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466故事苏州】

本报记者 葛芝

暑假来临之前,即便下着雨,苏州丝绸博物馆里,游客三三两两漫步,错峰享受着悠然的参观体验。聆听讲解、静静欣赏、拍摄留念……从走近传统丝绸及丝织技艺文化,到在古今融合的丝绸文创产品中寻找惊喜,不少来自外地甚至国外的背包客们,在这里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不舍得离开。

遇到有游客想要深入了解苏州丝绸的种种,巡馆的苏州丝绸博物馆馆长钱兆悦还会客串一回讲解员。“与以往相比,今年来探馆的游客,特别是背包客增长了大约五成。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对于苏州文化的关注度和认同感更强了。”随着旅游市场日益升温,越来越多的人体验到了苏州江南文化的魅力。以苏州名片——丝绸为载体,还有这么一群年轻人在默默助力。他们专注于“老传统”,却用全新的思维和方式,让大家更深入了解苏州。

坐高铁而来只为感受苏式魅力

找到和自己最紧密的连接

一下火车直奔苏州丝绸博物馆,再到苏州织造府旧址拜访……在网上做足功课,黄易的苏州之行格外紧凑。这位在北京生活工作的大学教师,其实是个土生土长的苏州人。今年4月开始,教授纺织品设计课程的黄易回到苏州,开启了他的苏州旅程,重新感知丝绸面料的魅力。这对他来说,是一场久别重逢的“对话”。作为一名与纺织品打交道的设计专业教育者,黄易一次次被围绕丝绸、苏州所展开的人、事、物深深打动,在此次旅程中,他重读了丝绸这一在地文化厚重的内涵和旺盛生命力。“我要将所看所学融入作品和教学中,成为我与这方水土最为紧密的连接。”

就在上周末,来自巴黎不同领域的设计师结伴走进苏州丝绸博物馆,探访非遗技艺。暂时告别他们日常工作中熟悉的面料、图案,近距离感受苏州丝绸质地,欣赏各种富含寓意的传统图样,让他们耳目一新,创意灵感的火花随时迸发。在博物馆里的裁缝铺中,不同文化教育背景的人对一台缝纫机产生了兴趣,巴黎服装设计师伊莲娜·缇斯特购入了自己的心头好——一只宋锦元宝荷包。宋锦作为苏州传统面料,曾一度大量单一使用在册页卷轴装裱上。这次宋锦与牛皮材质结合,使得布料变得更加耐用,多用途设计让这一非遗材质被真正用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出心裁的苏式设计,让年轻人爱上了这份苏式美学。  受访者供图

不同于设计师、教师这样的“专业挂”,围绕苏州丝绸开展的体验式“新中式”研学课也得到年轻一族的青睐。在刚刚过去的5月,一群大学生相约组团,参加了集合苏州人文、历史知识的丝绸文化体验之旅。一群苏州的老裁缝手把手教授了丝绸香囊如何制作,缝制宋锦的精细手艺活让大伙儿惊叹,也让大学生将属于苏州夏天的味道带回生活中。

裁缝铺掌柜变身“导游”

在体验碰撞中成就热爱

被巴黎服装设计师收入囊中的宋锦元宝荷包,正是出自苏州姑娘施意和她的裁缝铺子。她就是这些丝绸文创品的设计者,也是苏州旅游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多年前,施意从美国归来,她跨专业投身丝绸行业,拥有了一家不大的裁缝铺。老师傅领进门,每天与苏州丝绸打交道的她,越发读懂并着迷于这份魅力。作为裁缝店铺掌柜,她大胆在传统的宋锦、苏罗、漳缎中融入不同地域的文化因子,打造新苏式设计感。比如在苏州宋锦服饰盘扣装饰中加入小恶魔等形象元素,采用欧洲国家运用广泛的珠片绣;在传统年衣图案中融入福猫形象;用漳缎制作男士西装马甲等;她还尝试用传统丝绸材质制作手机壳等文具小物。别出心裁的苏式设计和市场“破圈相拥”,让年轻人爱上了这份苏式美学。

在丝绸文化的滋养下,施意早已不局限于做一名裁缝铺掌柜,更热衷于做一个推介苏州的“导游”。今年2月,施意裁缝铺设计制作的“新苏式”丝绸服饰走进了威尼斯;今年4月,施意参与拍摄《觅色江南》,探访了许多苏州本地的丝绸制品手艺人,在苏州水土上行走作画,用镜头记录下苏州丝绸的色彩之美、染印技巧,并从这则影片入手,组织特色游及微课程,让大家在体验中关注并热爱。

新思维激活老传统

年轻人的文化自信令人惊叹

在苏州,就有着一群像施意一样的年轻人。他们来自不同领域,却都在用现代化的工作方式和思维理念,专注于传统文化的推广传承,为游客、市民带来丰富的文化旅游新体验。

苏州丝绸博物馆馆长钱兆悦,用自己的方式把苏州推向世界,甚至把苏州丝绸图样“送”上了太空:在执行首次月背采样任务之际,中国探月工程官方IP形象兔星星(Tostar)换上新装,这个龙年限定款新装设计灵感,正是来自苏州丝绸博物馆馆藏四合云纹。

85后姑苏绣郎张雪用一款“冰蓝梅纹天球瓶”瓷绣作品,探索跨工艺结合之路,这款作品于今年年初在巴黎时尚家居设计展展出,用创新作品向世界介绍苏州。

北京人睿睿本着对苏州丝绸的热爱,在今年的豫园灯会上参与打造了“寻龙逐梦”街区,让来自苏州的龙“活”了起来……

他们正努力通过不同的方式,让一系列意义非凡的作品在苏州重现,通过不同的体验方式,让更多人来到苏州走近它们,并从更多维度了解苏州、爱上苏州。正如施意所说:“是复古,更是新生。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正在用我们的文化自信传递一份美好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