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国赵氏是只剑走一个孤儿,后来是如何成为战国七雄的?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从赵氏一族几经磨难的曲折命运说起。

赵氏原本是晋国的一个贵族世家,祖上功勋赫赫。可谁曾想,在晋灵公统治时期,赵氏竟遭诬陷谋反,几乎被全族灭绝。就在赵氏命悬一线之时,奇迹发生了。一个孤儿赵武不但幸免于难,更在长大后力挽狂澜,使赵氏重新崛起。

从此,赵氏开启了一段传奇般的复兴之路。赵鞅铸邢鼎,奠定赵氏在晋国的根基;赵无恤灭代,使赵氏实力大增;赵敬侯迁都邯郸,为日后赵国的腾飞打下基础。最终,在赵武灵王执掌赵国后,赵国进入了鼎盛时期,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但赵氏是如何从只剑走一个孤儿,最终登上战国霸主之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赵氏陷入绝境:灵公诛赵,几遭全族灭绝

春秋晚期,晋国国力日衰,处处透露着将要瓦解的征兆。执掌大权的晋灵公荒淫无度,任意诛杀手下,是晋国走向覆灭的元凶。在这个动荡时期,国家重臣赵盾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希望能借自己的力量稳定国家。

谁料,晋灵公不但不虚心纳谏,反而对赵盾怀有杀心,曾三番五次派刺客前去行刺。赵盾因忠厚老实,根本没有防备,差点儿送了老命。最后靠手下拼死一搏,赵盾才勉强保住一条狗命。

大难未已,灵公并未死心,诓赵盾前来饮酒,伺机行凶。赵盾识破了阴谋,备足了防范措施,让左右手下时刻待命。就在赵盾以为自己准备万全时,意外情况却发生了。灵公竟被自己的族人所杀,赵盾也因此逃过一劫。

此后,赵盾扶持晋国新君晋成公继位,因拥立功高,获赐异姓。赵家地位自此渐高,一时风光无两。谁料,好景不长,赵氏祖孙三代人的矛盾接二连三爆发。终于在晋景公十七年,栾郤两族借机挟恨陷害,诬赵氏谋反,导致赵家遭受灭顶之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役,独赵朔之孙赵武年幼,因随庄姬入宫才逃过一劫。那时,赵武赤子之身,无依无靠,只能靠门客程婴相救。眼看赵氏百年基业就此破产,赵武这个孤苦伶仃的孩子,注定要承担起赵家兴衰的重任,这份担子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实在是太沉重了。

二、奇迹诞生孤儿:赵武逃生,成赵氏希望之星

赵氏遭灭族那一年,赵武年纪尚小,侥幸随着赵庄姬入宫,才逃过一劫。此后,赵武被门客程婴悉心照料,得以安全长大。

虽然性命无虞,但赵武的处境却困苦万分。他那同在宫中的姨母赵庄姬,反过来加深了他的苦难。原本,赵庄姬本应当怀着感恩之心,谨小慎微,维护着赵家这个唯一的嫡系血脉。谁知她反而横生祸心,诬陷韩、赵二人谋反,导致赵氏旧怨重燃,赵氏遗老遗少无一幸免。

在这燃眉之急时,幸亏有晋国大夫韩厥力保赵武,劝说晋景公赦免了赵武一命,并将赵氏旧邑归还,使赵氏这株将被拔除的老根,得以重新在晋国重振旗鼓。

就这样,孤苦无依的赵武在程婴舍亲、韩厥保护下,免遭灭门的厄运,继续赵氏血脉。赵武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聪颖才智。他勤奋好学,熟读典籍,尽管生活艰苦,却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大后的赵武,凭借着过硬的才干和韩厥的大力扶植,很快就打开了一条阔路。他暗中培植亲信,积蓄实力,等待机会东山再起。机会果然来临,赵武借屠岸贾谋反之名,将这个险些断送赵氏的奸佞一锅端了,赵氏也因此复兴为正卿。

就这样,曾经那个身无分文的孤儿,一跃成为晋国执政大臣。从此,赵氏在晋国的地位日渐巩固,赵武也被视为家族的希望之星,承载着赵氏大厦将倾或将兴的重任。尽管遭遇了无数艰难磨难,但赵氏终于盼到了重新振兴的一线生机。

人生如同旅途,赵武从襁褓之中就步入了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但他用顽强意志和智慧,终于找到了一条复兴赵氏的曙光。尽管赵氏的未来仍充满艰险,但有了赵武这个领路人,赵氏前景只会越来越光明。

三、得力干将运筹帷幄:赵鞅、赵无恤贤臣辅佐,赵氏渐复兴

赵氏在晋国的复兴之路,离不开两位杰出人物的辅佐--赵鞅和赵无恤。他们是赵氏重新走向辉煌的重要功臣。

赵鞅是赵武的从祖,不但学识渊博,而且机警过人。公元前513年,他借助周敬王的力量,熔铸了铸邢鼎,为晋国制定了法制体系。这不仅树立了赵氏威信,更为赵家在晋国站稳了脚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有了赵鞅的这一重大举措,赵家才得到了其他新兴权贵的支持,从而渐渐恢复了在晋国的声望和地位。邢鼎的铸造,可谓赵氏复兴之基,后来赵氏能在晋国东山再起,功不可没。

