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动区级部门与街镇保护耕地共同责任机制不断健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建设用地减量化,深挖立项潜力,促进土地高效利用;对于临时借地,做足前期核查,把好用地审批第一关;对于巡查及卫片发现的疑似新增违法用地,第一时间指导消除,确保新增违法用地零增长……近年来,青浦区贯彻“严起来”的工作要求,用好“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持续构建并优化用途管制闭环管理机制,推动区级部门与街镇保护耕地共同责任机制不断健全。

据悉,在国土空间划定时,青浦区耕地保护面积为21.6万亩。如今,青浦区年度变更的最新耕地面积为25.11万亩,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工作,实现调查-规划-管制-执法-监督全闭环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落实“区镇一体、上下联动”机制

“区镇一体、上下联动”,是青浦区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在青浦区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中,青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调查发现金泽镇任屯村一处历史存量农机仓库项目。该地块因设施农用地手续过期且未及时办理续备,被纳入专项整治工作。

在青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指导下,该项目补办取得设施农用地备案手续,并本着“谁使用、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采用专业管护和农民管护相结合的方法,由金泽镇落实好管护责任制。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青浦区政府与各街镇就2022年-2025年耕地保护目标签订责任书后,明确保护任务,落实保护责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根据责任书,街镇要积极落实耕地“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政策,深挖土地一般整理复垦,加快农用地向耕地转变,重点聚焦行政区域内零散荒草地、未利用地及园林地等,有序将此类用地纳入土地整理计划,通过整理复垦,将零散不规整土地集中连片整理开发,鼓励新增耕地集中连片。

青浦区还严格考核督办,将违法违规用地发现处置情况纳入耕地保护任务目标考核、各街镇业务综合考评等,对耕地保护责任落实不力,存在巡查不到位、发现不报告、发现不制止等情况的,以及违法用地数量较大的街镇,采取书面通报、警示约谈等措施,情节严重的,追究相关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发挥街镇一级积极性,并强化考核督办,青浦区一级部门也努力做好协同。青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从完善政策口径、规范手续办理、统一工作手势入手,联合推进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重点执法工作。

据介绍,根据“区镇一体、上下联动”机制,青浦区规划资源执法大队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后,要及时下发图斑至相关街镇,限期要求街镇上报图斑初步处置办法,并经执法大队进一步确认无误后进行系统上报。对于“补办类”图斑,街镇要书面征询区规划资源局相关科室意见,若相关科室判断为不予补办,则转为“整改类”图斑处置;若判断为可以补办,执法大队将相关图斑转至相关科室负责后续办理。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青浦对全区范围内202基本农田进行梳理踏勘,分类下发要求街镇限期完成整改或者调出工作,确保每一块耕地合理利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下阶段,青浦区还将结合180核实举证工作,对部分地块进行标记,实现“全覆盖、尽处理”的工作目标,把耕地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字化助力全闭环管理

多年来,耕地保护领域存在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管制、监督以及执法标准尺度和精度不统一等问题,导致规划土地管理前后道衔接不适应。

为此,青浦区探索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实现从调查、规划、管制、监督、执法的闭环式管理,提高耕地保护水平。

在青浦区赵巷镇,青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发出区域性规土GIS管理系统,应用3S(GIS、GPS、RS)等技术手段,建立覆盖全域的具有空间位置信息与属性信息的规划和土地管理综合信息数据库,通过“一张图”加强耕地保护动态监管。

该系统包括城镇规划、土地权属、设施农业用地、永久基本农田、临时用地、减量化地块、批后监管地块、土地流转及种植现状等日常工作内容,将所有可空间化的数据精确落地,实现统一查询、统计和实时更新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村居干部打开系统,通过开放权限浏览本村土地流转台账,检查流转合同面积与实际四至范围是否一致、流转年限到期自动设置预警提醒、结合实时更新土地种植情况,判断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等。

青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执法部门相关负责人杨洁说,通过系统土地整理复垦界面,可以查看历年土地整理复垦的新增耕地种植情况与管控情况,对存量198地块进行科学预判,合理制定减量计划。

目前,青浦区已开展全天候全覆盖国土空间用途监测,及时发现和掌握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依托巡查网络落实巡查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