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时真亦假”,红楼非细读和深读不可,因为作者把真意都隐藏在不经意的细节里,最容易被粗心的读者忽略。

这次第N遍重读红楼,在第五十五回发现一个极不起眼的细节:

接着宝钗的饭至,平儿忙进来服侍。那时赵姨娘已去,三人在板床上吃饭。宝钗面南,探春面西,李纨面东。众媳妇皆在廊下静候,里头只有她们紧跟常侍的丫鬟伺候,别人一概不敢擅入。

这一章回的回目名是“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因为吴新登家的“蓄险心”,故意为难初掌管理权的探春,赵姨娘随后也来搅局,把个精明强干的探春气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在探春的要求下,宝钗、探春、李纨共进午餐,管理三人组正式坐在了一起。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细节:

宝钗面南,探春面西,李纨面东。

这是三人进餐的座次,宝钗坐北朝南,探春坐东朝西,李纨坐西朝东。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座次安排有问题。

有什么问题呢?

按照长幼尊卑,李纨是大嫂子,年龄最长,然后是宝钗,最后才是探春,作者应该先写李纨,再写宝钗,最后写探春。

按照职务大小,王夫人是这么安排的:

先是“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纨协理”,然后“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最后因“园中人多,又恐失于照管,因又特请了宝钗来,托她各处小心”。

我们来看王夫人的这个安排,明显李纨是第一位,权力最大,整个荣国府的事她都得管;探春是协助李纨的,权力次之;宝钗呢,只负责大观园的安保工作,权力最小。

所以,这个管理三人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应该是宝钗排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

我认为原因有二:

其一:宝钗是蘅芜君,在李纨和探春眼里,是君王般的存在。

“宝钗面南”,历来面南的,都是君王。

在探春发起成立诗社时,李纨为宝钗取名为“蘅芜君”。李纨是大观园的实际掌权者,也就是大观园的老大,她完全可以自命为君王,没人会反对。

但她却把君位让给了宝钗,为什么呢?

书中说李纨”尚德不尚才“,就是品德很高,属于德胜才的君子。

古代的君王,都是有德者居之,李纨自认自己的品德还不如宝钗,所以自愿将君王之位让给宝钗,只有宝钗有资格”面南“。

当然,这一点是得到大家公认的,宝玉当了大家的嘴替:”稻香老农虽不善作却善看,又最公道。“

”最公道“,说明李纨毫无私心,是真心觉得宝钗之德已达君王境界,所以送宝钗一个”蘅芜君“的雅号。

君王面南,宝钗面南就变得合情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李纨和探春都认可宝钗在管理上的至高位置。

这里的“面南”、“面东”、“面西”,作者通过三个方位,为我们画了一幅画,一幅“大观园办公图”,三个人围坐的方式,就像一场小型会议,中间的主席位是宝钗,探春和李纨分列两旁,而且是探春居东,位次高于李纨。

宝钗是客,为什么会反客为主呢?

这正是第二层深意:在这个管理三人组中,只有宝钗是最强管理者,李纨有德无才,探春虽有才,却无实践经验,还只是个实习生。

这个安排,预示了接下来的很多事务,将以宝钗为主导,李纨和探春都将征求宝钗的意见。

果然,在探春提议要学赖家把园子承包下去时,宝钗首先指出探春的一番言论是“膏粱纨绔之谈”,然后敲打她,管家涉及到办实事,不能“利欲熏心”。

最后,当探春给出承包方案时,宝钗在赞许的同时,给予了补充,让这个方案做到了“小惠全大体”,所有人都受益。

这个承包方案,从提案到落实执行,我们可看出管理三人组在其中的分量以及起到的作用。

探春是提案人,方案是她做的,做好方案,拿到会上提案。为了尊重王熙凤,特意邀请平儿来列席。

在提案会上,先是探春陈述方案,宝钗、李纨、平儿一致认为是个不错的方案,于是马上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探春主动问宝钗是否妥当,宝钗说了一句“幸于始者怠于终,缮其辞者嗜其利”,算是提纲挈领般的提醒。

最后,承包方案执行完毕,说到归账,宝钗便提出“化繁为简、惠及所有人”的补充方案,让探春的这个承包举措达致完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怕用现代管理学、现代职场来代入这个场景,都是非常契合的。

作为提案人的探春,有想法,有调查研究,有成熟的方案,也有执行力,符合一个管理者的基本素养。

但是,因为她还只是个实习生,缺乏实战经验,往往过于理想化,所以,宝钗就像一个领导者,站在更高的全局角度进行提点和补充。

李纨呢,她只是一个参与者,她的作用是附和几句,相当于举手投赞成票。

就这样,一个完美的方案迅速成为了开源节流的改革举措。

整个过程中,决定方案完美与否的是宝钗,所以她是坐主席位的领导者。

方案的提案人和执行者是探春,所以她坐东边。

而李纨的作用可有可无,重在参与,所以她坐西边,也就是末位。

这就是作者巧妙的细节描写,也是把春秋笔法用到了极致,微言大义,用最简练的词语,蕴含了丰富的内容,表达了情感倾向。

从这里,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对宝钗的肯定和推崇,无论是从品德上,还是从才干上,她都是有资格“面南”的人,是当之无愧的君王和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