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自从50年苏军装备飞毛腿地对地战术弹道导弹以来,这种经典武器便因可打击300公里外目标而遍布世界各地,在这股“战术弹道导弹热潮"中,中国也从20世纪50年代仿制弹道导弹后,一步步突破生产技术难关,射程越来越远,精度越来越高,今天各种口径、各种射程的远程对地打击武器品种琳琅满目,但这些远程武器由不同的厂家生产,同质化很严重,在国际上互相抢生意。

一:中国地对地弹道导弹出口起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对地弹道导弹是从陆地发射打击地面目标的导弹,按射程可分为战略弹道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战略弹道导弹通常携带核弹头,用于打击战略目标,战术弹道导弹通常携带常规弹头,用于打击敌纵深目标目标,战术弹道导弹尺寸小,可用汽车运输机动发射,自诞生以来就受到各国重视,有能力生产的全力生产,没能力生产的纷纷想求购,但是作为一种远程精确打击武器,也引起了美国的担忧,通常,洲际弹道导弹平均大约要飞行20分钟左右才能到达目标,1979年11月9日凌晨三点,北美防空司令部侦测到苏联向美国发射了250枚洲际弹道导弹,卡特政府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收到报告后本来应马上告诉卡特总统,让卡特总统3-7分钟内下达核反击命令,但布热津斯基决定再等一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北美防空司令部又报告侦测到苏联又向美国发射了2200枚洲际弹道导弹,布热津斯基没时间再思考了,决定告诉卡特总统下达核反击命令,但就在他拿起电话前,北美防空司令部报告这是一场误会,事后查明是人为失误导致错误警报,之后这种虚假警报至少出现3次。虚警虽然可怕,但真正恐怖的是决策时间极其有限,一切都发生得太快,让人还有没有时间保持理智是不是开启核大战,这种压力苏联也感同身受,美国在西德部署“潘兴”I中程弹道导弹后,如果突然袭击莫斯科,苏联领导人只有5分钟时间反应,这种焦虑让两国都想要销毁双方的全部中程导弹,1987年12月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签署了中导条约,销毁了射程在1000公里以内的中程导弹,美国还搞了个《限制弹道导弹扩散条约》,禁止出口和转让射程超过300公里的弹道导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80年代,以色列研制成功射程达一千公里的“杰里科”2导弹,促使作为死对头的沙特迫切需要一种旗鼓相当的武器来遏制以色列,1985年,沙特想向美国购买地对地弹道导弹,但美国连射程不到200千米的“长矛”地对地弹道导弹都不肯岀售,纵览拥有地对地弹道导弹国家后,沙特苏尔坦亲王将目光转向一直在寻求与沙特进一步交流又不受美国《限制弹道导弹扩散条约》约束的中国,中国也想借机和这个中东资源大国合作,得知沙特要购买弹道导弹的需求后积极反应,在1986年12月和沙特展开引进型号、人员培训、后勤保障及价格等谈判,最终沙特决定引进“东风"三型弹道导弹,1987年1月,中国的221基地开始为“东风"三型弹道导弹研制常规弹头,产品代号118,当年就在太原卫星发射基地试射成功,1988年5月第二次试射成功后就开始批量生产,不久之后交付沙特,沙特十分满意,两国就于1990年建立了外交关系。虽然中沙两国非常担心美国干涉,这笔买卖是极其秘密下进行,苏尔坦亲王甚至化装到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美国对这件事近乎于不闻不问,对美国而言,“东风"三型弹道导弹是一种原始的液体地地导弹,反应迟缓,发射准备时间较长,生存能力低,数量少,精度差又没核弹头,唯一的用途也就是威慑城市,对中东的美军并不构成威胁,同时沙特和以色列都是美国的盟友,出于相互制衡的考虑最终便选择沉默,1991年12月,中国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虽然中国并没有加入《限制弹道导弹扩散条约》,但出于核扩散问题考虑,也遵循了《限制弹道导弹扩散条约》的限定,再也没出口过中程地对地弹道导弹,整个90年代,中国只出口过一种用“红旗”-2地空导弹改进而来的M-7战术地地导弹,M-7战术地地导弹由航天工业部二院研发,其实就是用制导站引导导弹作抛物线飞行,射程150千米,研制初期精度很差,几经改进才在1991年向伊朗出口90枚,伊朗引进后进行了仿制,命名为“通达尔”6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战争将弹道导弹付诸实战已经成为常态 ,两伊战争时双方就用“飞毛腿”弹道导弹互相攻击对方的城市,2012年底,叙利亚政府军就发射“飞毛腿"弹道导弹攻击过反政府军控制的东部地区,2017年6月,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在代尔祖尔省发射了6枚“佐勒菲卡尔”型弹道导弹,胡塞武装多次发射“飞毛腿”和OTR-21“原点”B型短程导弹攻击沙特军队的阵地和营房,2015年9月的一次成功袭击造成至少60人阵亡。2017年11月4日,也门胡塞武装发射的一枚伊朗制“起义”1型弹道导弹击中了800公里外的沙特哈利德国王机场附近的空旷地面,12月19日,另一枚“火山”2H型弹道导弹又飞向了正在召开高级军事会议的沙特国防部大楼,但未能击中目标。在那之后,沙特防空军紧急强化了对机场、油田设施和大型公共建筑的保卫措施,21世纪的弹道导弹攻防战正在全面展开,世界各国采购战术导弹系统的热情也日渐高涨,

