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临终前对子孙们千叮咛万嘱咐,日后千万不能站队。20多年后,天下大乱,贾氏一族却安然无恙。贾诩在三国乱世不仅保全了自己,还保全了整个家族,不愧是三国第一毒士。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诩是曹操阵营的谋士,也是曹操谋士中唯一善终的,单从这一点就能够看出,贾诩不是一个简单人。
相比于三国其他的谋士,贾诩成名很晚,他年少时并未发迹,不是因为贾诩大脑发育得慢,而是因为那个时候的他,没有抓住发展自己的机会。贾诩也很着急,一身本事无处施展,就在他愁眉不展之际,遇到了一个叫阎忠的人,他是贾诩的伯乐,因为有阎忠的赏识,贾诩才能崭露头角。
阎忠是这样称赞贾诩的,说他能与西汉谋士张良并称。贾诩真有这么厉害吗?
在崭露头角前,贾诩经历过一段黑暗的日子,他四处投门无果,心中绝望,还生了一场大病。尽管这样,还是没有将贾诩打倒,他的雄心壮志还未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汉末年,西凉军阀董卓起兵,要篡权夺政,贾诩看到了机会,他通过各种关系投到了董卓女婿的帐下。根据当时的情况,贾诩提出的计策都得到了很好的实施,慢慢地贾诩被重视起来。
后来董卓在攻打长安时,贾诩献出一计,让董卓轻松攻破长安城。长安一战后,贾诩的名声打响,想拉他入伙的势力实在是太多了,但是他没有立即离开董卓阵营,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也许是没有更好的选择。后来让贾诩离开的原因是董卓兵团的内部矛盾,他们夺权成功后,便开始不停内斗。
贾诩认为这样下去迟早出事,为了自己的前途,贾诩果断选择离开,以他的能力,去到哪里都能够生存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说乱世之中能保住性命就好,但贾诩的追求更多一些,他希望找到一位明主,能够实现更大的抱负。为了这个目标,贾诩辗转辅佐了很多人,前后加起来一共有5位,第一位就是董卓。
离开董卓阵营后,贾诩去到了段煨麾下,段煨却并非明君,虽然他有些实力,但为人太过猜忌,对手下的人都不信任。常常受到猜忌的贾诩都不敢提出真实的意见,这让他很是憋屈,与其每天揣摩,还不如早点离开。
在和段煨达成共识后,贾诩又选择了离开。离开后,谋士贾诩又投靠了谁呢?他寻找明主的脚步从未停歇下来。贾诩看中了曾是董卓阵营的张绣,他是凉州兵团大将张济的侄子。张济去世后,张绣接管了他的军队,接手之初,张绣非常渴望人才辅佐自己,贾诩正好投门无果,张绣便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诩抱着尝试一下的心态去了张绣麾下,接着,张绣是个不错的主子,他有雄心壮志,也想干番大事儿。但是贾诩辅佐张绣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张绣虽然上进,但他做事缺少些魄力,总是瞻前顾后。
虽然张绣什么都听从贾诩的,就是执行的时候总是错过时机。当初张绣欲对抗曹操,贾诩建议他和刘表和解,一同对抗曹操有赢的可能。张绣听了贾诩的建议,对抗曹操的时候果然占据了上风。
曹操征战四方,有丰富的战场经验,但是面对有贾诩辅佐的张绣,曹操没占到什么好处。经过和曹操一战,张绣将贾诩高高捧起,对于贾诩的什么建议,张绣都答应。后来贾诩想投靠曹操,张绣也都答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诩的能力之强能够掌控大局,张绣的能力架不住贾诩,所以贾诩要投入曹操门下。其实当初贾诩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加入袁绍阵营,另一个就是加入曹操阵营。
当时袁绍实力是胜过曹操的,贾诩在分析判断后却选择了曹操,因为他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贾诩的加入让曹操欣喜若狂。贾诩的实力,曹操也见识过,贾诩加入后他非常地器重。后来曹操和袁绍展开大战,因为有贾诩的计谋后,曹操才能打败袁绍,赢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后来曹操对抗刘备,因为刘备找孙权联盟,曹操吃了大亏,不仅吃了败仗,还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其实赤壁之战,贾诩是不赞成曹操打他,可惜曹操没听贾诩的建议。
曹操手下谋士众多,贾诩不是时时都能说得上话。曹操不像张绣那般什么都听贾诩的,而且曹操生性固执,一旦决定的事,旁人很难劝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诩在三国谋士中的名气虽然不如诸葛亮这些,但是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抢着要他做军师。在曹操阵营的那些日子,贾诩过得怎么样呢?其实并不轻松。曹操是个值得追随的人,但是他身上有个毛病,就是猜忌心重,不准任何人负他,对于那些背叛他的人,下场就是死。想要在曹操阵营生存下去不是一件易事。
对于贾诩来说,他是半路转投曹操的,曹操对他的信任一定是不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贾诩不仅70岁高寿而终,他保全了自己,还保全了贾氏一族日后的繁荣。贾诩是怎么做到的呢?
曹操猜忌心重,贾诩不是不知道,当初他在袁绍和曹操之间选择,既然选择了曹操,就说明自己早有打算。贾诩知道,对于他这样的人,主公们定然是喜欢的,但是自身能力太强,将来肯定会被忌惮,没有哪一位主公希望手下太强,不受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保全自己,贾诩加入曹操阵营后就不那么活跃了。曹操召集众谋士议事时,贾诩会站在一边,尽量不冒尖出头,平时也尽量保持低调。
曹操询问到他时,他也会有所保留地提出些建议,贾诩也不强求曹操采纳自己的计谋。后来曹操多疑,在处置功臣的时候,因为贾诩事事低调,很多次都逃过处置。
贾诩被曹操信任,曹丕也十分信任他。贾诩因为藏得好,得以保全自己,也是因为能够洞察人心,才能避开一个又一个深坑。可以说,贾诩是最了解曹操的谋士,他清楚曹操的秉性,也清楚他的能力,更清楚他的抱负,只有跟着曹操,贾诩才能实现报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证明,贾诩没有选错,曹魏走到了最后,可惜被司马家族篡权。也许是贾诩早就有所预料,曹魏政权将来会出现意外,所以在临终前,他叮嘱自己的子孙后代们,日后千万不要站队,保持中立就好,这样贾氏一族才能安然无恙。
子孙后代按照贾诩叮嘱的在朝堂上不站队,然后远离皇权争斗,结果在贾诩去世后20多年,天下大乱,曹氏一族被夺权。
因为贾诩生前的叮嘱,贾氏一族保持中立,在权力争夺中存活下来,这都是贾诩的功劳,他的远瞻保全了家族,贾氏一族后来还成为权贵之族,能够在乱世中求生,才能够在乱世中规划。
贾诩是拥有大智慧的人,他懂得激流勇退,不为一时的名利就显露出野心,还懂得进退,最后得到了圆满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上来就站队的人是非常冲动的,搞不清楚情况,就最容易成为刀下鬼。曹操杀了那么多功臣,很多都是死于不懂得急流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