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文化是灵魂。近年来,山东各地围绕乡村文化振兴做了大量工作,阵地建设提质增效、文化产业优势发力明显,着力增强了齐鲁乡村振兴内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丰富文化实践活动,为乡村铸魂塑形。山东各地探索以文明实践站为基础,整合综合文化室、妇女儿童之家、农家书屋等资源,采取“融合共建”方式,进一步扩大和巩固阵地建设,确保村民学习有场所,进步有力量。无论是利用农家书屋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还是组织戏曲队伍开展百姓大舞台送文艺下基层文艺演出,将新时代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将优秀文化刻进群众心中,也让“最美家庭”“书香家庭”“美丽村庄”等文明实践新成果不断涌现,为乡村振兴增加了无形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造特色文化产业,为乡村振兴赋能。山东近年来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以特色文化产业带动村民致富效果明显。目前,山东已经形成一批乡村非遗龙头品牌,不少非遗项目成为吸纳村民就业和带动村民增收的重要载体。例如,肥城市桃木雕刻加工农户50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年加工桃木原料2万多吨;在高密,当地五千多人从事非遗产品生产、民俗文化研发,每年可加工“泥老虎”系列产品四十多万个,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村集体增收20万元以上。山东非遗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阐发文化发展优势,增强乡村振兴内核。为了积极推动非遗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山东还积极挖掘一些传统文化技艺的新内涵,通过创新推出新产品、焕发新活力,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例如莘县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路径,充分发挥文艺与志愿服务的双重优势,将多元丰富的文艺志愿服务送进千家万户。近年来,遍布齐鲁乡村的“乡土剧团”和“百姓戏班”对繁荣农村文化生活、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乡村振兴提档升级,扎实开展乡村文明行动、移风易俗治理,增强了文化振兴力量。

以文化赋能振兴,齐鲁乡村内核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山东以文化赋能振兴,为乡村铸魂塑形,注入了强劲的内生动力。(文/张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