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顶端新闻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媒体报道称,5月以来,河南省降雨量比多年平均值少了70%以上。天气预报说,6月24日前河南无大范围有效降水。最近看到不少河南省抗旱保秋的视频,有很多农机在沟河渠坝抽水,密密麻麻的水管一根挨着一根;有不少大爷大妈冒着高温浇地,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成了抗旱浇地的主力军;其中一位大姐跪在干渴的田野无奈求雨的视频,令我深有感触。

视频中,那位大姐顶着炎炎烈日,站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收割后的麦茬反射着耀眼的光,仿佛一柄柄闪着寒光的匕首,又好一个个似面目狰狞的妖魔鬼怪,在喷火吐烟。那位大姐跪在地里,捧起一把干成碎末的黄土,苦苦哀告:“俺这儿几十天没下雨,地干哩裂口,庄稼都渴死了。一求天,二求地,三求龙王打个大喷嚏,给俺下场雨吧,让俺耩耩黄豆种种玉米中不中。”她表情痛苦,真是欲哭无泪,愁肠百转。

据了解,今年河南小麦面积大约8500万亩,自5月14日开始从南到北收割,到6月7日麦收结束,天气不错,没有出现像2023年麦季的连阴雨,确保了颗粒归仓。可是麦收以后,大部分地区一直没有有效降雨,有水利条件的农田种了秋作物,没有水利条件的只能等雨播种。已经播种的地块,不下雨还得继续浇,否则,要么种子不发芽,要么刚出来的嫩庄稼苗被旱死。

前几天我因工作去许昌办事,路上看到高速公路两侧大片的麦茬地还没有播种,有些春玉米春花生长势不错,可在炎炎烈日的烘烤下,气温接近40℃,庄稼叶子卷卷着,急需灌溉。真是“野田禾稻半枯焦”,难怪“农夫心内如汤煮”啊。田野里,浇地的人并不多。

这两天,我曾经问过一位亲友,旱情咋样?浇地了么?他说:“天天毒日头晒,热得没处藏呀。浇地?浇过了,还旱。坑里见底,河里断流,抽哪里的水?机井啊,有些地块儿有井,很多地块儿无井,有井还得井里有水,有水还得有配套设施。再说了,浇地也得扎本。粮食价格一直上不去,浇的次数多了,还不够本钱,所以好多老百姓干脆躺平,听天由命了。” 听他说了一串子,我不知道说啥好,也怕他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赶忙岔开话题。哎,农民真是作难!

说到农民难,我想起了为民请命的李昌平。2000年春天,时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看到农民因负担太重大量外出务工,造成田地撂荒等严峻现实,给国务院总理写了一封信,反映“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实际情况。小小的科级干部连个七品芝麻官都不是,竟敢越级给宰相上书,这不合官场规则,让李昌平无法在当地立足,无奈辞职外出闯荡,也变成了农民工。所幸朱镕基总理看到了这封信,而且高度重视李昌平反映的问题,派专人调查核实情况。就是因为这封信,2006年国家全部免征农业税,取消农民各种不合理负担,农民不但不用交延续几千年的皇粮,还能享受种地补贴,有力地促进了三农发展。前几年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如今“农村真穷”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可本人觉得“农民真难,农业真危险”,应该还没有解决到位。这里暂且不提农民在城里买房、看病、子女进城入学等问题,就说种地吧,几千年过去了,农民还要望天收,一斤粮食还买不到一瓶矿泉水,这种状况啥时候是个头?农民如果再不愿种庄稼,让土地荒芜,粮食安全该咋解决?

这些年,国家对河南定位是“产粮大省”,河南每年的粮食产量可以养活3.8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7%。河南规划了很多标准良田,里面配备了节水灌溉设施,但有的井里没有水,有的没有电,有的配套设施管理不善,用不了几年,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究其原因,当然有很多,比如资金层层截流,偷工减料,管理不善,人为损坏等等。几千年了,多数农民一直还要靠天吃饭,人在大自然面前是何等的渺小啊。

好在河南省一直高度重视干旱问题,并及时下拨抗旱救灾资金,各级政府都在全力以赴组织群众抗旱保苗。国家防总于6月12日对河南省(同时还有山东省)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工作组协助指导抗旱工作,发挥气象、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优势,强化旱情会商调度,科学调配抗旱水源,充分发挥水利灌溉工程作用,挖掘水源潜力,力争做到能浇尽浇、应浇尽浇,最大程度减轻干旱影响和损失。

我写好上面这些文字时,南阳已经启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几个县先后落雨。我所在的社旗县也实施了人工增雨,6月16日原本预报的小雨,在人工干预下,大约中午13:05变成了中雨,半小时后转成小雨,现在还在下。可是亲友们说雨下的范围小,有的乡镇还没下。据最新预报17日小雨,18日阴天,19日一直到21日都有小雨或中雨,看来不出意外的话,本地田野之渴能解。

但愿我们全河南省及其他省份的高温天气和旱情都被雨水一扫而光!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志国,河南省社旗县饶良镇人,喜爱读书散步,现在社旗商务部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