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数智赋能 开放互联

第五届世界学术图书馆未来论坛在京举办

6月24日—25日,第五届世界学术图书馆未来论坛在北京举办。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位图书馆馆长、专家和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数智赋能 开放互联的未来图书馆”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近3万人次参与线上互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届世界学术图书馆未来论坛会场 主办方供图

本次论坛主题为“数智赋能、开放互联的未来图书馆”,由清华大学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国际高校图书馆协会(IATUL)、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NKI)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提供支持。

论坛开幕式上,中宣部进出口管理局一级巡视员王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东亚地区总代表夏泽翰、国际高校图书馆协会(IATUL)主席Anna Walek致辞。

王华表示,进出口管理局鼓励全球学术图书馆通过收藏和展示中国文献,更好向世界介绍中华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夏泽翰表示,开放获取知识库、协作研究平台等举措已经大大促进了知识共享和相互学习,并在南南合作、南北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nna Walek在致辞中介绍,IATUL的使命是成为世界各地图书馆与馆员经验交流的活跃创新平台。未来的图书馆必须立足当下,积极适应不断发生的变化。IATUL将全力支持图书馆的未来发展。

24日的主论坛共设置5个报告单元,为学术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教育部高教司一级巡视员宋毅在题为《加快未来学习中心建设,探索构建数字时代学习新范式》的报告中提出,未来学习中心建设要坚持强化统筹协调、坚持分类建设、突出数智智能、创新组织模式四个原则,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率、全方位打造集信息服务、学习支持、教学支持为一体的智慧学习空间。

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金兼斌在《人工智能助力图书馆服务创新:基于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探索》的演讲中认为,从数字化图书馆到智能图书馆,最重要的变化是人工智能对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改造、再造。

香港大学首席信息主管及图书馆馆长伍丽娟在题为《香港大学图书馆智慧空间建设与服务转型》的演讲中,从图书馆智能空间改造、图书馆服务改造等方面分享了香港大学图书馆战略转型的情况,为大学图书馆如何更好地整合资源、构建共享式学习和协作环境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同方知网董事长刘长欣在论坛上发表题为《未来学习中心:知网思考与实践》的演讲。演讲回顾了图书馆不断演进的过程,从数据、平台、空间三个方面分享了同方知网在未来学习中心建设方面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