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

本文已获得授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隐建筑

以意赋象,以象见意


2015年4月小隐建筑创立于中国成都。意象建筑论的开创者和践行者,意象建筑流派的先锋代表。

意象建筑——中国“天人合一”东方哲学思想的抽象建筑表现形式是诗意生活的向往和情景再现,是一个先感性后理性的建筑创作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 地 域文化、自然科学、建筑目的出发,先行想象整体的建筑意境抽象确立建筑意象,并将其作为核心建筑精神和建筑思想的载体

再 以此统领和指导建筑功能、形态、材料的设计,最后选择合适的建筑技术完成建筑建造,使其满足人、自然、建筑三者之间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

01

竹枝书院

“ 竹枝书院 ” 坐落在永江村黄桷滩一个小村落,周围竹林、水田、菜地、山丘环绕 。

西侧、南侧淯江潺潺而过,北侧蜀南竹海延绵起伏,形成一幅层峦叠嶂的绿色巨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竹枝书院”在中国“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诞生。

其初始的精神层面的建筑目的就是 “ 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 ” 、 “ 宜宾之竹,川南面向世界窗口的生态门户 ” ;

而物质层面的建筑目的是竹间乐坊、稻田书院、禅修会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项目现场的亲密接触,是众多飘忽的概念形象转化为深刻印象,再抽象成核心建筑意象的必要过程。因此团队进行了三次现场踏勘、调研工作。

在调研过程中,大家看见无数新生的竹笋齐刷刷冲破老竹林的遮盖昂首向天,有几根已发出新枝,让人不禁想起张正见的“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竹影斑驳”、“竹烟波月”、“竹径通幽”这些游离的意识形态得以在现场亲身体验,还有竹林自然形成的廊、拱、光影、气味、声音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院竹影、竹径、竹廊意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院竹影、竹径、竹廊意象

现场探勘之后,经过大量与之相关资讯的梳理、归纳、联想、论证,“竹枝”最终成为项目的核心建筑意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古时称音乐为 “ 丝竹 ” ,而中国古典音乐与诗歌联系同样紧密。

中国书院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汉代,后发展成为讲学、辩论、研学、藏书的场所,是众多文人雅士集聚之地。中国古代书籍竹简更是与竹密不可分

禅修广泛来讲是一种静心、修身、养性的方法,其功能与乐坊、书院有着极强的融合性。

▲ 竹林七乐意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竹林七乐意象
▲ 竹林书院意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竹林书院意象

竹枝为一词牌名,由古巴渝地区民歌演变而来。唐代诗人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调填词,据以改作新词,吟咏节物风光、民风习俗为其主要特色。

其与乐坊有着密切的关联,作为诗词亦与书院联系紧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竹枝既是竹的重要构成元素,更是中国传统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竹枝具象和抽象的意象与建筑目的以及现场探勘时“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那种极其深刻的印象三者不谋而合。“竹枝书院”之名应运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川南地区有着浓郁的竹林村落传统人居文化,“一田一房一院”是其典型格局房前屋后必有竹林相伴。

▲一田一房一院的意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田一房一院的意象

牟巘五的《题水竹居》“绕屋清波隔翠绡,鱼鳞发发鸟悠清。画阑影漾清涟动,书几阴来绿雨摇。”几乎是项目整体建筑意境的真实写照。

其中“绕屋”指的是延绵起伏的建筑形态,“画阑影漾”指的是变化丰富的檐廊,“书几”指的是对书院功能的刻画;

“隔翠绡、鸟悠清、清涟动、绿雨摇”更是建筑与竹林、飞鸟、水田、细雨等自然环境完美融合的生动描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意境,与竹枝书院所设想的一些人与人若即若离的互动场景亦极其相似。

▲场景 意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场景 意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竹枝书院”由两座川南老宅重塑而成。两座建筑要将乐坊、书院、禅修三个功能安置妥当,根据三个功能的融合性,将书院分置两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远离道路清幽静谧的一座保护较好,拆除改造,与禅修结合形成相对静谧的禅修书院;

紧临道路开敞嘈杂的一座破损严重,拆除新建,与乐坊结合形成相对开放的乐坊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座书院之间用廊相连营造“绕屋”之“象”的同时,增加户外多功能空间,赋予书院更多元的生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竹“虚怀若谷”之“意”与禅修“禅”之“意”有许多共通之处,“竹节”之“意”化为禅修书院内外空间之“象”。

半户外的庭院、檐廊和通而不透的室内雅室均是竹节意象的具体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竹“卓尔不群”之“意”与乐坊“中兴”之“意”相互融合,“竹丛、竹影斑驳、竹径通幽”之“意”化为乐坊书院整体空间之“象”。

庭院竹丛、外廊的白色钢圆管、室内的玻璃天井和竹装置挂饰都是对竹林、竹影、竹径意象的抽象再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延绵起伏的小青瓦屋面即是“绕屋”意象的体现,也是与周围“爬满竹林的小山丘”的融合,亦是与当地民居“新旧共荣”的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芭蕉、竹丛、田间小路的重置融合,让“竹枝书院”这个新成员以“柔软的心”回归村子母亲的怀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龙门山·卧云台

