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港乐有经典,粤语永流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群星璀璨,神仙打架的时代终究离我们远去...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4月24日,当《海阔天空》的旋律在《声生不息》的舞台上响起,尘封29年的记忆再次涌向心头。

直到高潮时,舞台中央突现黄家驹的现场原声,那个时代仿佛就在昨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身蓝色西装,熟悉的身影,那一刻他似乎就站在台上,时光回溯,令人心情激动泪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即便不懂粤语,又有谁能忍住不会哼上几句?

那个属于港乐的黄金年代,随着歌声的围绕浮上眼前。

●○港乐的雏形展翅○●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港乐的势头被西方摇滚死死压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披头士和的歌声响遍了大街小巷,是时尚前沿的“宠儿”,反观粤语歌,被唾弃,是“时代尾巴”的代名词,实在难登大雅之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这时,一人挺身而出,仅凭一己之力推开了密封港乐时代的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就是现代粤语流行歌的“鼻祖”许冠杰。最初的他也是以西方音乐起家,摇滚乐的魅力太过强悍,那时的年轻人没有几人能拒绝它的诱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学时期的许冠杰就开始组建乐队,以模仿猫王、约翰列的外形,唱着西方摇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他终究是模仿,况且一味的拷贝他人也没什么意思,于是他便开始“另辟蹊径”。

有时不得不感叹许冠杰的“艺高人胆大”,他竟将传统粤曲西方音乐结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编曲上贴合西方,实现中西结合。在歌词上,尽可能的接地气,扩大受众范围。

这两大创新一碰撞就引起了大众的火花,但仅仅是火花,离熊熊燃烧的火焰还相差甚远,可想在这团火焰中添柴加油谈何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冠杰给出了完美答案,那就是与香港影片合作,创造OST类型的“新时代音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4年,许冠杰在哥哥许冠文的电影《鬼马双星》中演唱了一首《铁塔凌云》,电影在嘉禾老东家的操作下必定不俗,一经上映便刷新了香港电影票房纪录,狂揽票房625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那首《铁塔凌云》也不负众望,随着电影的爆火,火遍香港。

许冠杰也开始了自己“一代歌神”的路,自那之后,他便在港乐与港片之间不断交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笑傲江湖》的“沧海一声笑”、《半斤八两》的“浪子心声”.....

在70年代,他一人便撑起了港乐的半壁江山,在他的光芒之下,所有人都显得黯淡无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学友是他的小迷弟,谭咏麟更是想化身女人“以身相许”,就连“大魔王”林子祥都自称受过他的点拨,许冠杰就像一个开拓者,为港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铁粉”,也都是在许冠杰之后,才在港乐叱咤风云,占据一席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其中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谭校长与哥哥的“五年之争”!

●○港乐群星争霸○●

彼时的谭咏麟也曾组建乐队,红极一时,但在1978年,温拿乐队突然解散,他也成了孤家寡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了乐队的谭咏麟只能怀揣着心中的音乐梦,独自在乐坛打拼。

不巧70年代许冠杰“独领风骚”,他只能避其锋芒,直到80年代的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谭咏麟依靠《爱的根源》《雾之恋》两首爆款歌曲,成功跻身港乐巅峰圈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何说他的只是跻身巅峰圈子而不是身处巅峰,那是因为在80年代的乐坛,才是真正的“神仙拼杀”的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国荣的“异军突起”、陈百强的“强悍唱功”以及梅艳芳的“惊艳众生”,“三王一后”的时代正式来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0年,此时的谭咏麟已经在乐坛混的风生水起,而张国荣还岌岌无名,藏匿在某个酒吧驻唱,整日追求着“摸不着看不见”的音乐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仅仅四年的时间,张国荣就是实现了弯道超车,与谭咏麟并驾齐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4年,《Monica》的现世令香港乐坛震动,之后的张国荣更是迅速红遍亚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体红到何种程度?这么说吧,在当时“张国荣”三个字就是金字招牌,就连盗版录音带在广州都能炒到30元,而当时广州人民的平均工资还不到100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过多久,就有媒体将张国荣与谭咏麟比如成“既生瑜何生亮”,究竟谁是瑜谁是亮?

