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被称为“清朝四大冤案之一”,发生于清朝同治年间,在当时轰动朝野,家喻户晓,直到140多年后的现在,也是人民津津乐道的话题。

此案耗时多年,从知县一路到刑部,甚至还引起了慈禧太后的重视,最终才被平反,沉冤昭雪二人出狱后过上了迥然不同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乃武小白菜案真相是什么?慈禧为何给二人平反呢?

公报私仇

1874年,余杭县衙内有一位老妇人报案,她声称有人下毒害死了自己的儿子,请求知县刘锡彤为其做主。

报案的人是葛村的沈喻氏,按沈氏所说,他儿子因为上火服下了其妻子买来的中药,但不久之后就口吐白沫、气绝身亡,在众人处理后事之时,发现儿子葛品连口鼻内有血水流出,

得到报案的刘锡彤得知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之后,准备带着衙役和仵作前往葛家调查时事件经过。恰好此时,给刘锡彤的看病的秀才陈竹生到来,为知县透露了事情的“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将这次案件的“罪魁祸首“指向本县的杨乃武举人和葛品连的妻子毕秀姑,又称“小白菜”,因为平时喜欢穿白衣绿裤,大家就送了她一个绰号“小白菜”。

原来,长得俏丽的毕秀姑嫁给葛品连后,没有房子租住的他们便租了一间杨乃武名下的房子,自此之后大家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杨乃武和葛氏夫妻的关系比较亲密。

葛品连在一家豆腐店工作,平时因工作繁忙不回家,而杨乃武还经常教毕秀姑读书写字,时间一久,街坊间传出了杨乃武和毕秀姑私通的闲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秀姑为了自证清白便和丈夫葛品连商议搬离出去,重新寻找住处,不再与杨乃武见面。夫妻二人原以为众人会闭嘴,但街坊间仍时不时议论,尤其是葛品连不明不白死后,众人直接认定二人私通。

刘锡彤听完之后刑心满意足的点点头,因为此事牵扯到了杨乃武,恰好他与杨乃武之间存在过节,杨乃武平时喜欢打抱不平,甚至因此得罪了官府。

现在葛品连猝死,刚好与杨乃武扯上关系,他一直对“文昌阁撞舟“一事耿耿于怀,这一点在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卷宗中也有所提及,他必然不会轻易放过杨乃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锡彤和仵作沈祥来到葛家后,便拿着银针刺入葛品连的尸体,可银针真的变黑了,让沈祥认定葛品连是中毒身亡。这让刘锡彤大喜过望,他根据结论直接认定街坊间的传言是真的,连忙命人将小白菜押回县衙受审。

可事实上,葛品连死状与医书上中砒霜而亡描述不符,两位仵作因此争吵,可他们吵完之后忘记了验尸的正确流程,没有将银针用皂角水清洗过,银针变黑之后便写下砒霜中毒,草草了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仵作的疏忽让刘锡彤有了公报私仇的机会,也让一件惊世冤案了拉开序幕。

官官相互

刚开始,小白菜坚决不肯承认自己用毒谋害丈夫,多次审讯之后刘锡彤怒火中烧,直接大刑侍候,严刑逼供。小白菜只是一个弱女子,哪里能经得住大刑伺候,气息奄奄的小白菜只能艰难的吐字承认。

小白菜的招供让刘锡彤如获至宝,连忙命人将杨乃武传讯县衙审问,说是审问,其实是胁迫杨乃武承认与小白菜之间的私通及合谋,用砒霜毒死了葛品连

杨乃武自然不肯承认此等伤天害理之事,还拿出案发时间,他不在余杭县的强有力的证据,但上头的刘锡彤的认为只有严刑逼供才能拿到真正的口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按照清朝的法律,举人是不允许用刑的,刘锡彤便写了一份解除杨乃武举人身份的公文。等衙役刚出去呈送公文之后,他转身就对杨乃武严刑拷打,可杨乃武始终不肯承认作案。

于是,刘锡彤便将小白菜的供词和尸检报告上交了杭州知府陈鲁,案子正式进入二审阶段。恰好此时,解除杨乃武举人身份的公文下达,军人出身的陈鲁对杨乃武用刑更肆无忌惮。

夹棍一上身,杨乃武因疼痛撕心裂肺哀嚎,不久昏死过去,可立马被冷水泼醒,继续用刑。众多酷刑之下,杨乃武只能承认毒害了葛品连,还说出从仓前线“钱宝生”所在的仁爱药铺购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夹棍