卧云台坐落于龙门山壮阔优美的山水之间,是进出龙门山镇的必经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计师希望卧云台以独特而轻盈的方式置入龙门山镇,在这里生根发芽,带给龙门山镇生机与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建筑参与到当地人的生活中,与当地社会发生更多的联系,建筑才能在所处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设计师在设计初期走访了“卧云台”基地附近的四个村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现四个村子所共有的问题也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城市化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难题 ——乡村传统社会秩序的衰退和消逝。

回顾历史,城乡关系并非二元对立,而是相互依存。城乡共融并非意味着乡村对城市的单向流动趋同,而是城乡平等的交流对话和互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计师希望卧云台在满足基本的功用和需求的基础上,能回馈周边村民,给他们一个聚集、闲聊、嬉戏的场地,成为村与村、城与乡对话交流的场所

在这样的思考下,设计师融合了“乡村会客厅”的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门山的山水自然为设计灵感,提出了“卧云”的建筑意象。

“卧云”指高卧云雾缭绕之中,亦指“归隐”之意。

“卧云台”表达了小隐建筑对“当下人们回归自然、回归天性、回归传统的内心向往”的一些思考与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卧云台”的设计提取了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冰川漂砾”的地质遗迹特点熊猫喜欢在树上玩耍的天性、熊猫形体的局部形态、熊猫栖居的竹林作为建筑元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筑底层整体架空,白色的“竹林”由地面生长至穹顶,规整的结构柱网消隐在“竹林”中,形成一个完全开放的多功能公共场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像湔江水蒸发形成的云朵,炎炎夏日里带来一片阴凉。云下的人们,闲坐纳凉。

它像是乡土记忆中“村口的大树”,树下的人们缓摇蒲扇,漫说故事。

它像飞往未知星际的太空飞碟,苍穹下的人们仰望星空,憧憬未来。

▲ 太空飞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太空飞碟
▲ 夜幕下的大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夜幕下的大树
▲黎明的云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黎明的云朵

我们希望白色的“竹林”变成“根”基,让聚集于此的人们成为建筑的“根”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入最当地的烟火气息,形成社区文化共享的小天地,达到传统生活形式现代演绎的理想情境。他们于此的互动连接着过去、现在、未来

▲云上的山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上的山水
▲云下的烟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下的烟火

为了满足人的视觉及精神需求,设计师用灯光将架空底部巨大的穹顶设计成了一个诗意的星辰宇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通过主入口的动态流星、下沉广场的恒星与星空之间形成显与隐、内与外的对比关系强化整个底部空间夜晚如梦如幻的空间意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晴天还是阴天,龙门山镇都保留了一片“星空”。在这片舒朗的“星空”下,卧云台成为了另一种生活的剧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会有附近村民避暑纳凉,有途经的游客拍照打卡,有情侣浪漫约会,有小朋友数“星星”,有满怀心事的人发呆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期待更多的人在这里自得其乐,期待“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在此发芽生长。

中部建筑取熊猫悬卧于竹林之巅的意象,构建悬浮的半球之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移植石头、高山竹等自然元素直接融入空间之中,以湔江河谷的山水系统为原型设计了水循环景观。

屋顶的水面如同山里的湖,沿着山谷跌落灌入建筑中,通过建筑的缝隙化为涓涓细流洒到地面,蜿蜒穿梭在底部的竹林秘境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上的山是龙门之巅的冰雪,也是湔江中的“漂砾”

屋顶的浅水之上漂浮着两个白色的屋盖,好似凸出水面的两块巨石;在远处观望,又好似云雾中露出的雪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屋顶水面包裹着大面积的檐下灰空间,环形的大屋檐与列柱形成一个个画框,近处的水面将远处的龙门山倒映压缩到同一个画面中,如同横在眼前的一幅幅山水长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上的山水是诗意的向往。中国文化里的“山水”并不仅仅是“风景”,而是万物赖以生存的自然,是文人雅士笔下的精神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让建筑与周边山水融合对话,并非誊写山水之形态,而是究其根本,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当地人一方承载情感的场所,构筑同本土山水一致的场所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石家庄安德生命纪念公园·云镜

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 — —【唐】杜牧 《盆池》

石家庄安德生命纪念公园地处太行山东麓,周边自然风景 区众多,满目苍翠,青龙白虎玄武朱雀俱全,是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对于逝去的人都讲究“落叶归根,入土为安”,因此墓地成为一个古老而极具纪念性的场所。

墓地不仅仅是为逝去的人建造的居所,更是为活着的人建造的精神庇护所

而中国传统的墓地一直延续古代墓地的诸多元素,墓地建筑多以厚重、沉闷的中式或仿古建筑风格为主,给人沉重、压抑的心理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镜的设计希望在尊重传统丧葬文化的基础上,改变传统墓园的设计观念,以景观化、艺术化、个性化作为设计理念。

