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维 北京报道

生态环境部近日以典型案例的方式,通报了重庆市在建筑垃圾方面的至少七大问题,这些问题分别是,污染防治规划缺失、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资源化利用推进不力、违规倾倒问题突出、底数不清、监管缺位、行业发展无序等。

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重庆市发现,重庆市一些地方违规处置和倾倒建筑垃圾问题突出,严重破坏生态环境。2021年以来,全市共巡查发现建筑垃圾“黑渣场”132个、违规倾倒点2071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3月16日,督察组调查发现,重庆市轨道交通15号线3标段项目部擅自设置工程弃渣场。 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

三大主要问题

生态环境部6月5日发布的这份《典型案例:重庆市有关部门建筑垃圾失管失察一些地方违规倾倒问题突出》(以下简称“《典型案例》”)称,2024年5月,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发现,重庆市一些地方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专项规划缺失,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资源化利用推进不力,违规倾倒问题突出。

5月8日,督察组进驻动员会在重庆召开。

生态环境部的这份《典型案例》称,重庆市建筑垃圾产生量大,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对建筑垃圾管理底数不清,处置利用场所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不到位,行业发展无序,违规处置问题突出。

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发现该市的建筑垃圾处理,主要存在三大问题,分别是行业管理缺位、分拣缺失难以资源化利用和违规倾倒生态破坏问题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5月21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原定于2021年建成投运的主城区装修装饰废弃物填埋场一期项目仍未投运。 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

底数不清、台账混乱

督察组发现,重庆市41个区县(含开发区)中,有36个未制定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工作长期无规可依。虽然制定了《重庆市中心城区建筑垃圾治理专项规划(2021—2035年)》,但落实不到位,明确至2023年应新增的16个建筑垃圾处理重点实施项目,截至督察组进驻时有3个项目未开工建设,9个项目仍处于前期筹划阶段。

重庆市有关部门底数不清,先后3次向督察组提供全市建筑垃圾产生、处置情况,数据前后不一、台账混乱。督察组发现,轨道交通15号线3标段项目部违反施工期不设弃渣场要求,在渝北区玉峰山镇双井村临时用地,擅自设置工程弃渣场,且未建设拦渣坝、防洪沟槽等设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5月16日,督察组现场发现,南岸建筑垃圾消纳场设计年处理能力60万吨,2015年5月建成投用,共处理建筑垃圾仅约25万吨。 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

《典型案例》称,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相关部门应建立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制度,规范建筑垃圾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行为,推进综合利用。

督察组发现,重庆市一些地方建筑垃圾未采取前端分拣措施,资源化利用项目推进缓慢,综合利用难以实现。规划于2022年新增的跳蹬装修垃圾分选项目、界石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还处于规划和选址阶段。原定于2021年建成投运的主城区装修装饰废弃物填埋场一期项目,截至督察组进驻时仍未投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5月15日,督察组现场发现,重庆市涪陵区将约110万立方米未经分拣的建筑垃圾混合填埋到王芳采石场矿坑中。 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

生态环境部的这份《典型案例》称,督察发现,部分已建成项目长期低负荷运行。据统计,重庆市已建成建筑垃圾年处理能力995.7万吨,但2023年实际处理量仅329万吨,占总处理能力的33%。

重庆环卫集团渝北、南岸两个建筑垃圾消纳场设计年处理能力共140万吨,2015年建成投运后,共处理建筑垃圾约55万吨,年均运行负荷不足10%。北碚区重庆循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年处理能力67.5万吨,2020—2023年平均处理量为17.2万吨,年均运行负荷25.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报者向记者提供的重庆经开区目前倾倒建筑垃圾最大规模且相对集中的地点,为南岸区开迎路与开成路附近(重庆高速“绕城东”收费站附近),目前均在大量倾倒土石方。卫星地图中,这3个区域标注为第3、4、5号地块。 摄影及制图:程维

违规倾倒 生态破坏问题突出

《典型案例》称,国家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立弃置场受纳建筑垃圾,不得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

但是,督察发现,重庆市一些地方违规处置和倾倒建筑垃圾问题突出,严重破坏生态环境。2021年以来,全市共巡查发现建筑垃圾“黑渣场”132个、违规倾倒点2071个。

《典型案例》显示,督察组进驻后已收到涉建筑垃圾倾倒信访举报99件,群众反映强烈。

现场督察发现,涪陵区在开展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将约110万立方米未经分拣的建筑垃圾混合填埋到王芳采石场矿坑中,且未建设防渗、排水、挡墙等设施,现场污水横流,存在较大环境风险。南岸区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建设项目上塝湾消纳场未按要求建设挡墙、排水等设施,超范围实施渣土填埋,破坏林地3.8亩、园地1.9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实地察看发现,重庆经开区内的南岸区广滨三路佘家岗(卫星图中的1号地块、2号地块),有巨量土石方往地铁站南侧的大致25米至40米深沟推填,原有树木、河沟等被直接填埋。 摄影及制图:程维

在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重庆期间,《中国经营报》记者收到当地群众有关重庆经开区出现多处违法倾倒建筑垃圾的举报,经记者实地察看,重庆经开区南岸板块内,至少有5处以项目的名义倾倒土石方的场所。6月14日,重庆经开区办公室人员收到记者的采访信息后,经记者催促多次,截至发稿时,该区未作回复。

6月15日,重庆市南岸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重庆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兼)、管委会主任王茂春现场督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典型案例问题整改情况。这份由南岸区生态环境局发布的信息称,王茂春在重庆市益卫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南岸建筑弃料综合利用场,“要求企业依法依规完善相关手续”。

重庆市南岸区城管局2024年5月24日给当地一位投诉人的回复称:“重庆市经开区范围内只有1处工程渣土填埋场规划拟选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述卫星地图中标注为4号地块的区域,是本次举报者提供的倾倒土石方的最大区域,大致为1/4个半径为700米左右的直角扇形,占地大致38.46万平方米,以平均填埋10米计算,可消纳土石方约384.6万立方米。 摄影:程维

目前尚无法确认重庆经开区的上述多个建筑垃圾、土石方渣场是否在中央环保督察组通报的“建筑垃圾‘黑渣场’132个、违规倾倒点2071个”之列。

对重庆市出现的上述建筑垃圾监管乱象,生态环境部的《典型案例》分析称,“重庆市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对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建筑垃圾处置工作推进不力,监管缺位,建筑垃圾长期得不到有效处置。”

据了解,“督察组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按要求做好后续督察工作”。

(编辑:孟庆伟 审核:郝成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