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向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回答的根本问题、科学内涵及鲜明特质

学思平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理论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站在人类前途命运的角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世界现代化、怎样建设世界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内涵丰富,包括一系列重要的新论断、新观点、新理念,主要是战略目标论、深厚基础论、共同特征论等十个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是规律性认识、结合性认识的理论结晶。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根本问题,科学内涵,鲜明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基于中国国情、中国现实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发展方向,是对全球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只有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要求有科学的、系统的认识,才能在中国现代化道路上行稳致远。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从中国现代化具体实践中得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这一理论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深厚基础;既有鲜明特征,又有本质要求。

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回答的根本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世界现代化、怎样建设世界现代化等涉及现代化的核心关键问题。

(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治国理政过程中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形成了一个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党的二十大指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此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包括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等以及一系列重要论述。在这个科学体系中,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贯通“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第一点,体现了第一个明确。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第二个明确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以及对实现总任务的目标作了战略安排。“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方略具有内在一致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同样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等等。“十三个方面成就”中的每一个重要论断都体现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法论。例如: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中国共产党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突出问题导向,聚焦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三个解放”将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强劲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贯通“六大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强调,没有强大的人民军队,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顺利推进。这一思想明确了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并提出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这一进程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又是其可靠保障。习近平经济思想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有深刻的认识,就要科学地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新风险、新挑战,系统地思考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新机遇、新变化,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站在人类命运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站在千秋伟业、万年大计的长远发展的角度,强调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原则,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内涵和重要目标。习近平外交思想提出,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秉承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大大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际空间。习近平法治思想揭示了法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在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的过程中,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不仅通过文化强国建设、担负新的文化历史使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文化和精神动力,而且通过“第二个结合”的“又一次思想解放”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的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强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强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强国。这就意味着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人、一个民族都不能少,14亿人都在现代化“列车”上,都为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决定了它不是用周期性经济危机这种所谓的“创造性毁灭”的方式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是用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种“创新性构建”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消除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固有的基本矛盾产生的悖论,能够统筹处理好各种关系,跨越各种现代化的陷阱,诸如“中等收入陷阱”“福利主义陷阱”“修昔底德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等。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过程中,真正实现人的现代化,使人成为现代化的人。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站在人类前途命运的角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世界现代化、怎样建设世界现代化。我们建设的是物质丰富、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会安定、生态宜人的人民性现代化,人民幸福安康是这个现代化的目的;建设的是把国家和民族发展前进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自主性的现代化,没有依附、没有边缘国家,更没有恃强凌弱;建设的是不断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正义性现代化,要使各国都能一起制定规则,共同促进现代化的发展;建设的是坚持共享机遇、共创未来、共同做大“蛋糕”的分享性现代化,反对“独食性”现代化,反对掠夺性现代化;建设的是有信心、有意志、有能力应对好时代挑战、回答好时代命题的创造性现代化,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没有创造性是走不出困境的。

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主要构成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内涵丰富,包括一系列重要的新论断、新观点、新理念,不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体系,而且对于世界现代化理论也是巨大的创新。

(一)战略目标论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本性问题,关系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多次重大的历史关头都能够正确地判断国内外大势,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有力保证。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建设十三个方面的强国:包括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农业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贸易强国、文化强国、海洋强国、体育强国等。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金融强国。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还要建设五个方面的中国:数字中国(建成)、法治中国(基本建成)、健康中国(建成)、平安中国(达到更高水平)、美丽中国(基本建成)。这一宏伟而可行的战略目标是党领导人民历经百年的现代化探索获得的,是在无数成功与挫折的奋斗中获得的,不是哪一个人拍脑袋拍出来的。这一宏伟目标是全体人民智慧的凝练,是完全能够实现的。这一宏伟目标实现之时,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实现蓬勃发展之际,更是人类现代化走向强盛之际。

(二)深厚基础论

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既有中华文明的基础,又有马克思主义的基础,还有人类文明的基础。第一,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沃土,长达数千年的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给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国式现代化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的现代化,而不是跟着其他国家身后亦步亦趋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中国古老文明的赓续,而非消弭中国古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演进的结果,而非人类文明断裂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念兹在兹的神圣使命,必将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焕荣光。第二,中国式现代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确保现代化方向的正确性。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要求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中国式现代化成功与否,最关键取决于是否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能够凝聚一切力量和因素向既定目标迈进。第三,中国式现代化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新图景、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击碎了“西方优越论”“西方中心论”的魔音,向世界彰显了世界上现代化道路并非是色调单一的西方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的深厚基础使这一事件成为伟大的世界性事件,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是世界上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