二:互相抢市场的中国三种地对地弹道导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在研制M-7战术地地导弹时,航天工业部二院就看到了战术地地弹的出口前景,于是提出设计一种固体机动战术地地导弹以满足外军远程精确打击的需求,有M-7战术地地导弹的研制经验,新战术地地导弹曾采用和西亚各国大量装备“萨姆”-2地空导弹一样的“红旗”-2地空导弹固定发射架,主要考虑研制周期短价格低,可以在短时间内把地地导弹装上“萨姆”-2地空导弹发射架,后来为了满足了机动作战的要求,研发人员将导轨发射架和发射控制设备装上北京奔驰2629型6x6卡车,推出B-611战术地地导弹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611是单级固体捷联惯导制导战术地地导弹,全长6.75米,弹径600毫米,重2吨,战斗部重380千克,射程为85-150千米,精度150米,设计中“充分利用了“红旗”-12防空导弹的成熟技术,依靠全动尾翼控制的在大气层内飞行,强调低成本、易操作,B-611战术地地导弹并不是纯弹道导弹,设计之初就本着开发一种低成本满足第三世界国家的外贸武器系统,正好被急需地地导弹的土耳其看中,土耳其和希腊就爱琴海石油开采权爆发过冲突,土耳其希望对争议地区形成威慑,但自身国防工业水平不足以研制战术地地导弹,发现B-611战术地地导弹系统后就要求采购,一个急着卖,一个急着买,谈判自然十分顺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6年,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总公司和土耳其签署了包含200枚导弹的技术转让协议,1998年,土耳其在引进美国M270火箭炮受挫后,发誓要自己建立弹道导弹工业,引进了中国WS-I火箭炮,在此基础上于1999年开始由中方提供图纸和技术支持,土方Savronik公司,Raketsan公司学习资料,翻译图纸,建立土耳其生产线,逐步自行生产火控计算机、遥控系统、供电系统和使用了MAN公司的6*6高机动卡车作为导弹发射车,这种土耳其产的B-611战术地地导弹系统后被命名为“闪电”,代号1-600,于2001年首次试射,射程达到了120千米,2003年的试射中射程达到了152千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代B-611战术地地导弹系统在2002年年底启动研制,2003年完成实弹试射,使用的是北京奔驰2629A型6x6底盘,载重能力和通过性更强,发射车全重23.5吨,取消了单独的操作室,发射指控设备被集成到驾驶室里,发射车可独立在驾驶室完成定位、定向和瞄准,直接在驾驶室里发射导弹,铝制发射箱为集储存、运输,发射功能于一体,前后盖为易碎盖板,导弹发射时穿盖而出,重新装弹时间为20分钟左右,而第一代B-611战术地地导弹系统的弹箱只是导弹储存箱,发射时要吊装到导轨上,重新装弹时间更久,2008年的第七届珠海航展,航天科工二院又推出了B-611M双联装战术地地导弹系统,发射车换成了泰安特车的高机动卡车,加大了弹体直径和长度,射程提高到260千米,精度提升到50米,使用惯性和GPS制导双重制导,也可以方便地更换北斗导航组件供担心受到美国挟制的国家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611战术地地导弹系统的竞争者是航天科工九院的P-12地地战术导弹,外形酷似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地地战术导弹,是一种垂直发射地对地导弹武器系统,射程150千米,战斗部质量450千克,P-12的改进型号是BP-12A,射程达到280千米,精度可达到30米级,采用万山特车的6x6军用高机动卡车,航天科工九院的另一个外贸武器系统是SY-400远程制导火箭系统,同样使用万山特车的WS-2400作为底盘,射程70-200千,米最独特的是采用“红旗”-16垂直发射防空导弹的设计特征,应该是防空导弹改成的火箭弹,

