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放出风声之后,很多地方已经悄悄开始“招募乡贤”了。

如果我们以“乡贤招募令”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的话,我们会看到,近几年来,已经有不少城市发布了招募“乡贤”的信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什么样的人能够被称为乡贤呢?我们随便打开一个招募令可以看到,大致的内容如下:

在外工作的成功人士、外出求学的优秀学子、德才兼备的基层干部、热心公益的社会贤达、反哺乡土的产业能人、以文化人的道德模范、建言献策的优秀典范。

那么“乡贤”有什么好处呢?引用当阳市的一段话可以看到,乡贤将被当地政府在“经济待遇、政治待遇、学历津贴和学费补贴”等政策方面给予倾斜。

各地政府希望有能人能够带领村民致富,至少这个明面上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乡贤这个词,最大的问题,是推翻了建国以来的马列主义阶级叙事。

事实上,社会贤达、开明士绅,在建国之初是被广泛团结的,与之对应的,土豪劣绅是要被打倒的。因此可以说,建国之初我们国家是存在社会贤达的,这是历史条件所限,不可避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我们在建国之初,便进行了三大改造,到了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可以说,在完成三大改造之后,中国大地上已经不存在所谓“乡贤”了,取而代之的,都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那么回乡带领大家致富的成功人士有吗?显然是有的,而且还不少。比如说著名的农民将军甘祖昌。

1957年,开国少将甘祖昌将军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的职务,带着家人回到阔别20多年的家乡,从此开始了29年的“农民生涯”。在农村的二十九年里,甘祖昌将军与群众同甘共苦,带领大家修建了3座水库、25公里长的渠道、4座水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甘祖昌回乡后,组织上照发给甘祖昌薪金,据统计,1957年至1984年间,甘祖昌工资收入加原有存款共计102452元,其中支付用于国家建设的有79032元,占总收入的70%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疑,甘将军是为家乡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把自己放到比人民群众更高的层次上面,他说“我是共产党员,没有给党和人民做什么贡献。与已经为革命献身的同志比,如今党和人民给予我的已经使我有愧了。怎能去过享受的生活呢?”

相比乡贤,我们有很多更加“社会主义化的词汇”可以用,比如说“党和人民的好儿子”、“农民的儿子”、“优秀的共产党员”、“致富带头人”、“致富领头羊”等等。

那么这些词汇与“乡贤”一词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我们可以从邓小平同志的一段论述中找到答案。“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

而乡贤,本质上,是一个“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阶级。是一个与人民群众对立的词汇。如果这个词被确立起来了,那么“青天大老爷”迟早也会重新回来。那时候,我们的人民群众,免不了要受二茬苦、二遍罪了。

喜欢本文的话,欢迎关注活在信息时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