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这个国家是东西欧的十字路口,无论法国也好,德国也好,俄罗斯也好,反正谁在欧洲打仗,他都要跟着倒霉,其中俄罗斯是打他最多的国家,波兰自从1569年与立陶宛合并后,成为一个北临波罗的海,南达黑海,版图达73万平方公里的东欧大国。波兰长期以来实行国王由贵族国会选举产生和国会议案只要有一票反对即为无效两种制度,为大贵族争权夺利、削弱中央和勾结外国干涉波兰内政大开方便之门,俄国历来企图兼并波兰,借以扫除西进的障碍,同时巩固俄国在波罗的海和黑海的地位。早在十七世纪中叶,俄国就曾发动入侵得到大片乌克兰土地。到十八世纪初,俄国沙皇彼得一世不择手段地力图削弱波兰,把它变成附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33年,原由俄国扶持上台的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死亡后,俄国继续扶持他的儿子小奥古斯特为波王,但波兰贵族选举了反俄亲法的列什钦斯基为波王。俄国当然不甘心失败,安娜女皇政府借口波兰亲俄派“请求”出兵援助,派造拉西将军率领俄军二万人,于1733年9月入侵波兰,10月5日宣布小奥古斯特为新王,于是触发一场国际混战,史称“波兰王位继承战”(1733一1738年)。俄国。奥地利和萨克共同对法国作战,法国则拉拢西班牙参战。经过一场搏斗,最后俄国陆海军围攻列什钦斯基所在的格旦斯克迫使前去解围的法军撤退。列什钦斯基被迫流亡,小奥古斯特才登上宝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俄国在波兰的势力更加强大。到十八世纪后半期,波兰贵族中的革新派力求废除国王由贵族国会选举产生和国会议案只要有一票反对即为无效两种制度,重整国势,为此同保守派进行长期的斗争。俄国女皇叶卡捷林娜二世正是利用这一斗争,通过支持反对势力,打击革新派,达到进一步控制和彻底吞并波兰的目的。考虑到当时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土耳其的问题尚未解决,她认为由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三国共同行动较为有利,因为既可拉拢普奥,又可孤立土耳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背景下,从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波兰三次遭到瓜分,同一时期俄国对波兰三次出兵:1764至1766年间,波兰革新派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实行富国强兵,准备武装抗俄。尽管当时正处在发动第一次对土战争的前夕,叶卡捷林娜二世仍然于1767年派出8万俄军入侵波兰。在俄国大使莱普宁授意下,波兰贵族卡罗尔.腊济维尔“邀请”俄军向华沙进军。逮捕了一批反俄的波兰议员,把他们押送俄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68年春巴尔党在法国和土耳其支持下开展武装抗俄斗争。于是俄军又开始入侵波兰并与普鲁士和奥地利第一次瓜分波兰,俄军留驻波兰达16年之久。1791年,波兰人在法国大革命影响下,再次企图摆脱俄国的控制,这时第二次俄土之战已经结束,西方列强正忙于反对法国大革命,无暇干涉俄国的行动。叶卡捷林娜二世利用这一有利时机,首先策动波兰反对派在塔尔果维茨组成“塔尔果维茨同盟”,“邀请”俄国出兵支援。于是,1792年5月18日,俄国出兵10万人,入侵波兰。1792年7月底,俄军在普军配合下,突破布格河防线,迅速夺占华沙及波兰全境,次年,俄普完成对波兰的第二次瓜分(奥地利因忙于对法战争,未参加这次瓜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94年3月,波兰科希秋什科解放了华沙,迅速席卷全国。叶卡捷林娜二世看到并吞波兰的计划有全功尽弃的危险,急忙出兵。俄军六万人在莱普宁率领下进入波兰,同时普军3万5千人与之会合。联军在华沙以南打败波兰人后分别从东西两面进攻华沙,同时奥军从南面侵入,波兰开始了华沙保卫战。苏沃洛夫率俄国增援部队进入波兰。科希秋什科为了防止两支俄军会合,亲率波军一部迎击苏沃洛夫,在马切约维策附近被歼,科本人负伤被俘。苏沃洛夫11月16日攻克华沙。俄普奥成了对波兰的第三次瓜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07年,俄国被拿破仑击败后签定和约把普奥瓜分的波兰领土合并为“华沙大公国”1815年咸鱼翻身的俄国再次割占了华沙大公国,改称波兰王国,国王由沙皇兼任。这样,三次瓜分前的整个波兰几乎都并入了俄国版图。。1815年俄国沙皇干脆兼任了波兰国王。这样,三次瓜分前的整个波兰几乎都并入了俄国版图。1828年12月,波军一批下层军官成立反抗俄国的军事同盟会”1831年1月13日宣布波兰独立,废黜尼古拉一世为波兰国王。正准备派大军杀向法国的尼古拉被迫放弃进军法国,转而命令讨伐波兰。俄军统帅的帕斯凯维奇,指挥8万俄军攻陷华沙。尼古拉一世下令解散波军,把其中几千人流放到西伯利亚和高加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46年2月,邓波夫斯基再次宣布波兰独立,并且提出废除一切封建义务,把土地分给农民,取消贵族特权,等等。俄国连奥地利共同出兵。邓波夫斯基被杀。俄奥军攻陷克拉科夫,1856年克里木之战俄国遭到惨败,1863年1月22日波兰人又发动反俄战斗。亚历山大二世出动十万大军再次入侵,三百多年中,每当波兰有变俄国就会出兵。十八世纪的几次出兵,往往借口亲俄派的“邀请”,到20世纪,苏联在1920、1939、1944三次打进华沙根本不需要任何借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