可仁爱药铺的老板不叫钱宝山而是钱坦,更没有出售砒霜,可见这是杨乃武随口一说。但在刘锡彤等人的威逼利诱之下,钱坦只能承认杨乃武从店中购买砒霜,自此整个案件都串联起来,人证物证巨在,完全可以盖棺定论了。

同治十二年,杭州知府陈鲁上报浙江臬司蒯贺荪,他接到案件后,怀疑其中疑点,一个前途大好的举人竟然串谋情妇毒害亲夫实在让人难以相信,但县府两次审查都以证实,他也拿不准只好上报浙江巡抚杨昌浚。

杨昌浚对人命案件历来慎重,专门派了郑锡滜到余杭核查,殊不知郑锡滜成了刘锡彤的座上宾,这样一来结果没有任何改变。杨也信以为真,转而上交刑部复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当大家都以为一切以小白菜绞刑,杨乃武斩立决的时候,社会舆论发生了彻底的反转。原来《申报》的一篇文章直指余杭知县,认为他行刑逼供,导致杨乃武和小白菜蒙受不白之冤。

后来,《申报》又多次以此事梳理案件,随着脉络越来越清晰,舆论越来越大,沸沸扬扬的民意也传到了京城。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报道出自于杨乃武之手,交由自己的姐姐和妻子小杨詹氏进京“告御状”。

于是,朝廷命胡瑞澜为钦差大臣查办此事,胡瑞澜虽说已经摸到了真相的门槛,但还是没能取得真实进展,比如杨乃武所说购买砒霜时间不一,但他以为是记忆出现了偏差,便没有继续深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申报》刊发《浙江余杭杨氏二次叩阍原呈底稿》的版面

这倒也不能完全怪胡瑞澜,他本身主管学政,查案本来就是外行,这也是封建社会的通病,而是他还查出了杨乃武所说了几个不实信息,降低了胡瑞澜的信任度。

于是胡瑞澜上书认定原案审理并无出处,但舆论再一次让冤案有了公平审判的机会。都察院以民间议论纷然为由,提出让刑部再次审理,而且光绪皇帝的两位帝师夏同善和翁同龢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夏同善在余杭老家省亲之时,听说了此事,将此事告诉了翁同龢还讲到此事不究其实情,浙江没有一个人读书上进,这也很让翁同龢对此事异常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同善

后来,翁同龢与很多浙江籍官员商谈,他们都认为此事存在疑点,便一同联名上奏,要求将此事交于刑部审理。同一时间,慈禧太后召见夏同善和翁同龢二人,同意刑部重新审查。

这起案件本来就不复杂,只是多次审办下来,几任官员一错再错导致案件错综复杂。刑部认为杨乃武当天并未在事发地点,也不存在作案时间和动机,很快推翻了之前的结论。

葛品连的棺材也被从余杭送往京城,准备由最权威的仵作重新验尸,不过此时葛品连已经下葬三年多了,皮肉早已腐烂,只剩下了一副骸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翁同龢

但此案关系重大,也有很多人赶过来观看,随着两名仵作开棺验尸,葛品连的各根骨头俱黄白色,如果中毒而死的话,骨头应该是青黑色。也就是说杨乃武和小白菜是无辜的,葛品连因病而死,这场冤案终于得以平反。

迥然不同的人生

光绪三年,杨乃武拖着一条腿出狱回家,此时的他家徒四壁,也没有了举人的身份,但他后来以养蚕为生,还培育出了优良蚕种,这也让他家境渐渐殷实起来,安享晚年。

但相比之下,小白菜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虽然她恢复了清白之身,但在残酷的封建礼教面前,民众依旧离她远远的,更糟糕的是,因酷刑摧残手指残破,无法自力更生,只能到准提庵出家,一直到生命的尽头。

而那些官吏的下场可想而知,刘锡彤被流放边疆,也不准花钱抵赎,只能拖着70多的身体走在流亡的路上,其他官员也因此追责,该革职的革职,该永不续用的永不续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杨乃武的举人身份,得到了京城很多浙江籍的官员的支持,从而打动了慈禧太后,在官官相护的环境下平冤昭雪。

《申报》所起的舆论作用也是至关重要,没有民间议论纷纷,都察院就不会提及刑部重审,两位帝师也不会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些都是案子平反的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清王朝官场上尖锐的权利斗争,审理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官员基本上属于曾国藩湘军的派系,他们凭借镇压太平天国的军功获得了官位,这一情况在江南一带特别常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湘军、淮军为代表的地方势力的快速崛起对清朝的皇权产生了威胁,对于慈禧太后而言,她早晚会打压湘军势力,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就是最佳契机,可以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京报网,2022-03-22,《奇案峰回——《申报》与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平反》
浙江档案,2003年第8期,《档案揭秘下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