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夫妻可以生三个孩子,这个消息要是放在十年前,绝对能轰动整个农村。不过随着农民进城务工,尤其是八零后、九零后和零零后们开始在城市里立足之后,原来的农村人丁兴旺的传统思想,渐渐被物质生活以及朝九晚五替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通讯便捷,每个家庭几乎都在手机微信上有一个类似叫做“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群,而农村出来的人,几乎还拥有一个村里的大群,在这两个群里,大情小事一目了然。生三胎这件事,几个月中,陆陆续续在群中的谈话里,能发现一些挺有意思的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老一辈人改变了以前的催生态度。村里有人在微信上说“三胎这事,顺其自然吧。我家那儿子,结了婚要不着急要娃,结果一胎都得催,好不容易有了大孙子,我就催着要二胎,结果儿子和我说,这事没得谈,所以,三胎咱就别提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的农村老人,只要身体没问题,一般都会去帮子女看孩子。不过现在的老人也渐渐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生孩子,再也不是有口吃的就能养活了。他们也在和自己子女的婚姻问题上得出了经验和教训,最后变得随遇而安起来,也就是:你生了,我就帮你带娃,你不生,我就安心打工存钱。这也就导致了原本农村普遍的二孩甚至三孩、四孩家庭明显变少,多数生一胎,少数生两胎。当然,选择不生的,还是极少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在聊天的人里,明显感觉70后的一代,对三胎的兴趣最大。群里还有人对此打趣地说“要说生孩子这事,也和做服务一样,得靠口碑和老用户”,虽然说完,群里一片嘻嘻哈哈的表情,但仔细琢磨,也很有道理。毕竟70后一代,目前收入稳定,前面的孩子应该也已经到了高中甚至是大学阶段,那些什么房子之类的话题,孩子教育、医疗等问题,基本都已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次,明显感觉80后和90后,对生孩子这事就干脆挂了“免战牌”。在群里基本就是不说话,不表达意见的“隐形人”。如果逼的紧了,就会说“没钱”“穷”之类的。再想让他们多说几句,也无非就是“一个都养不起,两个,极限了,三胎,免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个已经进城工作生活十几年的80后的例子吧。他算是中产,有一个小孩,今年要上小学了,下面是他计算的开销:每年补习班和衣食住行在10万以内。进了城离家远,没人带孩子,五岁之前请过保姆,每年平均7万。后来实在扛不住了,就自己来了。先不说孩子以后要不要换房子,仅每年物质开销压力就挺大的。如果要二胎,房子是必须要换的,生孩子因为妻子有了一胎的经验,估计得上月子中心之类的配套了……对他而言,他说,两个已经是极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举个90后进城结婚的例子。他已经有了两个孩子。情况是:真的怕了!原来自己在外地,父母在老家,因为家里还有兄弟,所以照看孩子上父母也帮不上啥忙。梦里总是想存点钱买个房子,毕竟有孩子了,想有套自己的房子。但老婆总是说想要生个女儿,他就威胁媳妇说:你敢生,我就敢离。有一次意外怀上了,是他拉着媳妇必须拿掉。事后老婆哭了很久,其实心里也是想,只是,生的起,养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说一个依旧生活在农村的情况。老李的老婆老家在云南山区,现在她家亲戚基本都搬去县城了,在农村老家的人很少了。对于三孩,老李不排斥。因为自己老家有果园,收入虽然不算多,可也够支配。因为已经有了两个小子,并且都上学了,所以一直想要个姑娘。但他的顾虑在于觉得生三孩怕被别人笑话,毕竟两个男孩的学习不大好,并且老大可能是看了综艺节目,一门心思就是追星,问他长大想做什么,他说想当明星,到处免费旅游和吃喝。如果真的要学艺术的话,恐怕家里的钱就没钱养老三了,而且老二也会不平衡。

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对于生三胎,您家又是什么情况呢?提上日程了吗?欢迎文末留言,一起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