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罗马6月25日电 (记者谢亚宏)近日,中国驻希腊大使肖军正同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指导委员会希方主席、雅典大学哲学名誉教授斯泰利奥斯·维尔维达基斯在希腊主流媒体《论坛报》发表题为《让“逻各斯”与“道”开辟相知相遇新途径》的署名文章,介绍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中国提出的决议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的重大意义,以及中希文明交流互鉴情况和深远影响。全文如下:

在距离乌克兰危机和加沙战争最近的欧洲,我们如何看待世界的未来?在作为西方文明发源地的希腊,我们对东方文明应抱有什么期待?答案在于第78届联合国大会决定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每年6月10日),希腊是这一中国提议的坚定支持者。国际社会一致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我们看到了很多政治、外交努力,防止这两场战争升级。我们同样也看到了很多政治、学术努力,通过推进文明对话和互鉴,防止未来新的战争爆发。中希文明互鉴中心的成立,为中欧之间、东方与西方之间朝着上述目标努力作出了表率。

自2023年起,中希文明互鉴中心组织了学术交流、研讨会、夏令营、学术期刊申办、经典书籍互译以及纪录片制作等系列活动,旨在对东西方两大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互学互鉴。通过对欧亚两大文明古国的形成和长期演变的平行考究,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希腊和中国之间有意义的对话可以基于研究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基于对比构成全人类遗产的两大传统文明的精神性创造、价值观等无形要素的异同。

希方目前正在开展系统性研究,通过类比的研究方法寻求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与道家,老子、孔子及其弟子、庄子与苏格拉底、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斯多葛学派和怀疑论者的思想,以及希中其他哲学家间的相似思想。我们可以通过借鉴以往历史经验,找寻一种新的生活哲学艺术,并为解决现代世界面临的技术飞速发展、气候危机、地缘政治冲突等挑战作出贡献。

此外,许多人文学科领域的专家会议已经开始筹备,旨在交流希腊和中国的考古发掘经验,共同研究两国古代史,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和司马迁等重要历史人物,希腊古典时期、拜占庭时期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医学领域的发展史等。我们还期待在艺术和文学史等具体领域的比较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从而揭示双方绘画、音乐和诗歌作品的共同内涵。

我们相信,这些学术活动很快将形成具体成果并带来实际影响。培养多点交汇的智力和道德美德,深入研究以人为中心的概念体系和世界观,以及人的生命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平衡关系,将在丰富人类创造潜力的基础上,为东西方提供和平共处和助力文化繁荣的典范。古希腊哲学中的“逻各斯”与中国哲学中的“道”,为我们开辟了相知相遇的新途径。这再次彰显中国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的行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