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谈武威文庙有无正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威文庙,历史悠久,始于前凉时期,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清代嘉庆五年(1800年)岁次庚申六月中浣立的《泮池水利碑记》记载:“五凉为人才薮,建修文庙,即立泮池;有泮池,即有泮池之水;水取之金渠,沟从城南,逦迤入池。”五凉时期(前凉、后凉、北凉、南凉、西凉),武威人文荟萃,如同璀璨的星辰;“泮池”,典故出自“思乐泮水”,寓意着智慧的源泉;“金渠”水源来自凉州城南天梯山金塔河,寓意着知识的源远流长;“逦迤入池”指武威文庙的泮池是有源头的活水,连绵不绝,寓意着凉州城内学风盛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探寻凉州文化的源头活水,定要问问「五凉为人才薮」。因为武威文庙始建于公元301年,是凉州刺史张轨下令修建的。现在我们看到的武威文庙,是明清时期的建筑遗存。

明正统四年的《凉州卫儒学记》也有载,“凉州,河西胜地,初当有学,然废已久矣。”这再次说明,明代和清代的武威文庙都是重修,而不是始建。《重修武威文庙碑记》:“前凉载记及西夏书事,称其崇儒术,国中大修孔子庙,复尊为帝,并证诸父老传闻,谓肇建于前凉张氏及元昊科举时者近是。”前凉张轨和西夏状元,笔者在前文已经写过了。

武威文庙的儒学教育历史不是几百年,而是上千年!

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关于武威文庙的论述。准确地说,我们应该将其称为“凉州儒学建筑群”。因为还有文昌宫和凉州府儒学院,以及凉州十七巷的建筑群落。

凉州儒学建筑群坐北朝南,东面为文昌宫,中为文庙,西边属凉州府儒学院。整个建筑布局对称,结构严谨,是一组造型雄伟的宫阙式建筑群。注意看凉州府,这个是重点。

凉州府是清朝时设置的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凉州卫,置凉州府,治所在武威县(今武威市凉州区)。考评:冲,繁,疲,难,下领五县一厅:武威县、镇番县、永昌县、古浪县、平番县(永登县+景泰县)、庄浪厅(景泰县部分),辖境相当今甘肃省武威、景泰、永昌、金昌、民勤、天祝、古浪、永登八市县。

凉州府为清朝正一品凉州将军,甘肃总督(撤消),凉州提督,专城凉州副都统,凉州镇总兵,甘肃巡抚,甘肃提督,凉庄道台(凉甘道),甘肃按察使,甘肃镇总兵的驻地,是西北首府。

笔者为了让我的文章更有说服力,我就将引用《四库全书》中的清代凉州府儒学的有关记载,尽可能的都罗列出来。如果资料补充不全,还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凉州府:

凉州府儒学学宫在府治东南隅,旧为凉州卫儒学。明正统。中巡抚徐晞奏建,大学士杨荣记成化中都御史徐廷璋重修。皇清雍正三年,改卫为府,立为府学。学署教授在明伦堂后,训导在明伦堂东。学生一年一贡,廪四十缺,增四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院。书院在府东南,明嘉靖二十七年参政江东建。

成章书院,在城北旧废署参议道武廷适捐赀补葺。

武威县儒学,学宫在府治北。新设改书院为明伦堂,东西号房为两斋房。堂后西院并后宅为教谕署。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增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

义学,一在城内,一在东关厢。

永昌县儒学,学宫在县治东北隅,旧系卫学。明正统中,都指挥宋忠建;成化四年,巡抚徐廷璋重修,副使郑安徵记。皇清雍正三年,改立县儒学。学署教谕在明伦堂后。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增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生八名,武生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八名。学田纳租三百三十三石七升。

镇番县儒学,学宫在县治东。初为社学,明成化十一年,巡抚朱英奏设;十三年,训导周琮呈请,都御史王朝远创建。皇清康熙三年,教授张我兴同绅衿孟良印、何斯美等修建,明伦堂三楹,博文约礼斋各七间,教授宅一处。雍正三年,改卫为县,立为县儒学。学署教谕在明伦堂后,即旧教授宅。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增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生十五名,武生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

