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生在传统的革命家庭,父母都身份显赫,然而她没有吃到任何关系的“红利”,反而亲自躬行,晚年把自己投入慈善事业中。
2021年,有一位为革命奋斗半生的老前辈永远离开了我们,她出生在特殊的时代,也带着“特殊”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她还有一个特殊的名字——李特特。
李特特的生平可以用“传奇”来形容,然而传奇的人生往往少不了跌宕起伏的剧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特特的母亲是蔡畅,她的舅舅就是赫赫有名的中共早期领导人蔡和森,舅妈向警予是妇女运动的先驱,同样也为早期的革命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
蔡畅早年受到哥哥的影响,外加自己进步的思想和渴求自由的灵魂,她自然是全身心投入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她以强烈的革命信念支撑自己,也暗暗发誓不再生育。
在结识了李富春后,她们相爱,1923年,蔡畅意外怀孕了。还是在李特特外婆的劝说下,蔡畅才最终同意了生育,因此李特特的到来算一个意外,蔡畅也把自己特殊的使命传递给了女儿,给她取名“李特特”。
1928年,在革命工作最艰难的时候,蔡和森和蔡畅等人也在秘密地进行着共产党的地下工作,照顾几个小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李特特的外婆葛健豪身上。
李特特对那段岁月有着强烈的记忆,她说:“每次搬家的时候,我都事先盛好一盆水,外婆先把机密文件烧掉,然后放进水里,最后倒入下水道”。虽然当时不知道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但事后想起来,便知道父母外婆她们的一片苦心。
那时候李特特还经常“改姓”,每到一个地方,她都要隐藏身份,为此她十分不解,母亲蔡畅只是告诉她:不要多问,让你姓什么你就姓什么。
出生在这样的革命家庭中,李特特的童年自然多了几分“惊险”,又少了些许关怀。可是她并没有经常苦恼,即使经常一天都见不到父母,年幼的她却十分懂事,从来不给父母添麻烦。在艰苦的岁月和革命的环境中,李特特养成了坚强务实的性格。
李特特慢慢长大,到了1938年的时候,她又迎来了人生的一次转折。他跟随许多革命骨干的儿女一同前往莫斯科学习生活。
然而不久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李特特也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了战场的残酷,即便如此,她和伙伴们也为了保卫和平的战争奋力工作着。她和许多孩童每天都背着二十多公斤的东西行军,既是为了训练,也顺便搬送了物资。
在冰天雪地里,她扛过了各种测试,战胜了严酷的环境,在这里她得到了彻底的历练。
1952年,李特特毕业回国,考虑到她在苏联学习过,精通俄语,而且当时国内的核武器研究涉及到了农业领域,刚好与她的专业相符。于是她就顺理成章地被调到了北京。
李特特还利用自己的语言能力建立了原子能应用的资料库,广泛收集各种有关的资料,为核武器研究提供了许多方便,可以说,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同样有她一份功劳。
可惜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她同样没逃离遭受迫害的命运。她的同位素核效应研究也被迫中断。
1978年得以平反后,她的许多研究课题也获得了国家级的奖项,她的农业研究也为她的人生增添了几分色彩。
1988年,李特特已经是65岁的高龄,然而她并没有选择就此退休,反而投入了新的社会工作中,她把目光投向了扶贫事业中,1997年,她就大手笔地为“幸福工程”捐赠了三万元。
李特特辗转各地,深入贫苦地区调查,搜集民众的声音,她还从各方面集资,在1998年一年,她就争取到了三四百万元的捐款。
在自己有关人生前途的时刻,她没有动用过关系,但是到了这个为慈善奉献的时刻,她开始给各部门、企业的领导打电话,请求捐款。有时候语言十分毕恭毕敬,仿佛是在因为自己的事情求人一般。她自己还开玩笑说:“许多领导都不愿意接我的电话了,因为我总是找他们‘化缘’”。
她始终没有忘记从艰难革命岁月中一步步走来的经历,她知道,革命工作还远远没有完成,她也没有到能休息的时候。
李特特继承了父母的意志,她的一生饱经沧桑,可却为了民众播撒了自己的每一滴热血,她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参考资料:[1]唐振南.他们在自由的天空飞翔——记蔡妮、李特特、蔡博、蔡转[J].湘潮,2002(01):38-42.
红色文化网:李特特:父母均为正国级,扎根北大荒投身农业,晚年献身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