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东梅

前言

2004年,身材高挑的孔东梅穿着一身简单大方的装束出现在记者的面前,在签名售书前,她特地提前一小时出现,然后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

孔东梅没有见过外公,这对于她来说也是一种遗憾,她说:“打小就觉得外公既熟悉又陌生,既远又近。我很高兴自己的身上流着他的血,从心底尊敬他。”

而这次的采访中,她也提到了外婆贺子珍对外公的态度。

毛泽东追忆贺子珍

孔东梅是李敏的女儿,李敏没有带着女儿见过父亲毛泽东,所以他们双方只在照片里见过对方。不过,李敏却见证了自己父母的爱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敏刚被送到父亲毛泽东身边时,还很想念母亲贺子珍,但是,随着功课的增加,她也就顾不上这些了。一天,父亲突然提醒她,是时候给她母亲写一封信了,李敏点点头,动笔写道:

亲爱的妈妈:

您好!她在爸爸这里很好。妈妈有没有想她,她很想念妈妈。爸爸问她好,也衷心地希望她能够保重身体。

这封信是李敏写的,可是后两句话是她代爸爸写的,她不知道父亲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突然让她给妈妈写信,是不是她的妈妈给他写了信,他不方便回信才让她回信,还是爸爸没有收到什么信,只是想起妈妈才这么做的。

李敏一放寒假就会跑到上海去看妈妈,所以,她常常盼望着寒假的到来,这样她就能去看望妈妈了。而且,她发现了一个秘密,爸爸也和她一样盼望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李敏

每当李敏要出发之前,毛泽东不光让别人帮她准备和收拾打点行装,他还会亲自出马,替她前后忙活。一会儿让人去买北京特产茯苓饼,一会又让去“六必居”买酱菜。结果就是李敏提着大包小包,一直到自己拿不动为止。李敏知道,这是爸爸为妈妈准备的,因为她从小就不喜欢吃零食。

除此之外,毛主席还给女儿准备了充足的往返的路费、伙食费和零花钱,因为她到了上海以后不住在妈妈那里,贺子珍的一间房太小,如果李敏过去住就太挤了。

李敏临走前,毛泽东还不断地提醒她不要忘了把药带上,有一次,毛泽东还特意嘱咐女儿将外国朋友送给他的香烟也给贺子珍带过去。

李敏心里知道,她带去的不仅仅是物品,也不仅是女儿的一颗心,还有爸爸对妈妈的热诚、真挚的战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合照

随着李敏的长大,她在父亲眼里的形象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不懂事的小女孩变成了知己和朋友,他们渐渐地开始心灵上的交谈,而且谈论的主题常常是过去,更多的则是谈论到贺子珍。

李敏在毛主席身边那么多年,她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知道父亲心情非常不好,是在她给父亲端来洗脚水,她给他洗脚时。

毛泽东望着面前的女儿,从她的脸上找出了熟悉感,他想起了贺子珍:

1927年10月23日,毛主席率领部分队伍向井冈山转移,在连续的奔波之下,毛主席的脚也被草鞋带子磨烂了,行动也受到了限制,脚背更是肿得像个大紫茄子,他的战友们看见后心生不忍,便想着用担架抬他。但毛泽东摆摆手坚决不坐担架,还是坚持自己拄着个棍子步行,队伍到了井冈山南荆竹山下时,王佐就跑人接应他们上山,毛主席就是在井冈山上认识了李敏的妈妈贺子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与贺子珍在延安窑洞合影

“她看见我这个样子上得山来,好心痛呀!她几乎是以命令的口吻让我把脚伸向她的手里......”随后就去给他准备药物。

“疼吗?”李敏抬头询问爸爸。

毛主席强忍着脚钻心的剧痛,用诙谐的语言安慰她。

“都这样了,还开玩笑呢?”李敏说。

毛主席将脚从盆里抬起,擦干,说了声:“好了。”然后冲着女儿笑了。

李敏知道,爸爸的心情好了,他也该休息了,她就端着盆走出了房间。

1954年,李敏正在读初中,一个周六,她刚回到家里,就收到了舅妈给她寄来的信件,在信里,舅妈说道:“贺子珍病了,而且病得很厉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敏贺子珍

这时李敏才知道,原来那天,收音机里面播放着她爸爸的重要讲话录音,贺子珍听得发呆,舅妈说:“主席的声音真洪亮。”

贺子珍喃喃自语:“是呀,他的声音很洪亮,跟过去一样。”