古浪县儒学(前系守禦所,附凉州卫学。雍正三年改县后,始分立县学。学宫并新设训导署。)学生二年一贡,议于五次岁考之后出贡,廪二十缺,增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

平番县儒学,学宫在县治中大街。明正统中,巡抚蔡用奏建;成化中,巡抚徐廷璋重修。嘉靖中,移至东北隅。皇清顺治初,移于仓储之左;康熙十九年,少参陈子威改建。雍正三年,改卫学为县学。学署训导在明伦堂左。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增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生十二名,武生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

武威文庙有正门就是棂星门。

既然已经了解清楚了“凉州儒学建筑群”的历史沿革,那就再来谈谈武威文庙没有大门的这个传言为什么是假的。

中国文庙的规制,大体来说是统一的,从外到内依次为:万仭宫墙(影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凉州儒学建筑群”也同样如此。棂星门为文庙正门,故正门对面为影壁(万仭宫墙)。进入文庙都是从影壁和棂星门中间的左右二辕门进入,然后过棂星门进入文庙,此规放之中国出名的文庙如南京夫子庙、云南建水文庙等都如此。“凉州儒学建筑群”二辕门,一连接文昌宫,一连接儒学院,至今原貌保存完整。

中国文庙的建筑布局呈现出一种庄严而和谐的统一。从外向内,依次为巍峨的万仞宫墙(影壁)、碧波荡漾的泮池、庄严肃穆的棂星门、宏伟壮丽的大成门、庄重神秘的大成殿。武威的“凉州儒学建筑群”也是同理。

棂星门作为正门,其对面即是庄严的影壁(万仞宫墙)。游客们都是从影壁和棂星门中间的左右二辕门进入文庙,然后穿越棂星门,再上状元桥,感受其凉州文化的韵味,这一传统在诸如南京夫子庙、南京朝天宫、西安文庙等中国著名的文庙中均有所体现。而“凉州儒学建筑群”的二辕门,一连接着庄重的文昌宫,一连接着典雅的儒学院,至今仍然保留了原貌,这都是古建筑群中非常难能可见的!

影壁,又称照壁、萧墙,自古以来便是一种体现礼仪的构筑。最初,影壁仅为帝王将相所享用,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影壁逐渐普及至民间,但依旧恪守着等级森严的制度。例如九龙壁,这种壮丽的建筑仅能在王府门前和皇家御苑中见到。然而,也有特例存在。关帝庙的影壁上,便可大胆采用龙纹图案,因为关羽被誉为帝君、武圣。武威市凉州区大柳镇的关帝庙,按照礼制的规定,就可以使用带有龙图案状的影壁。

而文庙的影壁又是另外一回事,文庙影壁用以称颂孔子学识渊博高深,一般人无法领悟其中的奥妙。所以文庙影壁有另外一个称谓,万仞宫墙。

典故“万仞宫墙”出自《论语·子张第十九》:“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武威文庙拥有正门,即棂星门。在武威文庙中,还有状元李遵頊!所谓网络上流传的武威文庙没有正门且未出现过状元之说,实属以讹传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守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就是守护城市的生命力。武威高铁的开通已经近在咫尺,每一位武威人都肩负着捍卫家园形象的崇高使命。面对诸如武威文庙不曾诞生过状元、没有大门等恶意谣言,我们不能坐视不管,而应积极回应,辟谣止谣。我们应该借助各种途径传播凉州文化的真实面貌,以正视听。同时,还要加大对“凉州儒学建筑群”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敬仰历史,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此外,还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提升“凉州儒学建筑群”的知名度,让它如同凤凰涅槃,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在文章的终章,再次为武威一中马俊贤同学的高考702分辉煌成绩献上最热烈的掌声!武威一中,这所承载着雍凉书院李铭汉先生学术底蕴的百年学府,果然名不虚传!

(本文仅限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