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永州6月26日消息(记者黄珂岚)在湖南最南端,南岭北麓,潇水源头,藏于两广交界处,山水交织风景延绵,这便是神州瑶都——江华瑶族自治县。

历史上,瑶族是一个因躲避战乱而经常迁徙,以刀耕火种顽强求生的民族,更是一个勤劳刻苦、团结凝聚的民族。

宋代周密《齐东野语》记载:“方春时,瑶女数十,歌啸山谷,以寻药挑菜为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神州瑶都——江华(央广网发 李忠林 摄)

神秘广袤的瑶乡,中医药资源是这里的宝藏。瑶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已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诊疗方式和药方偏方。瑶医药与其他民族医药与中医药都同属中国传统医药范畴,与中医一脉相承。

2022年,江华入选湖南省唯一以民族医药发展为试点探索的湖南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县;2024年7月,《江华瑶族自治县瑶医药保护与发展条例》将正式颁布实施。古老瑶医药如何答好“传承与发展”这道必答题?日前,记者来到江华,探访该县继承弘扬传统瑶医药文化,保障促进瑶医药事业发展的新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岁瑶医”黄兰英(央广网记者黄珂岚 摄)

从大瑶山出发 传千年瑶医技艺

在大瑶山深处的湘江乡樟木口村,102岁的瑶医黄兰英生长于此,也扎根于此。

1923年,黄兰英出生于一个瑶医世家,是家族瑶医的第五代传人。孩童时期,她就跟随祖辈学习采药和把脉的技艺,18岁时,黄兰英开始为乡民们治病,至今已有84载。

已过百岁的黄兰英,依旧精神矍铄。她不图钱不图利,在瑶山的家中,只要有人上门寻求帮助,她都会热情地为其治疗疾病。“这是祖传的技艺,我不讲钱的,治好病最重要!”

黄兰英掌握的火攻疗法,是家族五代单传最重要的瑶医医技。“用艾叶、钻骨风、走马胎等7种瑶药制成药芯,点燃后等到熄灭,用暗火刺激相应的穴位。”黄兰英向记者介绍,这种技法对治疗手脚麻木,偏瘫等疾病颇有疗效。

8年前,湘江乡村民盘付宏患了偏瘫,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请黄兰英为他治疗,“她点燃了一根药芯,熄灭后在我身上的穴位烧一下,一次就好了!之后再没有复发过。”

今年2月,江华民族中医院院长费江林将黄兰英请到医院坐诊。数月来,黄兰英每周都在中医院坐诊2天,这位“百岁瑶医”渐渐被更多人熟知,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不在少数。据悉,截至目前,黄兰英的看诊预约已经到了今年12月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兰英上山采药(央广网记者黄珂岚 摄)

千年古法技艺,需要传承,也必须传承。

黄兰英的四女儿赵美玲是家族的第六代瑶医,她从母亲这里继承了火攻疗法和各类瑶医药知识。“要将我们瑶医药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这也是妈妈对我的期待。”赵美玲说。

“只要想学,我就愿意教。”黄兰英从不吝啬传授自己的技艺。在江华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医院,她有着自己的传承工作室,突破家族瑶医世代单传的禁锢,带了不少徒弟。

6月23日下午,在江华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医院,坐诊了一天的黄兰英在这里举行了拜师仪式,12名师承弟子呈拜师帖、行拜师礼、奉茶,齐诵拜师帖。“你们要轻钱米重医术,哪个来都要治病!”

当日,瑶医专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七箭刺风疗法”传承人李珍清也举行了8名弟子的拜师仪式。

李珍清8岁开始跟随祖母、伯父上山识药、采药。12岁时,他受祖父的托付,外出拜师学习民间中草药医术。

“七箭刺风疗法”是用七根短豪猪箭固定在竹片上,经药酒浸泡而成,拔罐用竹筒,以痛点筋脉找穴施治,疏通患者全身经络,改善患者血液循环,达到“通则不痛”而治愈各种以顽固性疼痛为主的病症。

这一疗法是李珍清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也希望能有徒弟能掌握这项技艺。

“因为没有文字,瑶医的民间疗法一直都是口口相传。”为此,李珍清编写了两本书,他计划再编纂一本专门记录民间疗法的医书,以供后代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群众在江华瑶医药研究所体验瑶族足浴(央广网记者黄珂岚 摄)