然后,贺子珍将电台播了一遍又一遍,她也听了一遍又一遍,连吃饭和睡觉都忘了,最后病倒了。

即便舅妈不说李敏也知道,爸爸的声音对于妈妈来说真的是太熟悉,太熟悉了。贺子珍听着熟悉的声音,仿佛回到了那段难忘的战斗岁月。

妈妈的心太苦了!李敏看着信只觉得一阵难过。

作为女儿,李敏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才好,只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妈妈的身边,焦急之下,她决定去找爸爸,她知道,只有爸爸才能帮助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接过女儿的信后,将信件看了一遍又一遍,却一言不发,但李敏能看得出来,爸爸的情绪很不好,心里也很沉重,这还是她第一次见到爸爸流泪。她知道,爸爸在为妈妈的病而伤心,他其实一直都惦记着妈妈。

李敏是请假走的,她知道,妈妈除了她,再没有第二个亲人了。临走之前,李敏带走了爸爸的信,在信里毛泽东劝贺子珍注意身体......

毛泽东告诉女儿:“你告诉上海的组织,妈妈病了,请他们多多照顾,带她去看病。但不要说,她是因为什么病的。”

李敏乖巧地点头走了,她知道,爸爸的心里比她更明白,他们都知道妈妈是为什么病的。

后来,毛泽东还托人给贺子珍送去了吃的和用的。

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毛泽东和李敏见面,他们就会谈起贺子珍的身体,说起贺子珍的病情和孤独,说到难过时,他们彼此谁都不再说话,心情满是沉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李敏

有时候,李敏也很想和爸爸说几句,想责怪爸爸几声:他当初就不该和妈妈分手;就不该和......但每每话到嘴边都没有说出口。因为她知道,爸爸的心里也不是滋味。爸爸也已经明白,当初不该......爸爸的神情已经告诉她,她就不能再让爸爸伤心了。

毛泽东又和女儿讲起了过去......

“你妈妈年纪很小就追求进步......”

“你妈妈是一个很开朗,很豁达,很善心的人,常常是一高兴就开怀大笑......”

提到过去的伤心事,两人都很伤感,父女两坐在一起,一言不发地相视着。

毛泽东贺子珍婚姻悲剧的根源

在李敏看来,父母之间的情感悲剧其实只是因为性格,这是贺子珍的性格导致的。贺子珍失去丈夫也是从她出走延安开始的,她为此付出了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贺子珍

贺子珍和毛泽东结婚多年,她一直担任着他生活秘书和机要秘书的角色,她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丈夫的工作和生活上。

这时的贺子珍是毛泽东的家属,但她却并不满足于只在他的身边做一点秘书工作。

延安的形势在不断地发展,需要干部,贺子珍强烈地感觉到她需要工作,需要独立的工作。

贺子珍生下女儿李敏之后,虽然高兴,但是也有自己的忧伤之处,对她而言,工作比她享受做母亲的快乐更加地重要。她觉得女儿生得不是时候,于是将女儿送到了老乡家,去抗大学习去了。

抗大的学习生活都非常地紧张,贺子珍也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了学习当中,而抗大的学员是集体宿舍,距离毛泽东住的地方有一两里路,可是,除了星期六以外,她很少回家。

这个时候,毛泽东和贺子珍之间也出现了一些裂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贺子珍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延安吸引了大批爱国的知识分子、青年男女,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奔赴到了延安,给这里带来了勃勃生机。

毛泽东博学多才,对很多未知的问题都感兴趣,他很喜欢和这些知识分子们交往,并从中了解情况,获得新的知识和信息。自然而然地,他和贺子珍之间的交流就少了。

这时的贺子珍感到了一种孤独感,原本她的文化程度就不如毛泽东,思想交流上也很困难,而现在,这样的交流就更加地少了。

他们之间本来就有一些误会,只要冷静下来就可以解释清楚,但是贺子珍实在是太倔强了,她不善于表露这些,实际上心里已经掀起了巨浪滔天。

那时的贺子珍想了很多,她想到了自己的身体,她身上的弹片太多了,所以时常处于极度地痛苦之中,她想要动手术,将弹片取出来,这样就可以早日恢复健康,再多做一些工作。可这个手术在延安做不了,条件太差了。她决定到西安然后转到上海,在那里取出弹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

毛泽东看到贺子珍要走,也极力地挽留她,他心里清楚,这时她要走,肯定和自己有关。

然而,纵使毛泽东一再挽留,贺子珍也坚持要走,她将女儿托付出去,收拾了简单的行李,一个人离开了。

没想到,贺子珍刚打了西安,抗战局势就发生了变化,上海沦陷了,她就顺势住在了西安。

毛泽东听到消息后心下焦急,托人捎去了口信,请贺子珍回延安,他还给她捎去了装满日用品的小木箱,还捎去了和解的愿望。但是贺子珍只是用了自己的津贴,给毛泽东买了一床新被。可她仍旧留在西安。