(三)共同特征论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比如: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变,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和数字经济转变,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转变,从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等。任何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国家在实现本国发展目标的过程中都呈现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离开共同特征的现代化,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只呈现现代化的特殊性而没有普遍性。中国式现代化兼具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中国特色。这是由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是由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决定的,是中国现代化长期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决定的。所谓共同特征,就是不管是哪种社会性质的现代化,不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是资本主义现代化,都普遍具有且形成重叠共识的特征。共同特征是由不同社会制度性质的现代化共同创造出来的。由一种社会制度产生出来的现代化特征不是共同特征。因此,从西方开始的现代化或者仅仅是由西方文明提供的现代化范式不是共同特征。只有出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后,由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出来、与资本主义现代化呈现出来的具有共性的特征才是共同特征。

(四)鲜明特色论

中国式现代化有五个鲜明特征,这就深刻区分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不同,使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更加清晰具体。鲜明特色既是与西方现代化比较得出的科学结论,又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得出的科学结论,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的现代化。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具有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大肆掠夺自然、对外扩张侵略等特点。这是西方国家资本主义性质决定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特征中有人、有人民、有物、有精神、有自然还有世界,是一个关涉人、社会、自然、国际社会的现代化。这五个方面的特征是中国现代化独特规律的彰显,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体现。

(五)本质要求论

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从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角度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精髓和核心要义。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总结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的艰辛性得出来的科学结论,是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辉煌性得出来的重要论断,是总结人类现代化事业前行的起伏性得出来的实践观点。这个本质要求既包含着现代化共同特征和一般规律的精髓,也凝结着鲜明特色的核心与关键。这个本质要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践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方向指引。

(六)重大原则论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五项重大原则。其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重要保证,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与本质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式现代化不会走老路、邪路、弯路、死路,这一原则是“四项基本原则”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体现,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殊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不断满足人民的现实需要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广泛、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人民至上”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要求,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要求;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断释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活力,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动力;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全力战胜现代化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式现代化更是如此,不断进行伟大斗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七)哲学六观论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丰富了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独特的世界观使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广阔的世界视野,具有天下胸怀,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独特的价值观使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优秀的价值观,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而且弘扬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观;独特的历史观使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也扎根于世界历史之中,用历史长河滋养着现代化的新生命体;独特的文明观使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文明的无穷生命力得到极大地彰显,而且广泛地吸收借鉴了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独特的民主观使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创造人类民主政治新形态的典范,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开花结果,民主成为推动中国发展与繁荣的重要基础;独特的生态观使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成为世界生态文明的榜样。这“六观”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丰富了人类的现代化理论宝库。

(八)世界意义论

中国式现代化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的现代化,就其对历史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而言是无法比拟的,其世界意义十分重大。第一个意义就是中国式现代化从实践上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现代化=美国化或者西欧化”的迷思,这种迷思长期弥漫在很多国家的现代化历史中。中国式现代化向世人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这是一幅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促进全人类共同进步的壮丽图景。第二个意义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击破了旧有的西方现代化唯一性的神话,为世界上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路径选择。第三个意义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是和平基础上的主权独立和安全基础上的现代化,解决了“现代化与独立性”无法兼容的困局,跨越了后发现代化的所谓“依附性陷阱”,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探索本国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参考。

(九)系统工程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正确处理顶层设计与具体探索的关系,要求制定规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具体实际情况,把握好规律性,充满丰富创造性,鼓励大胆探索前沿实践和未知领域,积极寻求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正确处理战略与策略的关系,要求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全局性、稳定性,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战略支撑;另一方面为战略实施提供具有科学方法的策略。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要求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处理好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变与不变、原则性与创造性的关系,在守正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实践、制度、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创新。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同时兼顾效率与公平。正确处理活力与秩序的关系,要认识到活力与秩序并非此消彼长的矛盾对立关系,二者是可以并行存在发挥作用的,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维持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正确处理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要求必须把我国发展前进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十)伟大斗争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无处不在,解决矛盾必然要进行斗争。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不可少地会遇到一系列始料未及的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必须通过坚韧不拔的斗争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赢得现代化事业发展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应对来自国内外各个领域的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刻意回避矛盾、消极应对矛盾要不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斗争”一词,我们要同一切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因素作斗争,要同一切阻挠、干扰中国式现代化的因素作斗争。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斗争更加复杂艰难,必须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行动准备。具体而言,就是要坚决同腐败分子作斗争,坚决同歪风邪气作斗争,坚决同各种危害法治、破坏法治、践踏法治的行为作斗争,坚决同妨碍、迟滞、阻挠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势力作斗争,坚决同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作斗争,等等。

这十个主要方面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丰富和发展了人类现代化理论。

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两大鲜明特质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作为原创性思想,具有对规律的科学把握、对国情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等鲜明特征。