走出发展新路 助瑶医药产业成型

清晨的瑶医药研究所,不少江华人的一天从体验瑶族足浴开始。在这座瑶医药研究所内,有200余名民间从事瑶医药诊治的瑶医药研究员,他们各有一技之长,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独特的诊疗经验,近年来更是广泛参与瑶医药药材资源普查、药方交流、药材试种等多项工作,是瑶医药研究重要的民间基础。

瑶医研究所成员代表廖继国从医30余年,自小跟着祖父上山采药,与中草药打了一辈子交道,熟知每种瑶药的独特功效。“有的草药能叫出名字,有的叫不出名字,我们会根据它的形状、颜色来辨认。瑶药有72种‘风药’,一般用四五种搭配起来,可以治疗风湿、骨痛等病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廖继国在深山采挖“风药”(央广网发 黄春华 摄)

为传承和弘扬瑶医药文化,建设瑶医药特色品牌,2017年,江华瑶族自治县瑶医药研究所成立。瑶医群体已逐步成为江华现代医疗体系和康养市场的重要主体。

“瑶医药文化是各地瑶族民间总结积累丰富的医学知识,成为民族医学的一支,其疗法与中医也是相通的。”江华民族中医院院长费江林告诉记者,运用瑶山中草药治病,瑶医药在治疗方面独具优势。

“通过充分发挥‘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等104种地道瑶药的治疗作用,为群众治疗常见病及各种疑难杂症也有显著效果。”费江林介绍,除了传统的中医疗法,江华民族中医医院也已将部分瑶药研发应用于临床试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患者在江华民族中医院体验瑶医颊针疗法(央广网记者黄珂岚 摄)

秉承瑶医药保护、传承、挖掘、整理和普及瑶医药知识的发展理念,近年来,江华开展资源普查、标本收集和古籍保护,汇编出版《神奇独特的瑶医药》等5部专著,采集中草药200余种,并通过与中南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院校合作,加大瑶医药特色产品研发力度。

今年端午节,2024中国(江华)第七届瑶医药节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成功举办,为瑶医药搭建了展示推广平台。

此外,江华深入推进瑶医药产业与乡村旅游、生态建设、健康养老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为产品研发提供优质原料,瑶医药产业正逐步成型。

瑶医药立法 留住文化之根

江华是瑶医药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执业准入、技术准入、制剂准入条件高,一直是制约民族瑶医药技艺与专长传承的因素之一。

“要取得相应的执业证书,只能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中医医师或者确有专长中医医师资格考试。我们江华的民间瑶医多为祖传或师承方式学习中医药,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没有医学院校教育背景,很难通过考试,大多数人无法取得合法行医资格。”江华瑶族自治县卫健局局长李双艳表示,在执业医师“规范化”管理过程中,瑶族民间医药人员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瑶医药事业后继乏人,名医消逝、名方流失、名药遗失,将会严重制约瑶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2022年9月,江华瑶族自治县启动了瑶医药立法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审议、修改后,今年5月30日,湖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江华瑶族自治县瑶医药保护与发展条例》,将于7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

据悉,这是湖南省第一部民族自治县对上位法作出变通规定的单行条例,对《中医药法》作出了变通规定,将外治技术确有专长人员的考核权下放至自治县考核发证,既审慎稳妥,又守正创新。“这个条例实施后,我就可以参加考试,拿到医师资格证了,合法行医,为更多老百姓服务!”廖继国说。

“《条例》共十五条,主要内容包括立法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及瑶医药定义、政府及部门职责、瑶医药人才培养、瑶医药专家委员会、瑶医专长医师资格准入及社会办医、瑶医药医保管理等。”李双艳介绍,这部条例的通过,将进一步推动江华瑶医药的保护和发展,为加快推进瑶医药发展提供有力法治支撑。

汲取大自然之精华,融合瑶族人民的智慧,瑶医药成为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庇护着当地百姓的健康。

依循光阴荏苒之长堤,瑶医文明闪烁在岁月的年轮上,依然熠熠生辉。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