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都讯 广州“最繁忙”地铁线三号线延长段迎新进展!日前,广州地铁三号线东延段工程目前已进入运营调试阶段。6月26日上午,南都记者前往在建的海傍站、石碁南站,提前探营这条将于年内开通运营的线路,实地感受车站设计亮点,了解施工建设难点。

截至目前,三号线东延段(番禺广场一海傍)土建工程累计完成9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都记者前往广州地铁三号线东延段探营。

延续一站一色

车站设计“流光溢彩”

三号线东延段西起番禺广场站,沿亚运大道向东延伸至海傍站与四号线换乘,是贯穿番禺区东西向的重要交通骨干。线路全长9.6公里,为全地下敷设,共设傍江站、石碁南站、海涌路站、海傍站4座车站。线路以“流光溢彩”为设计理念,通过加入水、光、浪花等抽象的设计元素让车站呈现出波光粼粼的视觉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地铁三号线东延段海傍站内首曝光。

走入石碁南站,相较于既有的三号线车站,石碁南站明显更“大”更有“空间感”。据了解,石碁南站为接出入场线车站,车站长 466米,标准段宽33.9米,由于站厅采用拱顶的设计和施工理念,中部层高达5.15米,使车站整体视觉上更宽敞、更简洁明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碁南站空间相对更宽敞、更具有延伸感。

“线路强化了广州地铁'一站一色’整体色彩印象,在装修设计上呼应线路沿途自然环境,对空间诸多设计要素进行整合提升,分别采用不同的艺术构思手法,再结合多种装饰材料、色彩、质感等,使各车站具有各自的特色”,广州地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第一建管部副总监严志权介绍道。

作为四个新建车站中的主题设计站,海傍站以“逐水傍海”为整体设计主题,天花采用了渐变色的波浪造型垂片,墙面使用的搪瓷钢板也特别增加了国风水彩波浪图案,地面则通过拼花石材营造“海傍”的氛围,给乘客带来浓郁的沙田水乡风情视觉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傍站以“逐水傍海”为设计主题,整体呈现出具有水乡风情的视觉体验。

应用数字化技术

为机电工程施工提供保障

要把车站从毛坯装修成“流光溢彩”的样子,离不开机电工程一环。据悉,三号线东延段建设涉及专业众多、地质条件复杂、专业协同要求高,施工风险也相对偏大。为此,广州地铁联合广州建筑、中铁五局、广州地铁设计院、广州地铁工程咨询公司等多家参建单位,应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工程建设,不仅提高了施工效能,还保障了施工安全有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地铁三号线东延段工程已进入运营调试阶段。

围绕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讯、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广州地铁开发了涵盖 BIM 模型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资源管理、数据分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建造管理系统,为参建各方提供协同管理平台。

严志权介绍,借助 BIM 技术对轨道、暖通、给排水、配电照明、消防和通信系统等专业进行施工模拟和二次深化设计,有效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返工和整改,降低施工成本,也缩短了施工周期。“针对海傍站顶管段、冷水机房等管线密集区域,通过使用'BIM+装配式’的施工方案,对构件进行工厂预制加工,在现场装配式安装等,有效提升了施工效能。”严志权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地铁3号线东延段媒体采访活动现场。

此外,该线路创新两个“首用”,助力攻克施工难题。三号线东延段遇到的“难题”早在土建阶段就凸显。作为三号线与四号线唯一换乘的车站,海傍站的地下换乘通道与线路区间必须下穿东侧地下三根管线,但受复杂的地下管线影响,车站西端主体结构无法通过明挖法的方式施工。为此,施工现场引入了国内最大的地铁顶管机“盾顶壹号”,成功攻克了下穿高压油气管线、隧道小间距顶进的施工风险,也完成了国内地铁车站首次使用机械法施工的尝试,为其他同类型的地铁车站施工提供了实践经验。同时,机械法的首次使用还在三号线东延段的联络通道施工中得到了应用。

将与四号线“牵手”

亚运城直达天河CB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地铁三号线东延段线路平面示意图。

截至目前,三号线东延段(番禺广场一海傍)土建工程累计完成99%。全线车站、轨行区已“三权”移交。广州新城停车场进行剩余土建和机电施工。

全线建成开通后,列车采用与三号线一致的最高时速120公里的6节编组列车。该线路是继七号线后第二条打通三、四号线的地铁,实现与四号线的“牵手”。它着重解决亚运大道两侧及亚运城居民出行的迫切需求,有利于促进番禺东南部生活服务区的发展,对“轨道上的大湾区”的加速形成,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未来亚运城居民可坐地铁直达珠江新城和体育西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地铁三号线东延段将于年内开通运营,亚运城将直达天河CBD。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钟丽婷 通讯员陈虎辉 梁智杰卜晓晴

摄影:南都记者邹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