SY-400系统自带定位定向系统,发射高度自动化,确定目标、测试到点火以及发射都是十分钟内一键完成,简便快捷的操作降低了人员要求,适合出口第三世界国家,而且SY-400的4联装发射箱和P-12地地战术导弹的发射箱结构和外形是一样的,两者可以共架发射,这个共架系统可以说是中国的M270火箭炮,P-12地地战术导弹非常吸引那些缺乏空军而又想纵深打击求的国家,而SY-400制导火箭弹用于近距战场支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SY-400远程制导火箭系统非常相似的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陆军通用打击系统,这种武器是航天科技系统第一款外贸战术地地导弹,使用8x8重型越野卡车底盘,可发射大口径火箭弹、M20弹道导弹和超巡-1巡航导弹,M20单级固体燃料战术导弹射程略小于300公里,飞行弹道可以高机动变轨,在飞行末段可高速垂直攻击,因而配备具有高穿透力的钻地弹和子母弹头,超巡-1系远程超音速巡航导弹射程280公里,可低空飞行攻击舰船或地面目标,本来中国外贸地地导弹是系列B611和P-12系列的两强相争,M20的出现形成三足鼎立,互相抢市场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中国民间企业公司也进入了导弹武器系统的开发业务,中国广东宏大爆破公司就在珠海航展上公开了HD-1超声速导弹武器系统,HD-1超声速导弹武器系统,分为陆基型发射平台、空基型发射平台和舰基型发射平台。在珠海航空展公开的是陆基型和空基型。HD-1陆基型超声速导弹武器系统就是一个地对地导弹,一个发射营下辖3个发射连,每个连下辖6台发射车。单车可装配六联装车载发射箱,连射间隔时间不超过6秒,发射准备时间为5分钟,撤收时间为3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D-1陆基型弹长8300毫米,弹径375毫米,重2200公斤,射程290公里,高空巡航高度为15公里、掠海飞行高度5米至10米,战斗部有4种,分别是240公斤级杀伤破甲子母战斗部、240公斤级整体爆破战斗部、240公斤级整体杀爆战斗部及400公斤级整体侵彻战斗部,对地打击精度为20米,在增加红外末制导后,精度提高到10米,可对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主要用于对地、对海多用途打击,能够用于精确打击和火力支持,摧毁阵地,打击装甲集群、岸防作战和封锁海峡等等多种作战能力,

三:互相抢市场的中国大口径火箭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个加入外贸远程武器的是中国的大口径火箭炮,中国研制火箭炮的机构与型号之多,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无法望其项背,外贸火箭炮品种从122毫米、220毫米、273毫米、300毫米到370毫米,型号有AR-1、AR-2、AR-3、SR-5、WM-120、90B,射程从32公里到220公里,是名副其实火箭炮制造大国,中国火箭炮虽然长期处于只有小口径的火箭炮落后状态,射程最高只有20公里,90年代初受海湾战争中M270火箭炮巨大的纵深压制火力影响才开始研制远程多管火箭炮武器系统,

