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6日讯6月26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以来青岛市“无废城市”建设情况。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辛磊,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仲思卿,青岛市交通运输局港口处处长姜佐臣,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娃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前期,根据国家、省有关“无废城市”建设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工作实际青岛市出台了《青岛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各领域固体废物治理工作,较好地促进了全市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推进绿色转型,提升工业固废利用水平

严格落实落后产能退出要求,完成轮胎行业落后产能退出,推动董家口化工园区等5个省级以上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推进西海岸新区废旧轮胎再利用项目等9个固体废物利用项目投产运行。完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固体废物产、储、运、处信息化管理,2023年全市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6%。

完善回收体系,促进农业固废资源化

建设废旧农膜回收储运中心11个、回收站187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186个,实现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储运体系全覆盖,2023年废旧农膜回收率达91%,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92%以上。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生产有机肥、养殖食用菌等综合利用技术,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推广生态养殖、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等技术模式,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推进分类收集,保障生活源固废处置规范化

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合理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推动商品包装绿色转型,严厉打击过度包装,限制聚乙烯农用地膜、塑料购物袋生产和使用。推动快递塑料包装治理,提升可循环包装等替代产品应用,全市邮政快递业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98.5%。

推广绿色建筑,推动建筑垃圾利用处置资源化

持续推进绿色建筑标准实施,新建民用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2023年推广超低能耗建筑10.7万平方米。推进绿色建材应用试点,绿色建材一体化交易监管平台交易额累计突破47.1亿元,全市政府采购工程项目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不低于40%,累计培育市级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2家,2023年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3.8%。

统筹海陆共治,推动海洋固体废物治理

完善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制度,做好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水陆衔接。完成胶州湾海洋塑料垃圾“海上清漂”试点,累计清理面积144万平方米,清理岸滩和海漂垃圾约1700余吨。全力打好浒苔处置“攻坚战”,实施“空-天-海-岸”立体监测,开辟前置打捞与近岸防御打捞两个阵地,2023年全市打捞浒苔约31万余吨,资源化利用浒苔5万余吨。

拓展多元渠道,提升固体废物处理保障力

创新金融服务渠道,2023年全市“无废城市”建设相关绿色贷款余额361.4亿元,较基准值增长195.8%。鼓励银行机构重点将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碳汇等8种绿色权益纳入合格抵(质)押物,指导青岛银行打造以碳贷通、绿贷通、光贷通、环贷通为主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为企业提供多维度的绿色金融服务。强化技术支持保障,对“退役动力电池资源化再利用装置与技术研发”等5项技术予以资金支持。

打造特色亮点,引领“无废城市”建设

积极打造“无废城市”建设“青岛样板”,推动青岛市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一体化体系建设,建立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示范平台,打造家电领域绿色低碳“灯塔工厂”;推动建成平度绿色新型建材产业园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零碳工厂”,提高尾矿、粉煤灰等工业固废和建筑垃圾的规模化利用水平,打造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青岛模式”;发挥即墨汽车产业园区优势,建成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无废工厂”,推动汽车制造领域固废减量化、资源化利用示范。

下一步,青岛市将按照国家、省的工作要求和部署,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汲取先进城市建设工作经验和模式,完善“无废城市”建设制度措施,统筹推进各领域“无废城市”建设任务落实。

闪电新闻记者 郭美君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