与美军开战,一旦打败了,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朱老总和林彪的担忧并无道理,当时中国的工业能力甚至不如印度,稍有不慎中国人民来之不易的平稳生活将要打破,况且美国还有一个大杀器——原子弹!

毛主席听到他们的话一下子就难住了,因为他本人是赞成出兵的,但所有人都不同意自己的意见,他变成了少数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与毛主席

最后,毛主席还是坚决召集远在大西北的彭老总回京,听取一下他的意见……

10月4日16时左右,彭德怀乘坐飞机抵达北京南苑机场。一下飞机彭德怀就坐上汽车,直奔中南海的颐年堂。

在听取了众人意见后彭德怀坚定地说:“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美军摆在鸭绿江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所以,我们这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应当参战,必须参战!”

毛主席突然站了起来,对着在场的众人说:

“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美军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毛主席的话瞬间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朝鲜战场的火焰终究会像导火线一样燃烧入中国境内,为了中国百姓不再遭受帝国主义的蹂躏,这一仗必须去打!也必须打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发布入朝作战命令手稿

毛主席以中央军委的名义亲自任命彭德怀担任这支军队的总司令。意见统一之后大家开始讨论将给这支部队起一个什么名字好呢?

民主党派人士黄炎培说:“自古道,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名不正这个仗就打不好,所以对这个问题要认真考虑。”

周总理回应道:“我们叫‘支援军’吧,毕竟是支援朝鲜人民的。”

黄炎培觉得不妥说:“这需要再考虑一下,‘支援军’顾名思义,当然是国家派出去的,这样子,我们是不是要与美国宣战啊?”

这时毛主席大腿一拍点头称是,随后用铅笔将“支援”二字改成了“志愿”,满心欢喜地说:

“我们不是和美国宣战,这不是国与国的战争,我们是志愿参加,这是民间的事情,是人民志愿去朝鲜帮助他们的。”

作为总司令的彭德怀在旁边憨厚地笑道:“什么志愿军啊?我可不是志愿的了。”在场的人哈哈大笑。

停战谈判,毛主席知人善用

志愿军的名号让“联合国军”误以为这是一支小规模的志愿者队伍,然而其并未理会。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横渡鸭绿江,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打得联军措手不及,此后源源不断地志愿军战士陆续赶来,展开了东西两线作战。

彭德怀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嘱托,凭借着落后的武器装备与冻黑的土豆,志愿军战士在12月6日收复了北朝鲜平壤,将“联合国军”打退到三八线以外,攻守之势瞬间逆转。

但革命不是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无数的中国人埋葬在异国他乡,其中就包括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与毛岸英

毛岸英8岁时就跟随母亲杨开慧被关入国民党的牢房,在母亲去世之后带着两个弟弟四处漂泊,当他24岁时才见到了分别已久的父亲。

在中央作出抗美援朝的决定之后,正值新婚的毛岸英主动请缨参战,当时便有人劝说毛主席,希望他阻止儿子的决定。

毛主席的回答是:“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

可这一去竟然是永别,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同志遭受美军空袭,牺牲在抗美援朝的前线当中,临终之前毛岸英烈士还在寻找作战地图。

消息很快就通过电报传达到叶子龙的手中,毛主席看着电报足足盯了三四分钟,他的目光逐渐转移到茶几上的烟盒,在泪水与悲痛之下长叹道:

“战争嘛……总是有伤亡的,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岸英是个苦孩子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到信件的毛主席

白发人送黑发人毛主席的眼圈突然红了起来,他的眼圈红了起来默默地闭上了双眼,他要独自承担生离死别的悲痛。

可就在毛主席丧子之痛不久,又一道难题摆在了眼前,志愿军缺乏谈判高手。

1951年的朝鲜战场志愿军用自己的实力让美军震撼,在战场的天平不再向美军倾斜,美军便希望与志愿军展开谈判。

志愿军本就不是侵略部队,本着爱好和平的准则,志愿军还是答应了美军的请求,但在谈判方面出现了问题。

志愿军中个个都是打仗高手,战场上保家卫国都不在话下,但在谈判方面却没有经验,总不能让司令官彭老总亲自前往吧。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毛主席得知了众人的难处,在得知此事后毛主席并没有慌乱,反倒是将周总理叫了过来,原来毛主席早已想到了此处。

毛主席还特意说道:“前线作战有彭大将军,吵架让他去,咱们吃不了亏,反倒是美国人该头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老总(左一)、李克农(左三)、乔冠华(左四)

周总理来后,两人便让对方相互选出谈判代表,并将自己的答案写在纸条之中,随后互换纸条选出答案。

可就在拿到纸条的一瞬间,毛主席和周总理同时望向了对方笑了起来,原来他们二人都选出了两个人,而毛主席与周总理的答案居然一模一样,只见纸条上写着两个名字:“李克农、乔冠华”。