以无情绪的温暖空间让人们身心舒缓,让生者疗愈悲伤、逝者得以安息,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不同的文化和信仰系统,星星有着不同的寓意和象征。

但如今,星星逐渐成为一个被人类赋予丰富思想内涵和情感色彩的文化载体,传达人类共同的情感永恒与孤独、离别与思念、希望与梦想等不一而足。

为了平衡人们不同的宗教信仰,云镜的设计选择中性的建筑语言塑造场景星星成为表达建筑情感最核心的意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计师取星形元素中的等边三角形成为云镜的核心象胚

由星星的意象延展,星云、二十八星宿和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北斗七星成为构建云镜叙事场景的重要载体

▲ 入口楼梯和二十八星宿列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入口楼梯和二十八星宿列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北斗七星的星图和其在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云镜的景观节点应运而生。

主入口根据天璇的寓意设计了时空之门,巨大的喷雾环形门与两侧的云朵装置共同组成一个两界相拥、隐于云端”的独特意境。

▲ 时空之门与云朵装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时空之门与云朵装置

紧邻入口处的池塘以天枢的寓意,经过梳理、修复、扩展形成了一个大大的 “ 盆池 ” ,让此地残缺的“朱雀”重获灵性

沿着“盆池”边两列高大圆柏构筑的绿廊,踏入代表天权的“智慧之台”,台悬置于“盆池”之上。

向东遥望,“时空之门”伴随天空翠柏映在碧绿的池水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东仰望,宽阔盎然的草坡上是场地的灵魂“生命之树”,草坡的尽头是嵌入山体的“涅槃之境”

“生命之树”是场地中央原生的一棵巨大的国槐。随着四季的更替,树叶繁茂又零落,宛如生命的轮回不止

大槐树以萧瑟和青翠的不同面孔与山谷对话,经历上百年的风雨洗礼,依旧以顽强的生命力见证着彪村南沟山谷中悠长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棵大树是整个场地的灵魂,酷似北斗七星中最亮的玉衡,是场地中最具昭示性和灵性的存在,是不凡、卓越、生机的象征,是生命之树。

人们可以围坐在树下谈心,也可以独坐在树下冥想。

我们希望未来它能陪伴更多人跨越时间的长河,成为人们在面对死亡时候的一份心灵倚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镜是纪念公园最重要的配套建筑,集墓园服务中心、追思厅、骨灰寄存中心、冥想小院、餐厅、墓园管理办公等功能于一体。

▲ 天光点亮追思厅小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天光点亮追思厅小院
▲ 泄露天光的追思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泄露天光的追思厅

云镜位于场地中北斗七星斗柄最末端的摇光,摇光寓意不畏、重生

结合山脚的三角形用地,星星的意象通过各种尺度的等边三角形呈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镜如一颗巨大的星星漂浮在山谷中,与天上的繁星遥相辉映,是永恒、思念、守护、力量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建筑的设计都围绕着中心的三角采光天井展开,平面布局、建筑形体、构造细节都充分考虑了三角元素与光影的关系。

三角采光天井亦是中国“天人合一”天的象征,三条边分别代表着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角屋顶的天窗和角部的三角构架赋予服务大厅和几个院子神圣而丰富的光影。

每个正午时分,阳光会射入屋顶的玻璃天窗,冲破服务大厅的玻璃地面。

从中心采光天井的落叶装置倾泻而下,穿透餐厅晶莹剔透的玻璃砖墙,照亮最底层的追思厅小院。

▲ 中庭被阳光照亮的落叶归根装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中庭被阳光照亮的落叶归根装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束光连接了天地与阴阳,营造了圣洁清明的空间感与仪式感,同时也增添了几分五彩斑斓的暖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垣的边界分别设置了三个可以驻足观景、静思、冥想的半户外空间

为人们提供与自然对话、与自我对话、与逝者对话的三处特殊场所,这也是三个独特的具有疗愈功能的无情绪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强化建筑整体的仪式感,建筑外围绕三角中心布置了二十八根列柱象征二十八星宿,代表着四季的变化和自然界生命的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墓园是连接生者与逝者情感的重要载体,希望能用设计为“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带来一丝温暖的抚慰,希望墓地能作为生命的另外一种形式被感激缅怀


结语

小隐建筑通过核心理念“以意赋象,以象见意”的研究,探讨意象建筑如何实现建筑适用性与美学性的平衡,让建筑能同文字一样,被大众更容易地解读。

资料引述:

1.https://www.gooood.cn/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htm

2. https://www.archiposition.com/items/20220822051229

3. https://www.gooood.cn/shijiazhuang-ander-memorial-park-cloud-mirror-by-archermit.htm

编辑黄星蕊

责编李婧博

- End -

内容合作:微信chenran58,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自:匠山行记

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文章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 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