1993年5月,俄罗斯在展览中国新式陆军武器,其中1983年设计定型的“龙卷风”300毫米火箭炮引起总设计师徐中信的浓厚兴趣,“龙卷风”火箭炮一次可向70公里的齐射12枚装填72枚子弹药的子母火箭弹,像“钢雨”一样覆盖67公顷的地面,中国当时想引进生产,但俄方明确表示不能出售生产许可”,只能出售成品,而且成品报价过高,中方放弃直接采购,仅与俄方论证方案与工程草图后决定自行研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仅仅只用8年时间,中国兵器工业就研制出PHL-03式300毫米12管远程火箭炮,并于2004年列装部队。要被称为“远火",虽然PHL-03式远程火箭炮很像“龙卷风”火箭炮,但却不是“龙卷风”火箭炮的仿制品,“龙卷风”火箭炮只能进行手动、半自动操作,射程只有90公里,PHL-03式远程火箭炮有火力控制和指挥系统,具有单炮自动操瞄独立作战能力,射程达到130公里以上,是世界上射程、威力、精度、数字化程度最好的远程多管火箭炮,

北方工业公司也在PHL-03式远程火箭炮发展出口版AR-2型火箭炮,配用BRC3子母、BRC4子母、BRE2高爆三型火箭弹,火箭弹装有感应控制装置与姿控发动机等组成,射程20-130公里,北方工业公司还推出了280公里射程的AR--3型火箭炮,自动化程度比AR-2型火箭炮再高,设计为“通用型多功能发射平台”,可装填300毫米五管和370毫米四管两型不同的火箭弹,一次装填两个火箭弹弹箱,370毫米火箭弹则有BRE2、BRE3、BRE6、BRE8四款型号,均采用“惯性+北斗/GPS导航卫星”修正弹着的制导,精度小于50米。这两型火箭炮已出口摩洛哥、埃塞俄比亚、阿联酋等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之竞争的是航天科技集团的A-100、A-200与A-300系列火箭炮,A-100火箭炮是中国陆军远程火箭炮项目的竞争失败者,于是在1999年拿来出口国际市场,采用泰安5450C型8x8轮式越野卡车底盘,车上配有自动定位、火控计算机,可独立实施作战,最早的A-100火箭炮有10根300毫米的发射管,新的A-100火箭炮已改为“弹箱框架”,左右各装填一个五根发射定向管的弹箱,所用的火箭弹是射程80公里的A100-111和射程120公里的A100-311两种,均采用初始段简易惯性制导,射程误差1/310x1/310,接近榴弹炮的水平,已大量出口巴基斯坦陆军,

A-200型300毫米火箭炮设计也是“弹箱框架”式,共装填8枚A200-11火箭弹,最大射程200公里,“惯性+卫星导航”复合式制导的火箭弹弹头可与弹体在飞行中分离,精度小于30米,A-300火箭炮使用的A300-2火箭弹是A200-11火箭弹弹头上增加一台续航发动机,使弹头具备机动滑翔能力,射程达到290公里,最大射程已经达到了《限制弹道导弹扩散条约》的限定,这些大口径火箭炮实际上已经是地对地弹道导弹了。

四:结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弹道导弹和远程火箭炮都是国之利器,是国际军购市场上最赚钱的武器之一,而且维护和升级也是一项持续的、丰厚的买卖,掌握核心技术的国家只有美俄中朝几个,美国出售门槛高,不会轻易出售这类武器,俄罗斯现在的技术远远落后于中国,朝鲜的武器很难出口,从总体来看中国地对地战术导神在射程、精度、弹头类型,以及“箭弹共架发射技术”等方面,中国大幅超越其他生产弹道导弹的国家,而西方无法生产战术弹道导弹系统参与竞争,对一些有中小国家的来说,想购买这种“斩首”级武器,唯一的选择就是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己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购买了中国的弹道导弹和远程火箭炮,中国的弹道导弹和远程火箭炮几乎成了垄断的卖方市场,可以随意标价,只是国内各大厂家明显缺乏经验和策略,出口的价格并不高,明明暴利却卖白菜价,原来把军队竞争失败的武器外销挣回开发成本倒是可以,但各自专门研制了一大堆性能差不多的同类武器互相竞争,甚至互相压价,除了浪费研究经费和人力资源外,还有可能把千辛万苦研制出的高端武器卖成中低端武器价格,国防军工系统应加强协调配合,制定统一的外销策略,以避免这种相煎何太急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