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5月中国汽车市场进口数据出炉,数据显示,今年我国汽车进口仅有27.1万台,同比下降4%。此外,自2017年以来,中国进口车进口量从124万台持续以年均8%左右的降幅,步入下行区间,过去三年前五月数据更是连续呈现下降趋势,去年我国汽车仅有80万台,而在2024年这一数据或创下最低新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与进口销量呈现大幅下滑趋势不同,我国汽车出口量却在近两年频繁斩获佳绩。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达到522.1万辆,较上一年同比增长57.4%。同时,过去的2021年、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连续迈上200万辆、300万辆台阶,而在2023年更是跨越了两个百万级台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品汽车》看来,一方面是进口量屡创新低,一方面则是出口量频繁刷新高位记录,其背后深层次缘由无疑值得聚焦关注。

消费降级背景之下 进口豪车遇冷是常态

作为进口市场的主力军之一,超豪华品牌的走势是市场的重要风向标。据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几年进口超豪华车持续增长,但2023年以来出现14%的下滑,2024年1-5月加速下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谈及超豪华品牌销量下滑之际,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超豪华总体走弱体现超高端消费群体的购买力暂时放缓。在《一品汽车》看来,部分超豪华品牌受限于产量不足和市场供需不足的困境中,已然呈现败局之势。具体而言,法拉利2023年的全球销量为13663辆,但在中国交付了1490辆,同比下滑4%,这也是法拉利三年来首次在华销量下滑;宾利2023年在华销量为3006辆,同比下降高达18%;而保时捷的销量更是大幅下跌25%,着实令人唏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品汽车》看来,究其豪华品牌销量下滑的根本原因,其一在于,近期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消费者对高端消费品市场的购买信心有所减弱;其二,在豪华车市场,电动车的崛起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相比于法拉利和保时捷纷纷陷入困局,大幅开启电动化改革的路特斯则在去年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累计交付量达6970辆,其中电动车型占总交付量的63%的成绩,无疑给各家超豪华品牌提出新思路:只有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才能拯救法拉利们的未来。

雷克萨斯已经换市 独撑日系进口大梁

除超豪华市场进口遇冷之外,目前进口车主要靠豪华车的需求支撑,进口车中的主力进口豪华车占比大幅增长。值得一提的是,统计数据显示,雷克萨斯的进口零售暴增28%,表现不错,宝马、奥迪、林肯、路虎的表现总体较强,而保时捷的近期表现持续走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具体国别层面,2024年的纯电动的德国进口放缓,插混的美国进口表现较强,混动的日系车走势总体较强。具体而言,日本5月进口20228辆、德国18869辆、美国9739辆、斯洛伐克4317辆、英国4297辆。而5月增量最大的是日本的4735辆,1-5月进口车最高的是日本81481辆,德国以67387辆位居第二,美国则以43454辆的成绩位列第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国人近期对日系进口车的需求旺盛,其中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的新车销售业绩迎来提升,累计销售新车72,275辆,同比大幅增长33.4%。由此可见,纵然雷克萨斯没有电动新车、没有智能化布局,更没有过多的营销,但大打“价格牌”的雷克萨斯,仍旧对用户有着极强的吸引力。纵然横向对比蔚来、理想以及小鹏等品牌新车,雷克萨斯的产品丝毫没有优势可言,但当曾经加价售车的纺锤体神车大打价格牌,着实令人心动。

在《一品汽车》看来,纵然市场进口量持续走低的背后,是中国品牌在新能源和智能化层面,实力崛起的支撑,也是多数国人消费自信的体现。在雷克萨斯以“超低价”为攻势的背景之下,我们也能理解中国消费者对其的热追,但三菱、铃木以及JEEP等品牌的先例也说明,当下抄底小众合资进口车并非明智之举。

据《一品汽车》预估数据,我国今年进口量或将低于70万辆,其背后是中国人更愿意选择中国车的核心体现。从比亚迪仰望和 小米SU7 参数 图片 )的横空问世,到比亚迪、长安以及吉利的砥砺坚持,我们看到了蓬勃发展的中国车走向世界的决心,也希望更多用户能够真正衡量自我需求,切勿被进口车的低价攻势一味“诱惑”,遵从内心,选择更适合自己和未来的“聪明车”或许也是一个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