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次来上海,就是为了和你们相遇,这个沉浸式作品充满想象力,让我们获得了看待自己剧作的全新视角。希望明年春天,我们在西区演出《9号秘事》的剧场版时,你们能来伦敦和我们重逢。"前晚(24日),英国著名喜剧演员、剧作家史蒂夫·佩姆伯顿和里斯·谢尔史密斯在上海大剧院的小剧场被《9号秘事》剧组成员们环绕着,尽管他们当天从上午九点起,马不停蹄地出席了一整天上海电视节的特别活动,但深夜十点,两人仍不舍地沉浸在根据他们剧集改编的沉浸式悬念剧场现场,当他们说出这句感性的告别辞,当场有多愁善感的姑娘和小伙抹起眼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六月,历时十年的BBC黑色悬疑喜剧《9号秘事》迎来最终季,有"鬼才双人组"之称的史蒂夫和里斯在完结篇上线后,开启首次中国行。上飞机前,他俩好奇为什么这些非常本土化的英国故事能在中国广受欢迎,甚至,BBC授权的首个线下演出落户上海,而非别的大都会。落地上海72小时后,他们在"白玉兰飘香"惠民放映现场见到从中国各地赶来的观众,其中很多人是从机场直奔剧场;他们听到年轻人激动告白:"我中学时开始追这剧,是看着你们的故事长大的。"在上海大剧院小剧场改造的"9号空间",他们被激动的演员们拉到表演场景内一起跳舞,一群人又哭又笑地挤在道具衣柜里,模仿第一季第一集《沙丁鱼衣柜》的名场面。这许多的细节让他们感慨,上海的梅雨和此地的观众都是亲切的。两人对中国观众许诺,剧集完结只是"门被掩上,并不是被锁住。"他们送给中国同行一张印着台词"艰难前行"的剧集海报,寄托着"喜剧不会停"的愿景。在细雨中离开上海大剧院时,里斯表达了重返的渴望:"下午参观剧院的时候,我站在大剧场里想着,下次来上海,我是不是能在这个舞台上演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更喜欢中文版的修改"

史蒂夫和里斯到上海的第一顿饭吃中餐,剧场版《9号秘事》制作人煞费苦心,准备了从冷盘到点心总共9道菜式,对应"9"的主题,以至于史蒂夫和里斯目瞪口呆地看着"比法餐还复杂的"一道又一道餐点上桌。史蒂夫聊起这段插曲,笑说:"这成了一个隐喻,我们在上海遇到的善意和热情就像这顿超乎想象的午饭。"

直到看完《9号秘事》时,史蒂夫和里斯仍迷惑地问剧组人员:"这里是个剧场吗?"当被告知,这是从一个小剧场连带后台区域改造成的沉浸式空间,里斯评价:"这是给我们的故事造了一个小型迪士尼乐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号空间"的候场和转场区域复制了剧集中的《桑泽巴酒店》,浓绿墙面环绕的幽暗空间制造隐隐不安的悬疑感。史蒂夫刚踏入这个空间时,玩笑着说:"我这会儿心里怕怕的。"可当他看到墙上挂满的九季里不同剧集的剧照,露出了慈父般的表情,温柔地凝视着那些定格的场景。在演出前为两位编剧安排的布景导赏中,里斯看到道具的烘培手套,立刻戴起来拍了张照,这件小物把他一瞬间带回第四季第三集的拍摄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演出的三个故事是两位编剧烂熟于心的,但他们观剧的好奇心和投入的程度就像是对此一无所知的新观众。第一个故事发生在火车卧铺车厢里,冷酷的医生为了扼杀竞争对手结果杀错了人。汉化保留了原剧情节,但大量的笑料被转化成中文语境里的段子,演出没有英语字幕。谁能想到完全听不懂中文的史蒂夫是全场笑得最大声的,直到全剧散场时,他提到第一段还会乐呵:"我知道自己错过了所有和语言有关的笑点。然而这个观演场景的布置充满吸引力,演员在狭窄空间里夸张又狼狈的肢体表演非常精彩,我从他们的神态和动作里辨认出了我创作的人物,他们是熟悉的,也是全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恐怖真人秀节目拍摄现场,观众席被设计成独立隔间的小黑屋,透过一扇小窗窥看表演区域,既模拟"观看拍摄监视器",又在黑暗中渲染虚实难辨的氛围。史蒂夫和里斯盛赞这是拍案惊奇的剧场设计,他们在观看过程中兴奋地凑近窥视窗,又几次被骤然变化的灯光和声效吓得缩回身体。从"小黑屋"出来时,两人且惊且喜,他们兴奋地分享:"我们居然被自己写的故事给吓到了!这就是我们最爱的‘有趣的惊吓’。"其实,剧场版并没有复制原剧,在最后"翻转"的环节作了改写,毫无职业底限的制片人的下场,从超自然力的"天谴"改编成具有反讽意味的摄制组小人物调戏制作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里斯说:"我没有恭维的意思,但我喜欢这个改编的中文版超过我们原来的故事。后半部分意外接二连三的剧情是缜密的,尽管我不懂中文,可是通过角色在环境里的行动,我全看明白了。这个改编让剧中的小人物具有了更强大的喜剧力量。"

史蒂夫和里斯谈到,在长达十年创作《9号秘事》的过程中,他们最注重"环境的营造",每一集戏剧行动的核心是场景。两人非常欣慰,"上海制造"的这部沉浸式戏剧完整地抓住了剧作的精髓,剧场又不同于屏幕,原剧就像一颗种子,有幸在新的土壤里长出新的植株,发展出新的生命力。

