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及我国的第一大水利工程,那必然是建成距今已有二十多年历史的三峡大坝。

但是关于三峡大坝,引发了人们无数的讨论和争议。有人说,它是一曲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赞歌,是一项为后世子孙留下无尽福祉的伟大建设。然而,也有人将其视为一个巨大的“烂摊子”,质疑其高昂的建设成本——超过2500亿人民币的巨额投入,以及可能带来的生态影响。他们认为,这样的庞大投资或许存在着不理智的成分,且对环境的长远影响尚未可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三峡大坝到底值不值?

在三峡大坝还没有建造之前,我国就因为长江的泛滥而产生了多次的洪灾。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遭遇了百年难遇的特大洪水,重庆、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数千万同胞在这场灾难中饱受折磨,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

三峡大坝建成后,拦蓄洪峰、削减洪水,如同一位冷静的指挥家,在汛期里精准地操控着长江的水流,既防洪又保航。而在枯水期,它又能如魔法师般增加下泄流量,确保中下游地区生产生活用水的充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峡大坝的建成,更是我国航运事业里程碑式的发展。其对于我国航运的贡献,可以说是深远而持久。大坝的建成,使得宜昌到重庆的航道里程缩短了惊人的150公里。

更令人振奋的是,大坝的建成还使得船舶吨位提高了近10倍。这意味着,更大的船舶可以安全地航行在长江之上,承载更多的货物,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这种改变,不仅提升了航运的运载能力,更彰显了我国在水利和航运领域的卓越成就。

除此之外,三峡大坝还具有防地震的实力。在建设的时候,根据预测,发生的地震强度最大是六度,而三峡大坝在建设时提高了等级,是按照七度的地震强度设计的,这可以确保大坝不会因为地震而出现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耗费2500亿建的三峡大坝,现在回本了吗?

据详细数据揭示,三峡大坝物力资金的投入,以万为单位,乃至亿为单位进行计量。那29万吨钢筋与25.5万吨钢材,还有那2689万吨混凝土,这些物资投入的总价值,高达2500多亿。

面对如此庞大的投入,人们不禁要问:这巨大的成本,现在是否已经得到了回报?答案是不仅回本了,还创收了。而其营收的主要来源,便是那源源不断的电费收入。

三峡电站内,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和2台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日夜不息地运转着,将滚滚长江之水转化为清洁的电能。总装机容量高达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更是超过了1000亿千瓦时。按照每度电0.25元的平均上网电价来计算,至2014年,三峡电站已累计发电8107亿度电,售电收入高达2026亿元,这一数字已接近甚至超过了其初始的投入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还没说其航运方面的收入。因为有了三峡大坝的调节,长江航道变得更为平稳,船只航行更加安全,效率也大大提升。这使得长江航运在客货运输方面实现了空前的繁荣。货物往来频繁,商船穿梭如织,为航运业带来了滚滚财源,间接创造了超过200亿元的效益。

而重庆港,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港口,其吞吐量更是突飞猛进。如今的重庆港,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小小码头,而是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大港。它的货物吞吐量已经超越了闻名世界的纽约港,成为了长江乃至全国航运的璀璨明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三峡大坝的建成,还极大地推动了长江沿线的旅游业发展。游客们纷纷慕名而来,一睹大坝的雄伟壮观,感受长江的磅礴气势。他们乘船游览,领略沿途的山水风光,品尝地方美食,留下了难忘的回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长江沿线的城市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为当地人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三峡大坝不仅收回了高额的成本,并且早就开始盈利了。

当然,三峡大坝的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其显著的影响之一便是大坝的建设导致了无鱼类洄游通道的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鱼类繁殖产生了直接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大家也不要觉得“鱼儿很傻”,生物的本能驱使它们寻找新的生存之道。在自然的选择和适应中,鱼类在三峡库尾的江津以上江段(合江-弥陀江段)找到了新的生存空间,形成了新的产卵场。

这些新的产卵场不仅为鱼类提供了繁殖的场所,也让它们再次形成了新的产卵场地。因此,尽管三峡大坝的建设对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顽强,使得一部分影响得以被抹平。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