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区局(分公司)党员先锋队到和林村稻田中开展志愿帮扶。成都市温江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供图

“开秧门喽!”随着一声高亢的吆喝,第九届“开秧门”农耕文化节开幕式在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和林村隆重举行,近千名游客慕名而来,一群“红马甲”来回穿梭于稻海间开展志愿帮扶,成为田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成都市温江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党支部(以下简称“区局(分公司)党支部”)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发展大局,积极响应“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号召,紧密对接温江区万春镇和林村委员会,以当地旅游资源赋能农网终端市场,携手打造“古蜀农耕文明+终端”的新场景、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致富路。

借助节庆优势,化“颜值”为“价值”

和林村地处温江区“南城北林”总规划的“北林”区域,是古蜀鱼凫农耕文化发源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和林村农网终端一直面临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足、终端形象差等系列问题。

如何高质量推进农网建设、激发农村消费活力、带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成为区局(分公司)党支部面临的重要课题与挑战。

自去年以来,区局(分公司)党支部以“川西古蜀农耕文明的现代传承”为核心思路,不断挖掘店铺场景功能应用,借助当地“春耕热”节庆优势,推介“硬件+软件”双提升的“一店一区一站”终端融合建设思路,以打造“新场景”为契机助力终端向“数字化、特色化、便民化”方向转型。

以“颜”为基,构筑古蜀文明形象店。区局(分公司)党支部积极整合古蜀文明推动资源下沉,带领客户积极融入农网终端建设工程,巧妙地将古蜀鱼凫元素融入了店铺设计及陈列,并引导终端客户由传统经营理念向新零售理念转变,配置现代化的经营管理设备,指导客户全面升级店铺管理,逐步实现古蜀文明与现代经营的有机融合,助推农网终端从经验经营向数字经营转变。

以“节”为媒,打造民俗风情体验区。依托当地开秧门、稻田摸鱼、泡蒜头等各类主题活动,着力以突出连锁消费为特色,将商品经营同传统节日、民俗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引导客户为游客提供相关工具和材料,通过体验式、一体化营销,进一步提升顾客的获得感和满意度,逐步将“客流量”转化为“客留量”。

以“捷”为本,搭建双线融合服务站。区局(分公司)党支部积极指导零售户转变思路,立足线下,增设快递寄收、充值缴费等增值业务,为游客提供日间照料、共享雨伞、休息饮水等便民服务,并提供诸如旅游景区地图、季节观赏指南等,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立足线上,及时利用微信朋友圈平台开辟“暖心专线”,不定期发布游玩攻略、注意事项和“最佳伴手礼组合推荐”等内容,并对相关咨询问题进行耐心解答……通过一系列增值服务,逐步释放利好叠加带来的“化学反应”与“乘数效应”。

“他们不但帮我列出了店铺改造事项清单,还提供了从设计装修到现场指导的‘一站式’服务,让我只用了1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店铺形象改造。现在,我的店铺不仅是经营商品的地方,也成了游客交流、休闲、娱乐的场所,店铺人气也实现了飞跃式提升。”王霞副食店店主激动地说。

推行好物引流,变“产量”为“销量”

稻蒜产业作为和林村特色支柱产业,早已根植于和林村的经济血脉,与当地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每年9月水稻收割完后,村民们便开始播种大蒜,来年5月收完大蒜又进入插秧时节,春去秋来,周而复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优势,造就了和林村“稻蒜轮作”的绝美之和,但“有产量、没销量”一直是制约和林村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

经多次与和林村委员会沟通交流,区局(分公司)党支部最终确定以“集聚终端力量,赋能地方特产”为核心思路,充分发挥资源整合和辐射带动作用,立足和林村得天独厚的地方资源优势,按照“农网+旅游+特产”的特色发展路径,进一步整合本地农特产品名录,引导零售客户设立乡村振兴助农专区,针对性引入当地特色品类,并建立“流量品类”与“赢利品类”的关联陈列,进一步提升店铺整体盈利水平;同时,全方位拓展产销对接模式,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产品”现代商贸路径,协助零售客户利用直播平台,对农特产品进行推广与销售,不断扩大线上销售规模。

“有了线上直播的加持,现在我们村的农产品都能卖得起价了,村集体收益也能往上走一阶。”和林村党委书记黄秀满怀信心地说。

如今,在支部共建一系列“强筋活络”行动下,无论是线下零售终端,还是线上直播平台,都能见到温江酱油、原乡生态大米、和林泡蒜等具有本土特色的农产品身影,和林村逐步打开了乡村振兴的“新大门”,将具有本土地方特色的“土疙瘩”变成当地村民致富的“金疙瘩”。

挖掘终端潜力,以“才气”聚“人气”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型”,更要“铸魂”,而文化振兴则是其“根”与“魂”。

区局(分公司)党支部将“古蜀农耕文明的现代传承”作为撬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支点和终端服务升级的着力点,不断将零售客户“小我能量”融入“大美乡村”,围绕“传播大美和林,助力乡村振兴”主题,着力开展“文旅星推官”培养计划。

从普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到讲解鱼凫文化历史渊源;从传授营销术语、政策法规、典型案例,到输出现代经营理念、规范经营意识……区局(分公司)党支部致力于终端客户素能提升,将培养方式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开展一系列专题性、特色化“开口营销”,力求进一步激发客户作为和林村“民间代言人”的内生动力,逐步打造一批和林村文旅产业的“百事通”“活地图”,以“星火力量”携手共促古蜀农耕文明从“留存”到“复活”再到“复兴”的有效衔接,推动“文脉传承”内化于心。

另一方面,区局(分公司)党支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时代红利,指导和林村终端客户借助云POS系统,深入分析购销存数据,有效挖掘旅游市场潜力;结合顾客消费习惯、偏好和能力,通过会员制度、积分奖励等方式推动实施顾客“忠诚计划”;联合村社合力搭建助农增收直播平台……在一系列现代化经营实践下,逐步让手机成为“新农具”,让数据巧变“新农资”,让直播成为“新农活”,不断推动“守正创新”外化于行。

如今的和林村,尤有泥土的芳香,更多了新时代的意趣和时尚,阔步走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康庄大道上,一个个美妙“音符”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罗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