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是一个财经自媒体,但教育眼下已经成为很多家庭,最重要的消费之一。请注意,我说的是“消费”,而不是“投资”。

从学区房到教培,不知道砸进去多少钱,所以今天很有必要,和大家聊这个话题,非常重要。

石榴叔作为初三家长,刚刚陪伴孩子经历中考。数学是近五年南京中考最难的一次,其他学科也不容易。

同期,其他城市的中考数学难度也大幅提升,考生直呼“好难”。是偶然吗?不,一场教育的改革,自上而下终于开始了。

01

南京中考今年数学多难?真有孩子在考场就哭起来,有点让人猝不及防。

往年基础题、中等题、难题的占比为7:1:2,今年是6:1:3。最关键的是,最后三题让很多人瞎写,都不知道怎么下笔,尤其最后两题,从未见过的题型。

很多老师表示,这张卷子能考到108分以上的就已经很好了。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上网搜一下这张卷子的25-27题。

我们今天当然不是来讨论数学,而是看教育改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专业人士的话说,去年是一个信号,今年确认了中考开始和高考接轨。

有很强的反套路、反刷题,更多挖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还有一点,就是数学和物理的联动,也充分体现在卷面。

不仅仅数学,今年南京中考,物理、化学、历史、道法同样体现了反套路、反刷题

说白了,题型创新,考你没有见过的,知识点也有意避开各类考试反复考的,老师反复强调的。

今天我花了点时间,看了下其他一线城市的中考考题,无一例外都在这么干。

说明了什么?双减之后,一场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正在进行。

02

过去两年,高考就有明显迹象。

数学全国卷考查了考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的核心素养,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突出理性思维,特别是在反套路,反机械刷题上,出题人下了功夫。

语文卷,更是反死记硬背,书本上的内容,在考卷上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

是不是以前的题都白刷了?如果你想保分,拿基础分,可以继续刷,但要拿高分,那不重质只重量的题海战术彻底无效,因为以后重大考试的压轴题,一定是你没刷过的,一定是你不曾准备的,一定不会在你大量刷过的题型、套路中……

为什么会这样?

国家不再需要小镇做题家了,因为学习的本质是为解决新的问题,不是让你当个考试机器,到头来还占了985、211双一流大学的名额。

如今,这个信号终于从高中全面传导到初中。我只能说,初中很多学校很痴迷于玩这一套,各个学科都是一样,反复研究别人考过做过的卷子,反复做,因为之前一直有效,很出分,所以很多孩子初二初三每天晚上要写作业到十一点半,甚至更晚。

新的考试方向对中上等生,狠刷题的伪学霸很不友好,对孩子学科素养,思维,理解能力要求更高。

03

说实话,在反套路、反刷题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孩子成绩,成了新的难题。

这几天看了很多采访,本地一位数学老师的话很有启迪。

1.扎实的功底很重要,这要通过适当的训练达成,但不能沉浸于大量重复训练;

2.重视反思总结,强化复盘意识,既要做数学的“行者”,又要做数学的“觉者”,不能总是埋头刷题,还要不断领悟;

3.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用数学的眼光看,它们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数学奥秘,渐渐地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其实最好的学习就是自己问自己问题,最好的备考就是从一道旧题出发,不断发现和衍生新问题和新视角。

同理,其他的学科也是一样。

今天简单的聊这件事,也是给各位家长提个醒,一定要及时的调整教育策略,真的不是题目做得越多越好,外面课上得越多越好。

培训机构不是万能,作用在削弱。要多关注孩子每天在做什么,错什么。

别再单纯的看分数了,也要敢于承认孩子的确不行,调整心态,调整目标,调整赛道。

这届家长真的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