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罗镇战役,红军俘虏一个国军二等兵,17年后他的名字家喻户晓。这个曾经被俘虏的小兵到底经历了什么,竟能在17年后声名鹊起?他的传奇人生经历究竟是怎样的?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同探寻他的离奇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诱敌之计,擒获一小兵

彼时1935年秋天,正值西北的硝烟四起。蒋介石集结五个师的兵力,从富县和合水两个方向进逼,企图在洛河以西和葫芦河以北的地区,与红军决一死战。

面对敌众我寡的形势,红军当机立断,决定采取诱敌深入,循序歼灭的方针。伏击地点被选在了位于陕北的直罗镇。此地三面环山,北临葫芦河,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且有着天然隘口,易守难攻。

值此紧急关头,红军将已到达的主力迅速分兵两路:红一军团在东北山地集结,准备自北向南发起进攻;红十五军团则在东南方向的山岭集结,待命由南向北夹击。

与此同时,国民党军方面临主力受阻的困境,决定先派出速度较快的109师开路,探测红军虚实。109师师长牛元峰是一位理论功底扎实的军官,但实战经验确实匮乏。

此时,红军伪装一派残破,节节败退的景象映入牛元峰眼帘,他丝毫未发现这其中的诡计,得意忘形地率军直扑直罗镇。就这样,国军109师自投罗网,落入红军预先布下的天罗地网。

小小二等兵的前世今生

在那场直罗镇战役的俘虏人员之中,有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小二等兵崔日发。他出生于河北省魏县,是一个书香门第。崔氏祖上曾有人考中清朝时的进士,可谓是翰林世家。

然而到了崔日发这一辈,家道已是中落。1915年,崔日发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曾几何时,祖上的那份荣光在他们家已是渐行渐远。

崔日发自小就品学兼优,当过秀才,一度有望能考上更高的功名。但家中的贫困状况,让他只能放弃求学之路,外出谋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4年,19岁的崔日发离开家乡,漂泊来到了汉口城。一无所有的他,看到东北军在当地设有一个征兵站,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被编入109师当了一名小小二等兵。

谁也没想到,刚入伍不到一年,崔日发就遭遇了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直罗镇之战,他被俘虏,成为红军手中的一名战俘。

按照红军的政策,崔日发可以选择留下或者被遣返家乡。出于一种过于年轻的冲动,他最终选择了加入红军的行列。

从此,崔日发开启了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在红军营地,他体验到了与东北军完全不同的军旅生活,领教到了不同的理念和信念。

一段鲜为人知的奇遇

加入红军后,崔日发开始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奇遇人生。作为一名曾经的国军俘虏,他在红军队伍中受到了特殊的分配和培养。

起初,由于崔日发的军阶较低,红军并未将他安排在作战序列。他被分配到后方的谯县一处根据地,在那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接受思想改造。

谯县根据地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上,那里地理环境恶劣,生活相当艰苦。可是正是在那里,崔日发第一次了解到了共产党的初心和理念,对红军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这一重大事件让崔日发对国共两党的矛盾有了新的认识。很快,他被调往延安,在那里加入了红军的一个新兵营,开始受训成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转眼到了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崔日发一度被派往晋西北根据地,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游击战。在那里,他初尝实战的滋味,也更加坚定了投身革命的决心。

次年,崔日发奉命回到延安,被补充编入了八路军著名的115师,开始走上从军之路。很快他就在这个部队里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当上了排长、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俘虏到战神的蜕变

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中国人民就陷入了新的战火纷飞。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严重威胁到了新中国的安全。

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不得不出兵援助朝鲜人民,派出了人民志愿军远赴朝鲜前线作战。在这决定性的时刻,曾经那个被俘虏的小小二等兵崔日发再一次站在了历史的舞台中心。

1951年10月,崔日发奉命率领人民志愿军第45师进入朝鲜战场,加入了第二次平壤攻坚战。在随后的战斗中,45师立下赫赫战功,多次粉碎敌人的进攻。

到1952年春,国民党军在朝鲜前线的全线崩溃。美军蓄谋发动新的进攻,其目标就是割断朝鲜中部战线,切断我军在朝鲜的主补给线。

4月,美军在上甘岭一带展开了猛烈的炮击。6月,美第8集团军发动总攻,企图夺取上甘岭阵地。此时,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许光达下达命令,命崔日发率45师前去顶上这股狂潮。

就这样,上甘岭战役拉开了序幕。在43天43夜的艰苦战斗中,崔日发和他的战士们付出了极大的牺牲,打退了敌人900多次冲锋,终于守住了上甘岭这一战略要地。

这场战役中,崔日发日夜不离指挥所,连续7天7夜未睡,全身心指挥战斗。他的英勇表现,终于使这个曾经的俘虏彻底蜕变为一名久经沙场的战神。

一代战将的光辉谢幕

朝鲜战场的艰苦卓绝,令崔日发身心交瘁。战争结束后,他虽然荣归祖国,但体弱多病的困扰一直未能完全解决。

1954年,年仅39岁的崔日发被评为少将军衔。从此,他开始担任更高级别的领导职务,先后任陆军第二十军军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一时期,崔日发致力于部队的建设和战备训练,将多年征战的宝贵经验传授给新的一代官兵。他也曾在1958年至1960年期间,被派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出任高级军事顾问。

1965年,57岁的崔日发调任海军兵种。这是鲜有将领能够做到跨兵种任职的,足见他的能力获得了上级的充分信任。在海军系统内,他担任过南海舰队副司令员、海军航空兵副司令员等重要职务。

1971年,文革结束后崔日发复出,被任命为海军副司令员。在这一关键岗位上,他协助领导全军,维护海防,捍卫祖国海疆。

1978年,70岁的崔日发从海军副司令员位置上退役。从此,这位见证了中国军队光辉历程的老战士,在北京城里过起了安度晚年的生活。

结尾

1995年,崔日发在北京离世,享年80岁。这位曾一度被俘虏的小小二等兵,最终成长为新中国军队中赫赫有名的一代战将。他的传奇际遇和卓越军功,至今仍在军中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