除了赵鞅之外,赵无恤也是赵氏复兴的重要功臣。他心怀大志,野心勃勃,对代国早有觊觎已久。

公元前475年,赵无恤设下诡计,邀请代王赴宴,却暗中伏兵。代王途经山川时,不料遭到了赵无恤的偷袭,最终被活活杀死。代国从此一蹶不振,国土被晋国瓜分,赵氏也因此而大肆加囿其地。

这一役之后,赵氏声威日隆,实力倍增。赵无恤更因军功赫赫,被封为上卿,权势渐崭露头角。可以说,赵无恤一战立功,使赵氏地位在晋国彻底反超了其他诸侯。

除了赵鞅、赵无恤的辅佐之外,赵敬也为赵氏的复兴做出了卓越贡献。公元前453年,赵敬听从赵鞅的建议,将都城迁往邯郸。

邯郸不仅地理位置优越,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是当之无愧的帝王之都。迁都邯郸一举,奠定了赵氏日后称霸的根基。从此,赵氏彻底摆脱了山川狭隘之困,拥有了充沛的资源和广阔的疆土作为发展后盾。

正是在赵敬的英明决断之下,赵家才得以腾飞,最终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首。可以说,赵氏的复兴之路是三驾马车,如若缺一不可,都不足以支撑起这番家国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赵国登上战国霸主之位

赵武借助赵鞅、赵无恤等人的辅佐,终于在晋国复兴了赵氏家族。可是,等到赵武年老色衰之际,他并未就此满足,反而怀揣更大的抱负和理想。

公元前429年,晋国分裂,赵武乘机脱离晋国,自立为赵国君主,是为"赵武灵王"。作为赵国开国君主,赵武灵王用了一番高屋建瓴的布局,为赵国的崛起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军事上,赵武灵王大兴文武,重视国力的培养。他亲自率军北伐,连年征伐匈奴,将赵国的疆域扩展到了阴山之北。同时,他更是胡服骑射,融合了华夷文化,增强了国力。

在政治上,赵武灵王继承了赵氏祖训,任用贤能,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不仅如此,他还积极主动联盟秦国、魏国等诸侯,以对抗强大的齐国,稳固了赵国在战国时期的地位。

有了赵武灵王的这番努力,赵国迅速强盛,成为战国七雄中的佼佼者。特别是在赵武灵王迁都大城之后,赵国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前354年,齐威王伐燕,燕求救于赵国。赵武灵王亲率精兵强将,痛击齐军,最终拂袖而去。此役不仅彰显了赵国强大的军事实力,更奠定了其在战国时期的霸主地位。从此,赵国名噪天下,与秦、楚、韩、魏、燕、齐并列为战国七雄。

赵武灵王的雄心可谓勃勃,在位期间不断扩充国力,执意要将赵国打造成称霸天下的霸主。他晚年时代,每每骑射疆场,总能看到年轻气盛的他,手持利剑,身着华服,骁勇非凡。正是有了这位胆识过人的开国君主,赵国才有幸跻身于战国诸侯之林,成为举足轻重的存在。

五、几经险阻艰难磨砺:赵氏由弱到强的复兴之路

赵武灵王薨后,赵国进入了一段短暂的混乱时期。直至公元前328年,赵襄子继位,赵国方告稳定,并再度走上辉煌之路。

赵襄子雄才大略,学富五车,是位真正的文武全才。继位后,他秉承祖训,继续壮大国力。公元前328年,赵襄子伐燕,一举夺取燕国富庶之地,使赵国版图进一步扩大,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好景不长,公元前320年,赵国遭遇重大变故。赵襄子去世后,亲信相互倾轧,权力真空接连不断,赵国一度大乱。直至公元前327年,赵武灵王的曾孙赵孝成王执政,赵国才暂时恢复安定。

尽管赵国曾一度陷入动荡,但归根结底,赵氏力排众难,最终实现了由弱到强的腾飞之路,成为战国时期的霸主之一。究其根本原因,一方面离不开赵武、赵鞅、赵无恤等一代贤君臣的英明领导;另一方面也与赵氏自身顽强拼搏的品质分不开。

追溯赵氏的兴衰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赵氏自从遭受灭族大劫那一年起,就上演了一出出"浴火重生"的传奇。他们从无一人,最终发展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其间经历的磨难艰险实在是触目惊心。

先是被灭族,赵武不得不流离失所,只剑走一个孤儿;后来虽然在晋国东山再起,地位却时升时降,频频受到波折;最终借助天时地利,赵氏才最终实现复兴雄起。可谓是步步为营,持之以恒,历经无数磨难后,最终走向辉煌。

正是凭着顽强的求生意志,赵氏人才一步步从弱小走向强大,才有了后来"一雄当争"的霸业。赵氏的复兴之路,见证了他们由衰至盛、由弱到强的沉浮历程,也正是这段曲折经历,才造就了赵氏独有的这份气节,最终使其成为令人敬佩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