李克农带队入朝后,美国却没有展现出足够的诚意,屡次将谈判地址改为中方控制区之外的板门店,而中国也不甘示弱,要求赴约谈判的美军代表将车顶涂成白色,高悬白色旗帜,而白旗则意味着“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方车上的白旗

在历经两年零十几天的谈判,会议出现了五次中断,共计召开了58次双方代表团大会。

有一次谈判过程中出现了罕见的平静,在中美代表十几个人的谈判桌上一言不发,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一般,他们都在等待对方开口,寻找突破口。

志愿军谈判代表团秘书长柴成文悄悄起身走出会场,来到谈判大厅旁的帐篷当中,那里坐着一个国字脸型,戴着黑框眼镜,留着小胡子,在桌前抽烟沉思的中年男性,他就是毛主席派来的李克农将军。

柴成文缓慢的走到他的身旁,在耳边急促的问道:“怎么办?”

李克农一言不发,只见他从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纸条,用手中的铅笔挥洒地写下:“坐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克农(前)、乔冠华(后二)

拿着纸条的柴成文回到了谈判座位当中,并将手中的纸条传递了下去,众人的脸色变得稳重而严肃,一个个的化作石头一般。

而这一坐就是132分钟,最终美方代表再也忍受不住压抑,首先宣布:休会。

跳梁小丑,毛主席密电彭老总

前方战场的彭德怀和后方谈判的李克农终于让高傲的美军低下了高贵的头颅,他们不得不拿出了自己的诚意。

1953年3月,中美双方解决了战俘遣返问题,正当一切走向美好的时候,美方却突然通知要推迟谈判。

原来这一切都是南朝鲜总统李承晚从中作梗,他首先是威胁“联合国军”:

“你们来到这里和我们一样,必须坚持一件事情,那就是将对方的军队从我们的国土上赶走,若不能达到这一目的,和谈是绝对不可能的!”

并且在他的煽动下,南朝鲜不明真相的人民走上街头,高喊:“反对停战”、“打到鸭绿江去!”

可就在三年之前,李承晚率领的南韩军队被金日成打得落花流水,差点被赶到太平洋当中,对于这些李承晚似乎都忘记了。

大家都明白:李承晚不过是想继续赚取美军好处,为自己的连任捞取政治资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承晚演讲

心灰意冷的“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对此很是无奈,淡淡地说了句:“让中国人教训一下李承晚吧!”

没有听过中国军队的冲锋号当然不会感受到害怕,既然如此就战场上见真章吧。可这李承晚却没有真枪实弹的勇气,非得卖弄自己的雕虫小技。

6月17日夜,李承晚命令南朝鲜以“释放战俘”为名,将2万多北朝鲜人民军押送到自己境内的训练中心,致使美军没有战俘可以释放。

战俘问题一直是谈判问题的重中之重,两万多个家庭都在等候他们的丈夫、父亲、兄弟。

这一消息传到北京毛主席很是生气,既然你美国人管不住自己的手下,就让咱们来“替他管”!

6月21日早上,彭德怀收到了毛主席的密电:

停战签字必须推迟,推迟至何时为适宜,要看情况发展才能作决定。再歼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

很多学者将其精确概括为:“不着急签,继续打,还要把他打疼,打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3年的志愿军,武器火力乃至后勤补给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彭老总也早已看不惯李承晚的行径,二人商议之后,抗美援朝战役将要迎来最后一仗——金城战役。

喀秋莎的火焰将会化作怒火,燃烧着李承晚的军队。

7月13日夜,金城战役打响,在不到半个小时内,我军向李承晚麾下的四个师倾斜了1900吨的炮弹,炮火一停,20兵团向金城地区发起了攻势。

彭老总兴奋地说:“李承晚这个老小子,妄想堵住和平的大门,老子用实力把他打开。”

二十个小时后,李承晚的“现代化防御阵地”被摧毁,王牌精锐“白虎团”遭到全歼,大势已去的李承晚立即想起了美军,开始求助。

美军虽然不喜欢李承晚,但还是希望能在谈判中多得一些筹码,但在美军11天的猛攻内,我方阵地固若金汤,“联合国军”最后铩羽而归,安排停战谈判。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则直接威胁李承晚:“若不接受联军司令部指挥,就对李承晚‘另行安排’。”

在此之际,李承晚不得不低头服软……

1953年7月27日,中美正式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彻底结束。当消息传到北京时已经是下午一点。

毛主席刚刚吃过午饭时正准备休息,这时朝鲜情况的电报送了过来,毛主席立刻睡意全无,笑着对旁边的李银桥说:“我们可以脱下军衣了,我脱,你也脱!”

随后还在中南海的院子里唱起了京戏,李银桥心想:“毛主席心中最大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