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6月25日,首届京津冀学校思政课建设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上发布了《京津冀学校思政课建设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发展二十条倡议》,下半年起,京津冀三地将聚焦“学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思政课教师能力素质联动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发展”“强化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服务功能”等方面,联合开展20余项重点工作。

会上,中国考古博物馆、平津战役纪念馆、正定县塔元庄村等首批45个“京津冀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正式成立。同时,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成立了“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学科协同创新中心”,中心成立后,将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专业优势,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提供有力支撑。

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天津市教委主任荆洪阳表示,天津市将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联合构建人才交流互通、学术资源共享、品牌项目打造等机制平台,推动三地高校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董兆伟表示,希望充分发挥京津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研联盟力量,密切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对接合作,产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搭建联合教研教学平台,加强教学研讨、集体备课,打造具有京津冀特色元素的“思政金课联盟”。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表示,京津冀三地持续推动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各自在不同领域取得了很多独特经验,京津冀学校思政课建设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发展有基础、有锐气、有后劲。

此次论坛分为全体大会、平行论坛、主旨报告等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林建华教授,南开大学原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新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助理、历史学院执行院长展龙教授,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柴勇教授,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郑燕菊教授等三地思政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分别作主旨报告。

据了解,此次论坛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主办,天津、河北教育主管部门协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承办。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