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提出“十有城市”建设要求以来,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下简称:示范区)以“十有城市”建设为引领,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品质提升为导向,以民生服务为保障,打造宜居、宜业、宜养、宜学、宜游“五宜”示范区,努力绘出群众幸福生活新图景。

温馨舒适,拓展公共服务“辐射圈”。一是“增绿”提颜值。依托淇河生态风貌带,完善淇水关植物园科普馆、樱华儿童友好乐园、河畔里共享绿地等建设,“见缝插绿”打造立体绿化、口袋公园,构建适合不同人群的全龄友好型城区。二是“更新”展新貌。聚焦设施损毁、道路整修、绿化缺失、夜景亮化等问题,因地制宜增花、增彩、增色、增景,通过添加“城市家具”、增设服务配套,把“碎片化”和“点状”公园、绿道、景观道路串联起来,打造可漫步、可休憩、可阅读的精品“微空间”。三是“设施”提效能。24小时政务自助服务站、智慧公交站亭、淇河书屋、综合管网等公共设施日益完善,一批医疗养老、教育文化、商业娱乐等民生工程建成投用,广大群众享受到了城市创建带来的生活便利与实惠。四是“文化”显魅力。打造大型沉浸式演艺项目《神游朝歌》,依托新春文化节、樱花季、文博会等,开展“千人齐跳诗经舞、万人研学鹿台阁”等系列特色文化活动,推动淇河书屋和文化、文创、活动等融合发展,延伸“朝吒吒”形象IP,让文明传播形象生动。

善治有序,画好城市管理“辅助线”。一是温情执法,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整合资源,以路为岗,积极探索“行走一线、马路办公”工作法,试点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组建由城管、公安、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组成的网格员队伍,坚持温情服务、柔情执法并重,对街区商户实行“周检查、月评比”,当月公布红黑榜,年底进行综合排名,让城市管理既有尺度,又有温度。二是平安守护,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实施“建、排、化、防”四字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三零”创建,组建由在职人员、个体户、退休干部、退役军人等90余名志愿者组成的义警大队,每天晚上10点至凌晨在辖区人员密集重点区域进行巡逻,帮助群众300余人,挽回经济损失10万余元。三是部门联动,常态化做好日常管理。统筹人员力量,加强部门联合,组建文明交通、清洁家园、义务巡逻3支志愿服务队,对重点点位、重点时段进行巡查检查,提升常态化管理水平。通过3支队伍的不间断督导检查,发现问题240余项,全部整改到位。

共建共享,绘就幸福生活“同心圆”。一是培育文明新风尚。强化思想道德建设,今年以来,评选文明家庭10户、优秀志愿者30人、新时代好少年18人,组织开展走访慰问道德模范、先进典型家庭公益拍摄等“礼遇好人 关爱模范”系列活动12场。二是多彩活动乐生活。深化“益淇行”“淇水‘益’心”“示范新语”等公益服务品牌,以品牌化效益助力服务水平的高效提升。今年以来,策划举办亲子趣味、全家福公益拍摄、移风易俗、特色节庆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60余场,开展理论宣讲、慰问帮扶、清洁家园、义诊义剪等志愿服务活动80余场,以活动开展提升服务阵地使用效能。三是特色服务树品牌。积极探索“社区合伙人”服务模式,通过“以空间换资源”的合作方式,利用“公益+低偿+市场”的运作模式,将社区阵地资源发挥最大化,为居民提供更加专业化、品质化的社区服务。通过合伙人的收益反哺、资金注入、联合共建等方式,提高社区治理、公益造血能力,推动生活圈“建”得更完善、“管”得更有效、“用”得更便利。

下一步,鹤壁市示范区将持续扩面、提质、增效,在细枝末节中发现问题,在千头万绪中捋清脉络,做实做细建设“十有城市”每一项工作。(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供稿 作者:张瑞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