要跑在观众前面,但不能跑得太快

史蒂夫和里斯在上海和剧迷交流时,反复被问及"为什么不拍《9号秘事》的电影版?"他们明确回复,尽管两人是经验丰富的"金牌编剧",但他们没准备好"写电影长片的剧本",史蒂夫强调:"我们熟练于写作短剧,30分钟的剧本和2小时的剧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作品,我们暂时还没掌握电影剧本处理时间的技巧。"

从剧院到电视台,史蒂夫和里斯精耕于短剧和迷你剧创作。十年前,在他们确定和BBC合作第一季《9号秘事》时,他们的初衷即是利用长年积累的剧场表演的经验,用室内剧的技巧、用剧场化的方式来处理电视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集《沙丁鱼衣柜》,故事背景是女主角的订婚派对,众人在玩"沙丁鱼衣柜"的游戏,这是反向的"躲猫猫",发现藏身者的人和被发现的人躲到一处,新的发现者不断加入,直到最后一人找来,所有人汇集着挤在一起。30分钟内,出场人物川流不息,人物关系复杂,各人的台词话里有话,埋伏着多年前黑暗难堪的秘密。但场景只有一个,镜头没有离开那间放着衣柜的卧室。这是一个严格遵循戏剧三一律的电视剧本,观众看到的画面上,时间、空间和人物行动是同步的。

从一开始,史蒂夫和里斯明确了《9号秘事》的创作关键是营造戏剧发生的环境,一季六集就是创造六个特定的场景,这是除了他俩之外的另一个领衔主演。中国观众津津乐道的是为期10年的55个故事,叙事环环相扣,关键处的翻转让人惊愕又遵循严谨的情理逻辑。两位编剧则强调,讲故事的本质不是刻意经营奇技淫巧,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人物,他们在推演剧情的每个步骤不断质询:他/她是谁?他/她该怎么办?里斯把这描述成"一场和观众之间的游戏":"我们要跑在观众前面,但不能跑得太快,把观众甩得太远。要让观众跟紧我们,保持前进,同时保持高昂的好奇心。到最后,他们恍然大悟,他们以为看到的和他们实际看到的不是一回事。"史蒂夫补充道,这就好像格林童话里的"汉森和格丽特":"观众是懵懂的孩子,不能让他们迷失在故事的丛林里,要沿途留些面包屑,让他们找到道路,最终来到那座美丽却充满危机的糖果屋。"

他们的创作方向和这个时代的影视剧主流背道而驰的,史蒂夫概括他俩的写作:"我们着迷于戏剧中的文本力量,在剧情中释放写作的快乐和文字游戏的欢愉。"这是向他们钟爱的1970年代英国戏剧致敬,当时的英语戏剧受到美国剧作家的冲击,从阿瑟·米勒批判的"极端无趣的规范化礼节"中苏醒,戏剧主张留意社会的变化,在剧院中展示其他的可能。对史蒂夫和里斯而言,《9号秘事》是他们在电视剧中探索和展示"别的可能",在精炼且具有美感的戏剧结构里,用幽默活泼的语言,表达戏剧干预现实的政治性——在搞笑、放肆的台词里,剧情一次次指向弱者受侵害、权力压迫、现代社会人的物化和异化这些残酷的议题,两位编剧用三个f开头的词语形容他们的风格,分别是:滑稽(funny)恐惧(fear)和愤怒(furiou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完结篇的最后一集,史蒂夫和里斯把"元戏剧"的形式引入电视剧。30分钟的剧情里,《9号秘事》剧组面临曲终人散,演职员济济一堂,他们是他们,他们又不是他们,因为编剧虚构了情节:艺术比艺术家美好,风雨同舟的合作伙伴实则各自钻营计较,行将分道扬镳。史蒂夫说,拍摄这部分情节时,摄影突然痛哭着表示拍不下去,因为"这不是你们,我知道你俩不是这样的,我没法面对这样的你们。"假作真时真亦假,连行业中人都模糊了真实和虚构的分界。

这不是史蒂夫和里斯第一次让虚构介入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八季第五集的《三人行》,在英国播出时伪装成"《9号秘事》剧组参与问答综艺",许多观众最初以为这是剧集和本地综艺的一次合作节目,看到尾声才意识到,两位编剧把"家庭控制"的惊悚剧情隐藏在"问答综艺"的形式里,这是伪装成电视节目的剧情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次是万圣节特别篇,以直播形式播出,剧情虚构"电视台故障,节目中断"的场面,观众们看到电视信号消失的刹那,信以为真,纷纷关了电视或换台,以至于这集的剩余部分收视率跌了四分之一。史蒂夫丝毫不为下跌的收视遗憾,他为虚构迷惑了现实而得意不已,回忆时忍不住握拳大喊"赞!"

史蒂夫和里斯回顾与《9号秘事》相伴的十年,这是他们不断尝试"破界"的十年——突破讲故事的边界,突破电视剧的边界,突破电视剧和戏剧两种表达方式之间的边界,最终,成就了一部突破文化边界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中国粉丝在面前历数55集如数家珍时,他们百感交集,因为BBC的拍摄日程极为紧张,每集拍摄要控制在5天内完成,"这十年里,我们总是马不停蹄,精疲力尽,许多过往都模糊了,而剧集的粉丝看到了,记住了,他们比我们记得更深。"史蒂夫说:"我到了中国,学到一个新词叫‘烧脑’,我俩的大脑烧了十年啦,所以我们决定结束这个系列,让燃烧的大脑冷却一会儿吧。"

作者:柳青

文:柳青 图:剧组供图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