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9日,六名外国人不远万里架着一叶扁舟,来到了中国福建省马尾巷。

倘若是来旅游,那他们选择的交通工具未免太过标新立异,而且那船上还竖着五星红旗,实在有些令人摸不着头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没过多久,外国人突然欢呼起来,一遍朝岸上好奇观看的人们挥手致意,一遍高兴地大喊:“我们回家了!”

六个外国人为什么会把来到中国称之为“回家”呢?他们从何而来,有着怎样的身世,又为什么会用这种方式来到中国呢?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走近这几位南岛语族后人,一探究竟。

远道而来的南岛语族“近亲”

这几位外国人,其实是来自波利尼西亚的南岛语族后裔。

说到南岛语族,其实它并不具体地指代某个地区的人们,而是代表着所有讲南岛语系的族群。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多分散在不同的岛屿之中,过着与世无争的渔民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前十六世纪时,有西方的探险家在多个岛屿上接触到了他们,惊奇地发现:虽然南岛语族人居住的岛屿间相隔甚远,但他们的面容、文化和语言却极为相似。似乎来自同一个祖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吸引了许多考古学家们的关注,19世纪末,德国的语言学家施密特将他们的语言命名为“南岛语系”,亦有许多同僚展开了对南岛语族人根源的调查研究。

最终,考古学家们发现,南岛语族很有可能起源于中国,他们的祖先,很有可能来自我国东南的沿海地区,极有可能就在福建省沿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000年前,他们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迁徙,这才分散至世界各地。

其中,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南岛语族人对“祖先来自中国”这点深信不疑,虽然他们有着外国人的容貌特征,却坚持自称为中国人,这其中,就有着身为波利尼西亚总统外交顾问的易立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他,拉开了这次“孤船寻根”之旅的帷幕。

漫漫寻根归乡路

漫漫寻根归乡路

易立亚自幼就是一位中国通,13岁时,他的父亲送给他一本《论语》,从此他便和中国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易立亚当上了总统外交顾问,还曾在1987年来到中国,为两国间的外交事业付出不懈的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向往中国历史文化和习俗,亦对中国的土地抱有不寻常的情感。而这种种感情,在他了解到南岛语族的历史和与中国的关联后,变得愈发深厚。

久而久之,易立亚萌生了带领自己的族人前往中国“寻根”的打算。

易立亚是个很有仪式感的人,他觉得,若是坐船坐飞机回到中国,未免缺少了一些趣味,也显现不出历史和血脉的厚重。思来想去后,他决定如法炮制祖先昔日迁徙时的方法,用同样的手段回到最初的起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调查之后,易立亚发现,祖先们是坐着独木舟一路航行来的,这个方法看似冒险,实际上合情合理,毕竟那么古老的年代,想要在技术有限的前提下穿过无边无际的大洋,除了坐船别无他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易立亚便招揽同伴,开展了谋划之旅。他们一行总共六人,搭载着一个看似老旧、实则颇具情调的独木小舟,正式踏上了“返乡之路”。

他们为这艘船取名“自由号”,寄托着他们对身份认同的追求

为了完全复刻祖先们的经历,他们未携带任何现代化工具,甚至没有带食物,辨别方位全靠星星和太阳的位置,饿了则直接在海面上捞鱼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危险亦如影随形,狂风骇浪和糟糕的天气随时都能将船只掀翻、人员吞没,但他们始终没有退缩,怀抱着骑士一般坚定的信念,义无反顾地往前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四个月的海上漂泊后,2010年11月,易立亚带着这五位“同胞”,顺利抵达了我国福建省的沿海地区,也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他们跨越了时间,见证了历史,回到了自己遥远的故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达中国以后,受当地政府的邀请,易立亚等人接连参观了许多南岛语族的“遗址”,对自己的来历和身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纪念这次经历,也为了给家乡一份“厚礼”,最终,易立亚五人将那艘意义重大的独木舟捐赠给了福建省博物馆,代替他们留在中国,见证另一个家乡的繁荣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