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怡欣 来源:海报新闻

“一二一……”6月22日上午8点,在莒县夏庄镇丁家孟堰村中的古井旁,淘井人员带着铁锹、潜水泵等工具,用传统的人工淘井方式进行淘井作业,现场一片繁忙。耗时7个小时,这口干涸了两个月之久的井,再度流出了清凉的井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好了,我们的庄稼有救了,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村民丁明激动地说。随着地下水源源不断地涌出,也淌进了村民盼望已久的心坎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日来,由于天气干旱,降雨量锐减,村中一口有400余年历史的古井干涸,单靠自来水厂供水越来越难满足村民们的用水需求。村党支部委员丁来亭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为此,在他和退休老支书丁昌盛、丁海米的倡导下,组织了5名老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古井进行清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淘井现场,因为井口口径不足1米,无法使用机械化设备进行作业,淘井人员只能轮流上岗,踩着井边的石头缝慢慢下去,再用简易的工具一点一点地清理井底的泥沙和杂物。“从古井底部提上来石块、泥沙等杂物一百多筐,有2吨多重……”见证了淘井过程的村民丁海琪说,运上来的杂物再骑电动车送到垃圾场,足足送了二十多个来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头顶烈日,脚踩泥泞,淘井人员渐渐地感到力不从心,但他们依然咬牙坚持,没有一人退缩。直至清理完毕,看到古井再度冒出汩汩清流后他们方才吃饭休息。“我们都是自愿的,累点没什么,只要看到水从地下涌出来,再辛苦一点也值!”一位淘井人员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村民们一天从井里挑二三百担水不成问题,解决了附近几百口村民的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紧缺问题。据介绍,淘井作业完成后,将有效解决村内农田灌溉、保苗用水问题,降低旱情造成的损失,使田间旱情得到有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