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抵达了今天的若羌,但终没能踏入古时的楼兰。确切说,我踏在千年前楼兰大地,却无法走进楼兰古城的遗址。“目前楼兰古城遗址方圆数百公里是军管……”相关部门的朋友告诉我说,“楼兰遗址从未对外开放,目前禁止任何旅游参观性质的团体和个人进入。”“去楼兰博物馆吧,那里才是最值得浏览的地方,展览有许多出土自楼兰大地的文物。”他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兰古城,曾商贾不绝,驼铃声声响彻大漠,也曾金戈铁马,引得边塞诗人写下无数名篇。唐代诗人王昌龄似乎对楼兰格外关注,“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等等,对于历史上汉代的楼兰,它是“敌人”的象征,哪怕如此险关要地,但是,公元5世纪左右,它却突然从中国史册上神秘消失,留下无数未解谜团,以至于在2千多年后的今天。关于楼兰的一切,似乎都吸引着人们探秘的欲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兰博物馆位于若羌县城,若羌在汉代便是楼兰古国的范围,博物馆也是中国唯一一个以楼兰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资料上介绍,馆建筑面积4688平方米,分为史前时期展厅、楼兰历史厅、秘境若羌厅、沧桑记忆厅及历史有声厅。

在这里,馆藏楼兰出土的各类文物5717件,有以“楼兰美女”为代表的干尸标本,有木质的碗盆,泥质的陶器,还有西域特色织锦……这些跨越了两千年的物品从不同侧面向后世的我们展示了古代楼兰的社会风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要数“楼兰美女”干尸,她静静的沉睡在展厅的中央,面目清秀,鼻梁高挺,睫毛卷翘,历经千年仍然清晰可见。旁边的牌匾记载,“楼兰美女”身高165厘米,死时年龄在25岁左右。她的衣着整洁,尖顶毡帽上插了2束羽毛,皮靴上没有一处补丁,在物质条件尚不发达的那个时代,能身着整洁干净没有一块补丁的衣服,我们完全可以由此判断“美女”出身于富贵人家。但是死因却令人唏嘘不已,她下葬的时候腹中还怀着孩子,很有可能是不幸遇到了难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兰美女”干尸身上穿的毛织衣物,使用的事羊毛缂织工艺,经线为白色,纬线则采用灰白、浅棕、深棕三色。博物馆讲解员说,“这不同于普通制造工艺,它是以通经断纬的方法制成的纺织品,立体感很强,呈现出的图案往往如雕琢镂刻一般”,十分精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 “楼兰美女”的发现非常偶然,那是 2004年8月,若羌当地一名文物保护工作者巡逻途中,在路边的高台上休息,一只手随意在旁边的沙丘上划拉,却忽然觉得触碰到了什么棉麻柔软的物件,于是他将黄土拨开,就这样,沉睡千年的楼兰美女再次出现在了世人眼前,后来,“楼兰美女”的形象被雕刻在了博物馆的挂墙壁上,作为标志向来客展示着这片大地的繁华与荒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问朋友这可以拍摄吗?他说可以。但是我总以为,先人已沉睡千年,后世把他们发掘出来已经是一种打扰,而他们在博物馆又被喧嚣的我们再次参观、拍照,似乎太不敬了……转念一想,或许他们被后世发现,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对千百年前人们生活状况的获知吧,毕竟,他们是后世探寻过往的标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编织篓样式的物件看起来很新,似乎是上月刚被人使用过一样,像极了现在时尚人群的水桶包,而那枚 “两边垂有毛球的帽子”,看上去也非常时尚,还有一双厚重的鞋子,看起来应该是皮制,像极了现在我们穿的雪地靴。

展柜里一方方出土自楼兰的织锦上,尽管大多已残缺不全,但是纹饰细腻流畅,图案艳丽夺目。有的保存完整,织锦上面的图案吉祥瑞兽云气纹样,让我想起“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几乎是一模一样,这里的织锦上也写有很多吉祥话,如“延年益寿长葆子孙”“长乐明光”“望四海贵富寿为国庆”等。可以想见,彼时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祈愿在织锦或衣服等日常用品上体现了出来,表达了国富民安子孙绵延的祝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这样的织锦,楼兰博物馆有20余件,每一件都曾庇护过遥远的生命,给他们以遮蔽风沙的守护和温暖,每一件都是一页鲜活的史书,记录着彼时人们曾来过这片如今是沙漠的大地。

博物馆里再现了古楼兰人们的生活场景,似乎是一个市集,街边的人们售卖着各种物品,还有牵着骆驼行走的旅人,而那些曾经为人们负重过的马车,已经零散成单个的构件,还有那弥散着边关烽火的书信似乎还在讲述彼时的生活况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楼兰距今已经历经了2100多年的时光摧残,棉麻粗布已成为碎片,胡杨制成的器物也已深埋在沙下,古代西域的繁华如今已成为死亡之地,城邦失落了,文明沉寂了……历史上关于楼兰的记载只到了汉代中叶,如此重要的一个古代王国竟然没能在史书上延续下来,究竟是什么原因消失的如此彻底,两千多年后的人们已无法追述历史的沧桑变换,纵然缺失了详实的文字,但,总有一些文化以另外的方式,流传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