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不是中专女生姜萍在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中一举夺得第十二名,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涟水”这个地方。

其实,就连涟水所属的地级市淮安,也很低调,远不如江苏其他兄弟城市名气大。

说起来,淮安的地理位置可谓相当优越,不仅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更是苏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而且,淮安还是周总理的故乡,以及“淮阴侯”韩信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文旅淮安

可即便如此,淮安还是少有人知。

淮安的“低调”也有一个客观原因:城市名称改动过于频繁,连本地人都糊涂了。

比如现在的淮安市,2000年由淮阴县撤县建市而来。

淮安市还保留了一个“淮阴区”,以至于很多人说起“淮安”或者“淮阴”这两个地名,常常分不清在说什么地方。

此外,如今的“淮安市”还有一个“淮安区”,原来叫“楚州区”。当地人为了将同名的“淮安市”与“淮安区”进行区别,又习惯将“淮安区”叫做“楚州”。

更令人烧脑的是,淮安市的市中心并不在“淮安区”或者“淮阴区”,而是“清江浦区”。

“清江浦区”,是由之前的“清河区”和“清浦区”合并而来,但前身又是一个名叫“清江市”的地方……

怎么样,你是不是已经晕了?

事实上,淮安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地名变迁,恰恰体现了这座古城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处江苏东部的淮安,坐落在淮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

不仅如此,以秦岭-淮河为界,中国地分南北,淮安又恰好在这分界线之上。

因此,淮安有一个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那里有一座跨河的小桥。在桥中间象征南北交汇点的大圆球内,游客可体验“一脚跨越南北”的神奇。

历史上,淮安这座城市大致出现于2500年前,夫差伐齐,为解决兵员粮饷运输,从邗城引长江水出射阳湖折向西北止于淮滨,即邗沟(大运河的前身),淮安这座古城就此出现。

不过,秦汉时期的淮安还叫淮阴,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因此,“小镇青年”出身的韩信才能被刘邦封为“淮阴侯”。

据考证,淮安之名,最早出现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南齐时期。

史料记载,南齐永明七年(489), “淮阴镇下流杂100户置淮安县”。也就是以淮阴镇所属的100余户人家为基本,设立淮安县。

算起来,“淮安”这个名字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

隋唐时期,淮安城称为“楚州”;明清时期,山阳县与清河县并入后设立为淮安府。

民国时期,淮安府被撤销,将山阳县更名为淮安县。此时,淮阴和淮安两个名称同时出现。

新中国成立后,淮阴县升格为地级市,淮安则是其下属县;1988年,淮安县升级为淮安市,为县级市,属淮阴市管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淮安淮河老街

2001年,江苏推行“三淮一体”,淮阴市正式更名为淮安市,原县级淮安市改为淮安市楚州区,原淮阴县改为淮安市淮阴区。

2012年,楚州区更名为淮安区;2016年,原清河区、清浦区合并成立清江浦区,洪泽县则更名为洪泽区。

如此纠缠不清的名称,使得老淮安人都未必说清楚真正“淮安”是哪。有人觉得如今的清江区是真正的市中心,可也有人坚持认为,淮阴才是市中心。

正是这种地名更迭带来的认知困难,使得淮安一度因地名混乱陷入宣传与发展上的困境。

不管怎么说,曾经“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淮安,是因运河而兴盛起来。

隋炀帝开通京杭大运河时,河道由淮安入淮,淮安自此成为漕运要津,孕育出集漕、河、盐、榷于一体的独特运河文化。

在大运河承载中国航运主枢纽的时代,淮安迎来了黄金年代。“公私商运充实,四远舳舻往来”,与杭州、苏州、扬州曾并列“天下四大市集”,是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文旅淮安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淮水东南第一州”,就描述出当时的淮安繁华程度甚至超过扬州

经济发达,也让淮安政治地位得到提升,更加富庶。

“运河三千里,醉美是淮安”。从隋唐到宋元明清,淮安,一直是郡、州、路、府的治所。明嘉靖年间,晋商与徽商云集淮安,将各方的物产、人流、文化带到了这里。

明永乐迁都北京后,确立以内河为主的漕粮运输制度,先后在淮安设立了漕运总兵官和总理漕运都御史(又称总漕)管理全国的漕运,时称文、武二院。

自此开始,至清末停漕,漕运最高管理机构在淮安驻节了500多年。

明中叶后,由于黄河夺淮入海,淮安成为“治黄保运”的关键地区,也是全国治河中心,经济地位更加稳固。

到了清代,淮安的漕运与周边的淮盐,每年创造的税额一度占到全国财政收入的1/4,有“天下盐利,淮为大”之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晒盐工人

既然有钱了,当地的盐商就更挑剔吃喝,千方百计搜罗天下名厨,才使得“食不厌精”的淮扬菜扬名天下。

可惜的是,进入近代后,由于铁路运输逐渐替代漕运,缺乏铁路规划的淮安逐渐失去了南北漕运枢纽地位,逐步走向了衰落。

尤其是津浦铁路取道安徽,彻底改变了淮安在国家经济地理中的地位,从繁忙的交通枢纽变成了普通的苏北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因为历史上的淮安,交通相对落后,以及曾经历过多次辖区变更,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经济实力。

2001年,淮安市的三次产业结构为28.7:41.2:30.1,而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1.4:51.7:36.9,可见淮安市的工业基础也较薄弱。

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淮安的经济财政体量在江苏省内13个地级市中多年居倒数行列。

