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都讯 记者孙小鹏 通讯员杨欣 6月26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行2024年校园开放日活动。据了解,学校今年招生计划总数5300名,与去年持平。其中,在广东省普通高考招生计划为4169名,包括面向省内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地方专项计划”160名,普通类(历史)1623名,普通类(物理)2233名,艺术类153名;在外省招生计划1038名;此外,还有保送生招生、对内地新疆高中班招生和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转入等93名。

热门优势专业与战略新兴专业计划增加

今年,学校在保持招生总规模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力度,动态调整各专业招生计划,促进人才培养结构与国家人才需求导向、区域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经济学、数字经济、经济统计学、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师范)、政治学类、计算机类、数学与应用数学等热门优势专业与战略新兴专业的招生计划数均有一定程度增加,其中在广东省内招生计划数增幅较大,考生被上述专业录取的几率将进一步增大。

今年年初,学校申报的“商务英语+法学”等9项“外语+专业”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获得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复并于2024年通过高考招生,具体包含“商务英语+法学”“商务英语+数字经济”“德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法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俄语+国际经济与贸易”“西班牙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意大利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日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朝鲜语+金融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该项目学生毕业并达到相关要求的,授予双学士学位。

近年来,广外高度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以“国家所需,湾区所向,广外所能”为指引,持续推进新文科建设,不断创新外语专业与非外语专业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以现有的一级学科博士点(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和法学)为依托,促进专业交叉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过硬本领、创新能力、担当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双学士学位项目毕业生将以“外语精,专业强”为核心竞争力,在学习能力、协作意识、知识结构与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未来就业与升学前景广阔。

新增4个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增设师范类招生

2024年学校供应链管理、克罗地亚语、匈牙利语、菲律宾语四个专业首年招生。其中,三个外语类专业都实施“本专业外语+英语+微专业”的培养模式。

为积极贯彻落实《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广外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于2024年起增设师范类招生。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依托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丰富办学经验和学科教学(数学)教育专硕点平台,旨在培养能适应新时代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和改革发展需要,具有高尚师德、扎实数学专业功底、掌握数学教育规律与技能、具备较强外语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中小学数学教师。至此,学校已具备中小学数学教师从本科到硕士的培养链条。该专业在新高考改革省份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化学。

除此次增设的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外,学校目前还有英语(师范)、汉语国际教育(师范)、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南都记者还了解到,自今年起,国际商务(CGMA创新班)、工商管理(国际化管理创新班)、工商管理(商务智能创新班)、金融工程(创新班)及新闻学(全媒体国际传播创新班)纳入高考招生。

在粤招生院校专业组选科限制少 学生有三次转专业机会

学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限制少。在广东省,选考科目须为物理+化学的仅有:计算机类、数学与应用数学(含师范)2个专业(类);首选科目须为物理,再选科目不限的仅有:数字经济、金融工程、经济统计学3个专业;首选科目不限,再选科目须为思想政治的仅有:政治学类专业。其余专业的选考科目不限。

今年学校在粤招生专业组设置以“凝练特色,保持平稳”为主要思路。一方面,依托学校现有的学科结构、一流专业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凝炼出中华文化与国际传播人才组、复合型多语拔尖人才组、全球经济治理人才组、卓越涉外法治与商科人才组四个院校专业组;其他专业组按选考科目以及学科门类进行划分。另一方面,为方便考生、家长填报志愿,今年学校在粤招生的院校专业组设置与去年相比总体变化幅度不大。此外,学校招生专业对考生单科成绩不作要求,对考生高考外语应试语种不作要求。

普通类(历史类或文科类、物理类或理科类)专业分档时,根据相关省(区、市)投档规则出档后,实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录取原则,不设置专业志愿级差。为保护考生的利益,学校决定对平行志愿批次下服从调剂、体检合格且符合有关录取规定的出档考生不退档。

为给予学生在专业上的自由选择权,学校转专业继续实行“转出无门槛,转入需考核”制度,考入广外的普通类本科生(不含合作办学专业)在校期间均有三次转专业机会:第一次是在新生入学报到后,根据学校公布的创新班选拔条件自愿申请,经创新班所在学院考核录取后,进入新的创新班就读;第二、三次分别是参加第二、四学期的全校范围转专业,学生转出时实行“零门槛”(即不设条件)。转入专业根据接收能力和专业要求提出转入条件并提前向学生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