(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是规律性认识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是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研究现代化规律的理论结晶。这一理论体系是基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得出的规律性认识。

坚持问题导向和胸怀天下,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人类社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这就是从农业国到工业化、从自然演进到叠加发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深受文化传统、社会制度以及内外部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不同的国情之下现代化的路径也各异,不可能用一种样式对照剪裁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之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立足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如:现代化的空间展开方式的规律就是从顺序自然进程到叠加进行。第一批现代化国家主要是西方国家,抛开其性质和路径不谈,其现代化按照先工业化,再城市化,接着是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这样一个顺序展开。这个现代化过程用了200年。这是串联式现代化。第二批现代化国家是二战后的一批新兴国家。这些国家基本上走的也是这个路径,但是时间被压缩了,空间也被挤压了。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从过去一个接着一个顺序发展,到现在是交错式发展,一个阶段没有完成,就嵌入了另一项任务。工业化没有完成,城市化就大规模开始了,紧接着就要进行农业现代化,这是嵌入式现代化。现在是第三波现代化,也就是并联式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并行。我国现代化道路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遵循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的“串联式”发展道路。我们国家遵循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的“并联式”道路。这种叠加性就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复杂性、艰巨性,很多的难题必然会叠加出现,我们必须用系统的思维加以解决。

坚持人民至上和自信自立,我们党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规律,这就是现代化是人民性的现代化和独立性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推进现代化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的现实利益、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让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现代化同样强调人民利益的重要性。例如:越南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发展繁荣和幸福的国家,激发民族强盛与长存的精神、意志和决心,发扬在建设和捍卫祖国事业中的文化价值和越南人的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本身就意味着摆脱了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依附性。只要真正坚持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国家独立性就有了保障。

坚持守正创新和系统观念,我们党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规律,这就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各领域、各方面的现代化要整体推进。在现代化进程中,守正守什么?守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这一点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否则就会偏离方向,甚至犯颠覆性错误。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锚定正确的前进方向和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够极大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中国共产党坚持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创新创什么?创造更加具有原始创新性的新质生产力,创造能够更加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新型生产关系,创造充分涌流的社会财富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系统观念告诉我们,现代化事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式现代化内在的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重要领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都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场域。这些战略性布局是整体性、系统性的。

(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是结合性认识

无论是从历史进程看,还是从现实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都是“两个结合”的思想结晶。“两个结合”使我们极大地解放了思想,极大地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这一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世界观、方法论认识当代中国国情,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辉煌图景,标明了其鲜明特色、本质要求以及重大原则等。我们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这些理论和实践对于世界现代化理论是极大的创新。我们坚持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主张,强调在国内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际社会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使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有方向、有立场、有理想。

这一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比如:中华文明以农耕文明为主,兼具游牧文明、商业文明的特性,三者相互交融,共同促使中华文明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物质文明,也为我们创造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基础。又如:以“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为核心的政治文明,强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建立了一系列较为完备的官僚制度、军事制度、地方管理制度,诸如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郡县制、行省制等,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丰富的政治智慧。当然,这种政治智慧是被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改造过的。再如:先秦以来,中国人往往聚族而居、聚村而居,彼此协作生产、邻里互助,遇大事则由族长或乡绅里贤按照习俗、惯例处理,“明德慎行”而“礼治”遂成。由家而族,由族而国,爱国即爱家,因而在“家国同构”的中国,不仅讲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推己及人式的社会关怀,而且在民族危亡、国家存续之际能够毁家纾难、舍身救国,这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社会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原创性理论贡献。这一贡献不仅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具有科学指导意义,而且对于人类现代化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辛向阳:长安街读书会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重庆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凤凰新闻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邱诗懿;初审:程子茜、陈佳妮;复审:李雨凡

更多精彩请点击

长安街直播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千余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党代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新时代坚持用读书讲政治,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2015年长安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发布至今,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用读书讲政治”的宗旨,关注粉丝涵盖了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特区。累计阅读量达到了近亿次,其中通过朋友圈转发量千余万次,参与互动人数近千万人,平台产品质量高,针对性强,受关注度较好。并在中央相关宣传网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相继同步入驻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北京时间、澎湃政务等新闻客户端,形成了系列的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累计影响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大中院校等受众数亿人次。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现正面向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各省市县(区)等所在的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单位部门联合开展相关党建阅读学习活动。近日,经相关部门批准,已正式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证监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青团中央等定点帮扶地的有关单位加入“长安街读书会”党建阅读合作机制,并联合承办“长安街读书会”系列读书学习活动。

关注公众号,回复:【申请入会】【学思平治】【党建阅读】【智库】【好书推荐】【干部培训】【免费赠书】【直播】【新书报送】【期刊报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