不过,也要替淮安说句公道话,在江苏省内,淮安市乃至整个苏北区域,始终承担了较多的农业生产任务。

作为长三角北部的江淮水乡、农业大市,淮安一直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优质生态农产品供应地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

多年来,为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淮安始终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20万亩、产量98.4亿斤以上,是东部地区重要的“口粮提供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粮食,淮安还是江苏小龙虾、规模畜禽、螃蟹、绿色蔬菜主要供应地,淮安红椒、涟水芦笋、淮阴黑猪、洪泽湖螃蟹都是其特色农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闻名全国的“盱眙小龙虾”,就是来自淮安下辖的盱眙县。

身处你追我赶的“苏大强”氛围中,淮安也不甘心只做“菜篮子”基地,其经济发展也颇有亮点。

淮安很清楚自己的产业短板在制造业,很早就开始立足于本地优势产业,打造产业的链式发展。

2005年,淮安学习昆山引进台资的模式,先后引进了富士康、膳魔师、旺旺食品等台资企业,逐渐形成“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两大台资高地格局。

其中,依靠引进富士康等台资企业,逐渐发展的信息技术产业如今已成为淮安的支柱产业。

经过近二十年的培育和发展,淮安逐渐打造出绿色食品、新型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以信息技术形成四大支柱型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超75.9%。

2020年,徐宿淮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先后通车,淮安也终于加入“高铁”时代,并加速其集群式发展速度。

淮安也就此树立“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除了持续招商引资,还以“做得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为标准大力提升营商环境。

随着中天钢铁、捷泰科技等公司的百亿级项目纷至沓来,淮安的制造业也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淮安也就此提出“7+3”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定位,全力打造智能装备及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纤维新材料、化工新材料、PCB电子元器件、绿色食品、生物技术及新医药等7个优势产业集群,培育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兴数字产业3个先导产业集群。

2023年,淮安还收到了一份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江苏省政府正式批复其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中心城市、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定位。

此前一年,淮安在我国确定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名单中,就被确定为全国性的交通枢纽城市。

确实,淮安在长三角的交通优势十分显著:徐宿淮盐、连淮扬镇、宁淮城际三条高铁将在淮安交汇贯通;沂淮、沿淮、淮泰铁路建设提上日程,使得淮安承接南京以及苏南、上海产业的外溢十分便利,更为迅速提升经济发展。

这也意味着,淮安一直以来的“心病”,或许有了“解药”。

迄今为止,淮安与连云港同为江苏仅有的、目前没有任何县市入围百强县榜单的地级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赛迪榜中的“百强县”,一大半都是来自江苏,几乎每个江苏地级市都至少有一个县(区)上榜。

可淮安下辖的涟水、盱眙和金湖三县始终未能入列百强县榜单,是其最大的“心病”。

因此,2023年7月30日淮安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上,淮安正式提出“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必须把县域经济这个‘跑道’做强”的口号。

县域经济是很多“万亿城市”的基本盘,无论经济基础还是发展潜力,都不容忽视。

2023年,淮安的GDP为 5015.06亿元,然而在江苏“十三太保”中排名倒数。显然,冲刺百强县,全面提振县域经济,将是淮安下一阶段必须突破的重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淮安有没有这个实力呢?

别的不说,就说一个数据吧。

2023年,江苏13个主要城市的消费实力排名中,经济总量不如省内其他城市的淮安却夺得冠军。

显然,淮安这些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在优化城市营商环境方面也取得了可观成绩,这些举措吸引了大量资金和企业入驻,为城市消费市场的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

那么,淮安下辖三县中,哪个县又最具基础和条件冲刺百强县呢?

综合来看,应该是涟水县。

没错,就是姜萍同学的家乡。

2023年,涟水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5.96亿元,是淮安三县(盱眙551.11亿、金湖434.48亿)中,经济最强的县域。

如果仅从经济指标来看,涟水县已达到赛迪百强县评选的底线,其综合评价距离百强县并不遥远。

涟水县户籍人口目前约为110万,也是淮安唯一人口超百万的县域。此外,淮安知名上市公司今世缘酒业也在涟水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淮安也对涟水进入全国百强县梯队公开表达过期待。

今年5月,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调研时就表示,涟水要“以百万人口大县的责任担当,拿出攀高比强的决心和务实举措,在全市率先建成全国百强县”。

涟水也很积极,给自己设置的目标是“确保2025年跻身全国百强县”

不过,这是从“百强县”角度来说。

如果从经济总量来看,淮安区才是淮安的经济“一哥”。2023年,淮安区以751.14亿元的GDP位列全市第一。

作为曾经的老县城,淮安区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交通条件,无论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农业都是淮安毫无争议的“大户之家”。

紧随其后的清江浦区以702.77亿元的GDP位列全市第二,同时也是淮安市的次中心。

清江浦区位于长江与淮河的交汇处,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因此在发展海洋经济和港航物流方面具备显著的优势,也是淮安市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极。

虽然另外两个县的经济尚不及上述县区,但均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

盱眙第一产业占比较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龙虾养殖业,每年6月举办的“盱眙龙虾节”是喜欢小龙虾的“老饕”们最开心的节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湖县不仅自然资源独特,还在淮安率先创成石油机械、仪器仪表两个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也是淮安制造业的一张“王牌”。

在相互追赶的背景下,淮安究竟未来发展如何,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不过,拥有 “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都、文化名城”四张城市名片的淮安,绝对值得你这个夏天亲自来体验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