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新学堂,古渡畔姚江。石柱天灯下,便是宁波市十大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江北区慈城镇半浦村。

每周总有几天,“轮值村主任”葛晓弘就会赶着早“回”村里。为何说是“回”?因为身为半浦美术馆馆长,他的“大本营”就坐落于此。但要是天气好,他便不急着去馆里,而是爱在村子里转上几圈,用手机记录村中“琐碎”,与村民唠几句家常,和村干部商议工作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轮值村主任”葛晓弘(左一)和成员在美术馆忙碌(慈城镇供图)

“村里有几个文保单位的门牌比较破,我前段时间已经请书法家写好字,到时候做成牌匾换上,跟整个村的调调更加匹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北区美术家协会主席、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等多重身份加持的葛晓弘,总是“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人脉和资源“导”入半浦村。

2024年1月,由8名民营企业家、无党派人士组成的江北区首批“轮值村主任”在半浦村、南联村正式上岗,通过发挥统战领域人才密集、资源荟萃的独特优势,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葛晓弘便是其中一位。

实际上,葛晓弘与半浦村结缘已久。早在2019年,江北区美术家协会主席葛晓弘带领协会会员来到半浦村。“我一眼就看中了半浦村,而后我们协会就开始与半浦村结对。”葛晓弘说。翌年,他着手改造村里的乡风文明馆,一年后,宁波市第一个村级美术馆——半浦美术馆落成。

在村级美术馆,要办怎样的活动?葛晓弘的答案是:要有接地气的、根据当地乡土风情创作的作品,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遍“江北好风光”,或组织艺术家进村采风、为长寿老人画像,开展公益性艺术展览、美术培训等文艺活动。还要有高端的——葛晓弘链接多方资源,促成宁波首个博士书画作品展“春华”博士书画作品邀请展、意大利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师生作品展等各类展览接踵而至,他用平实质朴的语言为村民们讲解作品所传达的思想精髓、文化意蕴和创作理念。平均一月一换的高品质展览,不仅为这座千年古村带来了“艺术感”“国际范”,还有一拨拨外界人士、艺术家及游客因此走进半浦、了解半浦、爱上半浦。

“要当好‘轮值村主任’,人的心一定要在这里,一定一定要热情足。”对于葛晓弘而言,这份“职务”早就不是停留在经营好半浦美术馆。正如作家冯骥才在《半浦村记》中写的那样:“不仅有珍贵的遗存,还有鲜活的文化传承,更要有渐渐好起来的生活,有自己的特色与追求。这一切是从哪里来的,不是来自当地老百姓自己的‘文化自觉’吗?”葛晓弘当下所做的,正是在半浦村留住“乡土的气息”、打造“艺术的氛围”,用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艺术浸润土地、赋能乡村、“弄潮”半浦。

眼下,加拿大中国画馆交流中心以及宁波、广州多个高校写生基地及社会实践基地已在此建立,在这位“轮值村主任”的助力下,半浦村以艺术为名,扩大了海内外“朋友圈”。不仅如此,葛晓弘还倾力打造书画队、摄影队等乡村文艺队伍,帮助设计文创产品、营造艺术氛围,并根据半浦特色设计了系列文创产品,在推进乡村文艺人才从“外援式”向“内生式”转变的同时,也为乡村文化富足、精神富有、村庄富裕提供了有力支撑,得到了村民的充分认可和大力支持。如今,由驻村艺术家们参与设计、村民精心制作的土烧高粱酒、外婆土鸡蛋、江稻园年糕等系列农创产品已走进了千家万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葛晓弘亦被评为2024年“艺术乡建”带头人(慈城镇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浙江省艺术乡建工作现场会上,半浦村入选首批“浙江省艺术乡建特色村”,也是江北区唯一入选的村庄,葛晓弘也获得了2024年“艺术乡建”带头人荣誉称号。然而,在葛晓弘看来,这条艺术振兴乡村之路或许才刚刚开始,对于这个艺术乡建村的未来,他还有好多好多想法。“村里的古窑特别好,有两个孔,一定要留住!把村子保护好,就有文章可以做!”雨过天晴,葛晓弘又踩着吱呀的木楼梯走下楼,走出美术馆,到乡野中寻找新思路新灵感。(卓璇 杨芝 茅颖)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