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0月22日下午,钓鱼台国宾馆驶入了一辆轿车,车上是一位外国客人,他带着重要使命来到北京。

这位客人正是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他此次来华是受到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委派,与中方秘密商讨中法建交相关事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1963年10月23日,富尔在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就立即投入外交谈判。在这场谈判中,富尔要面对的中方代表正是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谈判的地点选在中南海西花厅。寒暄几句之后,富尔问周恩来,之前是否去过巴黎。

张锡昌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国大使馆

原政务参赞

周总理就说,这是四十年以前的事情了,富尔就接着说,现在就是总理再去巴黎的时候了。在寒暄中间,点出了他访华的使命。

随着交谈的深入,中法双方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此次谈判的核心是台湾问题

对此,富尔表示:法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要跟台湾保持关系,这是不正常的。但是法国作为一个大国,很难承认这种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富尔之所以如此回答,是因为在临行前,法国总统戴高乐给他定下了此次谈判的原则:主动发展同中国的关系,但无求于人。

周恩来随即问了富尔一个问题:“中法建立正式关系,法国和台湾的关系是一个困难,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困难?”

此时,周恩来要让富尔明白,台湾问题是不容讨价还价的原则性问题,不能成为在中法建交中,法国拿捏中国的筹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双方又进行了几次发言,表明了各自的想法和立场。周恩来也摸清了对方的意图,证实了此前关于法国政府急于改善中法关系的判断。周恩来提议第一次谈判就此结束。

02

1963年10月25日下午4时30分,周恩来与富尔的第二次会谈在中南海西花厅举行。富尔在会谈一开始就提出了法国的对华建交三方案。

在法方提出的三个方案中,第一个方案回避了法国正式公开声明同台湾断绝外交关系,说是无条件,其实是以绕开台湾问题作为条件。第二个方案即在法国断绝和台湾的外交关系基础上,中法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但是富尔表示,鉴于法国面对的情况,这样的做法对法国有困难。第三个方案即延期承认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了解这三个方案后,周恩来已经对富尔的谈判策略了然于胸,立即提出:双方应该肯定愿意建立外交关系,互派大使,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有第二个中国等前提。在谈判中事先要达成默契,确定只承认一个中国,无意将台湾搞成第二个中国或“独立国”,这样迟早能找到解决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1963年10月31日下午5点,周恩来和富尔的第三次会谈改在钓鱼台国宾馆15号楼进行。会谈一开始,直入主题的人变成了周恩来。中方工作人员将一份中方提出的新的建交方案摆在了富尔面前。看到这一方案的富尔,长舒了一口气。

姚百慧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这个方案叫积极地、有步骤地建交方案。第一个步骤是先建交,但是最后一步,还是得跟台湾“断交”,要不跟台湾“断交”,我们就把前面建交的这个程序再撤回来。

1963年11月1日晚,周恩来与富尔继续会谈时,向富尔提出了直接建交的口头方案,在富尔表示同意后,周恩来答应第二天将这一方案的书面文件交给富尔。

在这份新方案中,不再要求法国首先同台湾“断交”,而是采用“三点默契”的方式来处理法国和台湾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2日中午,周恩来与富尔继续在和平饭店进行会谈。在这次会谈中,双方将把周恩来与富尔几次会谈中的实质性内容整理成一份文件,由富尔带回巴黎交给法国政府研究决定,并对中国政府做出最后的答复。这个在会后形成的文件就是著名的《周恩来总理谈话要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3年11月2日下午,毛泽东在周恩来、陈毅的陪同下,接见了富尔夫妇。在听到富尔有关中法建交谈判现在可以说已经取得成功的表达后,毛泽东显得非常高兴,并对富尔夫妇说:两位来得正是时候,要把两国关系建立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法建交谈判是两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大事,周恩来、陈毅单独或共同与埃德加·富尔在北京、上海共进行了六次会谈。

中法双方本着相互理解的交往之道,超越分歧、求同存异。在两国人民的殷切期盼下,在两国政治家的外交智慧指引下,中国和法国最终走到了一起,两国友好关系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来源:CCTV国家记忆

编辑:孙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