贺子珍在西安一住就是几个月。那时共产国际代表从苏联经新疆、西安去延安。贺子珍从中受到了启发:上海不能去了,她可以去苏联,在那里,她不但可以取出弹片,养好身体,还有学习的机会。她从西安乘坐汽车到了兰州,又到了新疆,住在了中共驻新疆办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去苏联前,与兰州办事处同志合影

正当她等待飞机飞往苏联的时候,毛泽东又捎来了口信:请贺子珍不要去苏联,一定要回到延安来。

但是,贺子珍没有理会这个召唤。不久,驻新疆办事处收到了中央一个电报,要求所有在新疆候机去苏联的同志,全部返回延安。这又是让她回延安的好机会,可是贺子珍还是没有回去,没过多久,她终于搭上了去苏联的飞机,走了。

到达莫斯科以后,贺子珍给毛泽东写了封信,不久,毛泽东给他发来了一封电报,内容仍然是让她回延安去。

从国内陆续到苏联的同志,也多次给贺子珍捎来口信,让她回延安。

这时的贺子珍想着自己已经来了,学习也开始了,不能半途而废,说什么也要将这学期的课程全学完了才能回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提笔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写道:她要等两年后再回来,那时学业有成。

但是,贺子珍在收到毛泽东的消息是他和江青结婚。

贺子珍反复想了这件事的前前后后。她万分痛心。自己如此草率的行为,造成了这么大的后果。

她永远地失去了毛泽东。

后来他们二人再见面已经是1959年的庐山相会。毛泽东回到北京后对女儿李敏说:“你妈妈的身体不行......见面什么也不说,光知道哭......让她来......”毛泽东的声音很低,也很悲伤,李敏想再听爸爸说些什么,可她再没有往下说。

他们二人都见到了彼此,可是结果是双方的心里都不痛快,反而增加了对彼此的牵挂。

或许,他们二人相见不如怀念,都平平静静过了这么多年,何苦又掀起情感的波澜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

毛泽东去世时身边没有子女

1976年9月9日,李敏正在家中洗漱,电话铃声响了起来,她赶紧拿起电话,还没有等她说话,电话里就传来对方急促的声音:“快点,准备好,十分钟后中央办公厅有车来接......”

李敏听了以后发愣了。她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好,刚想询问丈夫孔令华是怎么回事,就有人来敲门了。

“来了......”话音未落,李敏就走出了房门。

坐在车里的时候,李敏还在想,也许经过昨天的抢救,爸爸的病情已经有了好转,又急于看女儿想要见到她,所以才会派车来接她,她又在想,莫非爸爸......她不敢再深想下去,手都在发抖。

来接她的人一句话都没有透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汽车将李敏接进了中南海,她不记得自己是怎么走下汽车的,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进爸爸卧室的,她一步跨进去,急于见到自己的爸爸,结果,所有的抢救工作都已经停止了,输氧的罩也已经撤掉了,她整个人都急了。

李敏不顾一切地扑向爸爸:“爸爸,我的爸爸......”李敏哭得肝肠寸断,悲痛欲绝地失声痛哭起来。她不相信爸爸走了,不相信他就这么走了,她知道爸爸舍不得她,但是,她的爸爸真的走了,走的时候,身边竟然没有一个子女。

站在旁边的人告诉李敏,这是真的,她的爸爸,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是在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与世长辞的。

李敏沉浸在悲痛和懊悔之中,前一天见到爸爸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在他身边陪一会儿,为什么没有和他多说说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敏

外婆贺子珍对外公没有一句埋怨

2004年,身材高挑的孔东梅穿着一身简单大方的装束出现在记者的面前,在签名售书前,她特地提前一小时出现,然后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

孔东梅没有见过外公,这对于她来说也是一种遗憾,她说:“打小就觉得外公既熟悉又陌生,既远又近。我很高兴自己的身上流着他的血,从心底尊敬他。”

而这次的采访中,她也提到了外婆贺子珍对外公的态度。

在她的记忆中,外婆贺子珍对外公“从来没有一句埋怨”。

孔东梅说,“外婆与外公相濡以沫10年,正是中国革命和外公处境最艰难的10年,战火中她为外公生了6个孩子,就只有妈妈李敏存活,外婆非常不容易。和外公分开后,妈妈李敏就成了桥梁,两位老人依旧相互延续着关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东梅

2002年的国庆节,孔东梅还陪着自己的母亲李敏专程前往毛泽东亲手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贺子珍的家乡永新参观瞻仰。

往事如烟,不管是爱情还是亲情或者是战友情,都已经被历史埋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