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一世界",有人说,读懂了宋代"建盏",就读懂了宋人饮茶的闲雅意境。6月2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紫玉瓯心——中国建窑建盏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精心遴选135件古代建窑建盏及相关文物,同时展出298件当代建窑工艺品,从考古发现、文化内涵、艺术风韵、工艺传承创新、新时代新发展等角度,全面展示了建窑建盏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和工艺创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窑黑釉兔毫盏,宋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窑黑釉酱斑盏,宋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窑黑釉铁锈斑盏,宋代

建窑,位于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以生产黑釉瓷器著称。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兴盛于两宋,产品以碗类居多,文献称之为"瓯"或"盏",统称为"建盏"。

国家博物馆策展工作部策展人顾志洋介绍,两宋斗茶之风盛行,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皆引为时尚。建盏造型简约,摒弃了过于繁杂的装饰,其黑色釉面最适宜衬托茶沫的白色,是审美与实用的一种自然结合,所以被认为是最佳的斗茶用具,迅速风靡。受此影响,周边地区窑场纷纷仿烧建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窑业集群,并广销海外,促进了中国古代制瓷技术的发展和传播,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人员现场演绎点茶等技艺,点茶是中国古代茶艺的代表之一

建盏是土与火高难度结合的陶瓷艺术。专家介绍,建窑窑工对温度火候的掌控炉火纯青,烧到一定温度时就要开始降温,让釉液在自然状态下流淌,形成独具特色的窑变釉面,如兔毫釉、油滴釉、鹧鸪斑、曜变等珍稀品种。

据16世纪出版的日本文献记载:"曜变斑建盏,乃无上神品,值万匹绢;油滴斑建盏,是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兔毫釉似兔毛纤细柔长,油滴釉似繁星点点闪烁,鹧鸪斑似鹧鸪鸟纹若脂似玉,曜变似日月星河宇宙浩瀚,无不传递出自然质朴的美感,反映了宋人恬淡典雅,在平静中求变化的审美情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众在参观中国建窑建盏文化展

建盏的风靡,也与宋徽宗的喜爱关系紧密。酷爱文学艺术的宋徽宗,也精于茶事和建盏的研究,曾写下"螺细珠玑宝合装,玻璃瓮里建芽香。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的诗句。大观元年(1107年),徽宗作《大观茶论》,文中对建盏的分类和功能进行了详细介绍。宣和元年(1119年),徽宗亲自为群臣点茶,史称"天子布茶"。

千年窑火,匠心不辍。当代建盏传承人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从新时代审美的角度重新思考和改进,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探索,推陈出新,创造出种类繁多的釉面和器型,极大地丰富了建窑建盏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让千年瓷窑焕发新机。

展览位于国家博物馆南6、南7展厅,展期3个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李扬

文:文汇报驻京记者 李扬图:李扬 摄编辑:彭丹责任编辑:江胜信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