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一个老掉牙的新闻了。某年某地小学语文考卷里有一道填空题,雪融化后变成了什么,几乎所有孩子都填了“水”,老师十分满意。唯独一个孩子另类,填了个“春天”,在老师那里领了个大大的红叉。

奇怪,这老师懂啥叫语文么?如果这是考科学常识,答案是唯一的水;偏偏它是语文,“春天”是多么完美的答案——如果“水”值一分,那么“春天”至少要值两分!

其实,答案远不止“春天”,还可以是“小溪的歌”“天边的云”“风的梦”……

语文老师想毁人不倦是最简单的,死抠标准答案就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重提这个旧闻,是因为我们家小屁孩期末大考,词语搭配“传播知识”“传续文明”统统被判错。奇怪,这怎么就错了呢?

作为资深的语文课代表,虽然我对自己的语文素养相当自信,但面对这种大是大非,还是求助互联网更好。轻轻巧巧一搜,完美验证了我的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家小屁孩不是好东西我是知道的,他就喜欢不走寻常路,“传授知识”“传承文明”这些烂大街式表达,他时常不屑一顾。这一点随我,没有错种。

“传播知识”“传续文明”出现的频率不是很高,阅卷老师稍微孤陋寡闻外加自以为是一点,就可能不识货。

也不能完全怪老师,更应该怪的是老祖宗给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新时代赋予语文的任务太过沉重,老师力不从心啊!可不是么,网上搜索这些年小屁孩们的涉考故事,奇葩那是一串一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年级小盆友的考题“连一连”,特么这是玩迷魂阵么?估计除了命题者,只有神仙能给出答案来。这与语文,有半毛钱关系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这些外星人、非外星人,特么糊弄鬼么?这和语文,有半毛钱关系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这个“连一连”,要不是下面这道题做背景,谁敢相信它是语文题?更恐怖的是它的分值,足以制造一场地震。这命题者,知道语文为何物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抛开“绿由由”的错别字不谈,“绿油油的头发”好像也没啥大问题,有一种玩法,在布娃娃脑袋里埋些草种,经常浇水,就是绿油油的头发。

至于“胖乎乎的月亮”,多么出色的拟人化表达,简直就是神来之笔!老师那个“圆圆的月亮”纯粹就是干稻草,而小朋友“胖乎乎的月亮”却是阿拉善草原的一片青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想要的答案是“活泼的小鱼”“清澈的小溪”,可是老师不知道,“活泼的小溪”“清澈的小鱼”远比他想要的答案诗意浩荡!

一直以来,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教育小朋友,狐狸是狡猾的,猎人是机智的,可我们家小屁孩就曾质疑说,为什么非得这样呢,现在保护野生动物,可爱的小狐狸机智地躲过狡猾的猎人,不好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炎帝被一棵草放到嘴里品尝”“小的时候大自然就非常热爱我”,在庸庸碌碌的成年人世界里,当然都属于奇葩答案,但是亲,如果你多读点书,多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会发现这些句子,都那么灵气逼人。

毁人不倦啊!

真的,当下所谓语文界太多古董,根本不知道语文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