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陈朝阳

何谓医疗品牌年轻化?医疗品牌年轻化是伪命题还是真问题?

6月22日,“医学界”——医疗品牌大观园第1期线下沙龙在上海医学界总部举办。

服务医者,改善医疗。

长期发展,回归品牌。

让我们一起回到沙龙现场,听听嘉宾们的精彩分享。

与客户同频,

医疗品牌必须“年轻化”

2023年之后,20岁的中国知名高端医疗品牌美华沃德医疗进行品牌焕新,启用集团新logo。

美华沃德医疗集团副总裁郭秋蓉在《20年“老牌”医疗的品牌焕新之路》主题分享中表示,品牌焕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对员工和客户的调研、访谈,洞察出美华沃德医疗20年生命力的来源,厘清品牌架构,通过品牌焕新建立文化自信,驱动战略共识,助力品牌传播和可持续发展。

郭秋蓉表示,作为上海领先的私立医疗服务机构,美华沃德医疗从上海华山医院内的美华妇儿服务发展为覆盖全家、全年龄段健康服务的医疗集团。目前,集团在上海拥有一家医院、三家综合门诊部和一家月子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任浙大附一胃肠外科医生的杭州一目可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周舒扬在《浅谈医学品牌年轻化视觉化营销》主题分享中提出,医疗品牌年轻化不仅仅是品牌年轻人化,品牌年轻化等于品牌当代化,不必非要成为年轻人的品牌,但品牌一定要与时俱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杭州一目可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周舒扬

“可视化在医疗临床决策中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患者知情同意环节。在医疗品牌建设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可视化的运用。不过,医学可视化的图库资源非常稀缺,市面上现有的医疗图片粗制滥造,还存在极高的侵权风险。”周舒扬认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庆松山医院是一家年轻的大型三级综合医院,由上市公司华邦健康(002004.SZ)创办,2020年5月1日正式运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年新闻调查记者、7年医疗品牌操盘手,重庆松山医院品牌推广部负责人、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委员张尚初在线上分享《新旧之间:目标受众导向下的医疗品牌进化之路》议题。

“老龄化+少子化势头出现,50、60后拥有财富积累和相对较小的对下一代经济负担,即将迎来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也是最庞大数量的一代老年人;70、80后成家庭决策中坚,消费观念更新。整体而言,医疗、健康、康养的需求和要求双提升。”

“客户在变化,品牌要进化。”张尚初认为,医疗品牌建设离不开对社会变化、目标受众的洞察,竞争的终极战场是客户心智,必须与众不同,医疗品牌建设要具有辨识度,形成品牌差异化标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其争论品牌年轻化还是老年化,不如先搞清楚这三个问题:目标人群是谁?他们需要什么?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医院品牌建设要走特色运营之路,内容精准化、病种产品化、医生IP化。”

郝希纯是一名医生创业者,也是中国头部健康科普创作者。郝希纯创办的可友健康体检定制、体检报告解读是特色项目。通过高质量的科普,可友健康形成了高黏性的会员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友健康创始人郝希纯

郝希纯在《做有效健康科普,实现从知识到决策的升级》分享中认为,有效科普的根本是好内容,可读性、持续输出是关键。有效科普决胜在内容,要在专业领域里发挥,坚持有价值利他,坚持科学性,坚持循证医学,为产品服务。

医疗品牌年轻化

是伪命题还是真问题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医院管理分会副秘书长沈奕青主持圆桌讨论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医疗品牌年轻化是伪命题还是真问题的圆桌议题,参与讨论的嘉宾认为,品牌年轻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医疗品牌建设也应该顺应潮流。年轻化是一个宏观抽象概念,在医疗品牌建设具象化的实践中,就是关注社会的变化、关注用户的变化。医疗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具有严肃性的一面,医疗品牌建设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还应关注温情、共情的问题,与客户在一起同频。

“总的来说,医疗品牌的年轻化不只是为了迎合年轻患者,不是年轻人化,而是代表着创新思维的年轻态化,是通过现代化、数字化、交互化的手段提升整体医疗服务的质量和体验。无论目标群体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可以通过适当的策略和方式,借助与时俱进的年轻态化的品牌建设,增强患者的信任和满意度,并促进业务的增长。”沈奕青对圆桌讨论进行总结。

谁是社会办医品牌建设的“1”号位?

在沙龙现场,“医学界”医院服务与品牌活动部陈朝阳带来《行业媒体眼中的医疗品牌建设观察》的分享,并对“医学界”医疗品牌服务产品进行介绍。

  • 在社会办医倒闭潮、开业潮、上市潮的背后是行业优胜劣汰,是规模化、规范化时代的到来,是向品牌要发展、要生存的时代来临。

  • 谁是社会办医品牌建设的“1”号位问题,值得关注和思考,这是医疗品牌建设的根本性核心问题。

  • 随着传播方式不断变化,医疗品牌建设成为一项极其复杂和专业的工作,对从业者来说是很高的考验。社会办医普遍存在人员流动大、营利性目标太强的问题,这与医疗品牌建设的长期性存在矛盾。

  • 社会办医不能继续打服务牌,做学术能力、学术品牌、学术文化建设成为必走之路。集团连锁品牌、医生个人品牌成为规模社会办医必须要厘清的问题。

  • 品牌资产时代到来,医疗品牌可以从成本中心到转变成营收中心,通过与第三方的异业合作实现品牌价值变现。品牌建设要与业务部门、业务一线融合,不能漂浮分割。社会办医品牌建设的过程中传播受限将成为很大、很难解决的问题。

“嘉宾的分享质量,绝对不亚于百人千人规模大会。”这是参会者对沙龙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生俱来的优势内容生产能力和千万级行业用户的超级精准传播渠道,“医学界”将持续赋能医疗品牌建设,“医学界”——医疗品牌大观园线下沙龙将会继续举办,敬请期待!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