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晚间,朔尔茨在接受德国广播电视台采访时,首次向观众们承认,自己在乌克兰战争中采取的“谨慎”政策未能获得相当一部分德国民众的接受,而这种分歧正在逐渐加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Michael Kappeler/dpa

伴随着欧洲议会选举结束后的右翼势力崛起,大选结果使得德国内部的裂痕日益明显。目前,德国“东蓝西黑”的格局已逐渐明朗,选择党主导了大部分东部选区,联盟党则主导西部。值得注意的是,这条分界线几乎与前东西德之间的边境线完全重合。在两德统一后的第33年,德国在政治上再次出现了一分为二的时刻。

《南德意志报》在评论中指出,早在战争开始之前,东部地区就对俄罗斯有更深的理解,对北约和美国的怀疑态度也更为强烈。随着战争的爆发,德国东部地区的政治情绪逐渐升温,长期的战争已使部分德国人的同情心耗尽,而另一部分人则将同情转变为对乌克兰公民救济金领取者的强烈反感。

至此,朔尔茨的一系列线下演讲并未能使东西部的价值观走向趋同,反而成为了疏远的推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洲议会选举过后,德国因政党支持的差异逐渐形成了“东蓝西黑”的态势,图源:Bundeswahleiterin

东部地区选择党不断增加选票从某种程度上表达了当地人民骨子里对于西式民主的拒绝和失望。德国执政联盟执政后的“屡战屡败”,加剧了东部人民的失落、受挫与不安感。德媒评价称,促成东西统一时的错误之一在于,执政者理所当然的认为东德人民正渴望并主动地向西方靠拢,“当时的人们天真地相信民主必然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Daniel Karmann/dpa

对于现今的西方媒体而言,民族主义的崛起意味着从前主导西方政坛的自由民主正面临压力。德国越来越多的街头暴力事件让所谓的德式民主正在遭受一场严峻的压力测试,专家们习惯性地将兴起暴力的源头指向了极端主义,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毕竟当我们把所有的暴力归咎为极端,原本存在的不平等就被掩盖了。

然而,稍加深入了解就会发现,这些暴力事件多数并非源自本土社群,而是来自移民群体。但主流观念却不允许将矛头指向特定群体,执政联盟也不会承认当前的不稳定是由于执政失误造成的,更是将其归咎于一场源自国外的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dpa

德国著名政治学家哈贝马斯曾说,“民族主义往往产生于民族生存受到威胁之时。”在不断推行西式民主的今天,原本作为国家构成根本的民族主义已逐渐演变为内部意识形态过于强化的极端主义。因此,在当前德国,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专家感叹民主的脆弱,而本国居民对社会的不安定和恐惧让他们逐渐转向了不被期待的另一方。

(欧洲时报德国版晓梦综合报道,转载请注明公众号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经”)秉持“以报道德国经典,成报道德国经典”这一宗旨,立足德国,辐射全欧,服务华人,是德国有关新闻资讯的主要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