双方的粉丝也因此各执其词,又加上舆论添油加醋,事态逐渐不可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彼时的粉丝可不比如今的“饭圈文化”差,双方粉丝甚至大打出手,流血事件、寄冥币、刮豪车,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平息这场闹剧,谭咏麟在1988年,正式在媒体面前宣布不再参加任何关于音乐的比赛。

谁知道这则消息不但没有平息闹剧,反而激起了自家粉丝对张国荣的怒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重重施压之下,张国荣只能放弃唱歌,宣布封麦,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至此,这场持续五年的闹剧才迎来结局,可两人的离去的背景何尝不是港乐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乐坛总是辞旧迎新的,“谭张”的离别迎来了Beyond的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支乐队早在1983年就组建了,但他们起初的重金属风格被“谭张梅陈”的流行乐打压的“体无完肤”,只能蛰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妥协顺应市场,尝试所谓的“商业化歌曲”,效果很明显,专辑《秘密警察》就是最好的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流行至今的单曲《大地》、《喜欢你》风靡香港,似乎是无缝衔接,他们红的那年正好是谭咏麟宣布不再参赛的那年——1988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便是属于Beyond的时代,《光辉岁月》、《海阔天空》等经典歌曲的出世,让他们登上了港乐的巅峰圈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3年,在Beyond成立十周年的演唱会上,黄家驹向粉丝许诺:“我们1994年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事与愿违,那场承诺的演唱会始终没能等来,回应粉丝的只是有他去世的噩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惋惜,我们悲痛,脑海中一遍遍重复他在舞台上的样子,还有人还在不断的安慰自己:“是上帝想听歌,带走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谁曾想,在人们还未接受黄家驹的离去时,“悲情王子”陈百强的离世再次给观众一击重击。从那之后,曾经的“三王一后”彻底分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梅艳芳也逐渐淡出港娱,而80年代的香港乐坛也随着他们的消失而结束。

●○迎来结束的“黄金时代”○●

他们的离开,令香港乐坛出现了一片寂寥的景象,但“四大天王”的出现让沉寂的港乐再次迎来光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学友的《吻别》、刘德华的《忘情水》、郭富城的《爱你》、黎明的《今夜你会不会来》,每首歌都畅销海外,一度让粤语歌曲响彻东南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爆红的背后还隐藏着众多隐患,谭张的”五年之争”就是前车之鉴。虽然前期不会显现,但1994年十大中文金曲的现场,这种弊端直接显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冠军落在张学友的身上时,瞬间嘘声一片,四大天王的粉丝开始各自为营,纷纷为偶像打抱不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熟悉那段时间的观众了解,从那之后,四大天王同框的镜头越来越少。

再次重逢还是因为张国荣,在第22届香港金像奖的现场,四人合唱《当年情》共同缅怀张国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错,在金像奖举办的前三天,陪伴我们的哥哥从高楼之上一跃而下,那天正好是愚人节,或许哥哥在离世前还想以玩笑的形式与这个世界挥手说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似乎是麻将桌上商量好了,同年12月,梅艳芳也离我们远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告别之前,她不顾医生的反对,举办了告别演唱会。

舞台上她穿上了婚纱,她一生未嫁,想以这种形式嫁给她热爱的舞台和音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伴随着他们离去的钟声,香港乐坛也迎来“黄昏之期”,盛世已不再,那独属港乐的“神仙时代”真是不复曾经,有人曾断言:“港乐已凋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经典永远是经典,难以超越是他们的骄傲,即便他们流逝在时间长河之中,但属于他们的音乐还流传至今乃至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音乐响起,无论是否相识,无论是否会粤语,我们都愿搭肩互唱,港乐有经典,粤语永流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