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类的敬畏从不是权利的让渡,也不是所谓本末倒置的糊涂,而是人类智识拼图里有关人道主义与人文关怀的再进一步。 」

“前半辈子的事就忘掉吧”,杜江对小狗珍珠说。

但是在那之前,小狗珍珠没有名字,耳朵上的编号是它作为“实验犬”的前半生的唯一证据。

6月24日晚,#杜江霍思燕收养实验犬#悄悄登上热搜。一条三分钟的视频记录了在公路旁草坪里静静等待死亡的小狗与杜江霍思燕夫妇的相遇、被送往医院、被确认为实验犬、成为拥有姓名的霍家家庭成员的全过程。

 杜江霍思燕收养实验犬:涉过科学计量的河,用人性缝合隔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杜江霍思燕收养实验犬:涉过科学计量的河,用人性缝合隔阂

(杜江霍思燕收养实验犬视频)

至此,那个伤痕累累、充满畏惧、无助颤抖、乖巧配合检查的实验犬,成为了被视作“掌上明珠”的比格犬珍珠。

评论区的网友们纷纷垂泪,为“被实验”的命运、为弱小生命的共情、为温暖善良的收养。

在“实验犬”被更多人了解的同时,对于明星分享的意义、动物实验的合理性以及人权与动物权利的探讨声也愈发响亮。但诚如霍思燕视频尾声里提到的,“发这条视频并没有谴责的意思”,谈论的意义在于一份更广泛而进步的认知与行动,而不应该是纸上谈兵非此即彼的腥风血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博热搜话题)

明星声量之下:荧幕以外不只是碎片

“第一次听说实验犬,感谢你们照顾她”“第一次听到,希望大家都善待动物”……

对于很多人而言,霍思燕的视频是他们了解到实验犬存在的第一个窗口。这一次的热搜不是荧幕之内的星星点点与余晖,也终于无关真假吃瓜、CP大战、人设营造、应援吵架。

娱乐圈有时会陷入众声喧哗,流量的裹挟下,是非对错真真假假也容易泥沙俱下,于是清朗行动打响,渴求这份聚光灯下的风气成为可以被复制的风清气正。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是自己,但又不只是自己。自身声量的加持,媒体传播的放大,让他们的一言一行轻而易举被观察、被模仿,乃至悄然蔓延。所以明星做了什么,又分享了生活的哪些碎片,很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题下网友们的评论)

“这才是明星的意义,传播为大众所不熟知的正能量的东西,而不是整天情情爱爱”,这条来自热搜话题的热门评论迅速成为大家的嘴替,正向示范效应开始扩散,意义开始彰显。

诚然,“人不只有一种活法”“生活也需要娱乐”是明星们形形色色生活碎片的合理性所在,但是在自由表达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作为公众人物“与社会对话”的隐形义务。只言片语化作在云端振动的蝴蝶翅膀,轻轻颤动间,网线另一端便会有一阵风吹拂过一整片土壤。

就像红毯上的国风战袍点燃大众衣着上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火苗、女星在社交平台讲述自己遭遇性骚扰的往事给更多女孩带来勇敢发声的力量,在杜江霍思燕的视频发布后,也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实验犬的存在与收养实验犬的途径,接收明星声量的另一端向来是一个群体、一个社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众人物始终在与社会对话)

温情的旋律中也偶尔夹杂着散落的音符,“希望不是作秀”成为了部分网友的一句嘱托,带有半分质疑、半分希冀。一方面,过往作秀与人设营造曾为大众带来真情实感与幻灭的落差,让他们的“相信”不敢不带有一丝迟疑;另一方面,质疑总是轻而易举,似乎在每一个舆论场里自然而然的萌发,因为轻言轻语无法追责。

然而,在独立思考、辩证判断的基础上,何妨多一分对于善意的信任。出发点与归处同样重要,做了什么比想了什么更重要。当只有编号的实验犬被回家成为珍珠,当实验犬的身份被更多的人看见,当哪怕一个人因为这则视频去带一只结束使命的实验犬回家,意义便已抵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退役实验犬领养事宜受到关注 @比格公社)

人宠关系之外:一场"学会爱"的修行

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小猫小狗似乎早已不是“与我无关”的生命客体,而是一个个具有治愈力的独立个体。这源自一种后天习得的“爱的能力”。

担心没有给小咪买到最好吃的罐头、最好玩的玩具,希望自己做的更多一点、它不要遭受一点痛苦,“养猫后才真正明白,爱是常觉亏欠”。前段时间,有铲屎官审视自己与小猫的关系之后得出结论表露心迹,获得此起彼伏的共鸣。

在他们眼中,养小动物并不是为了让它爱你,而是让你可以爱它。其中既投射着对于被爱的形状的期待,也饱含着不被计算与权衡的爱的范式,这些洞悉爱、了解爱、实践爱的能力统统是从宠物与养宠物的过程中学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养猫之后才知道,爱是长觉亏欠”)

也正是因此,在爱宠人士的眼中,实验犬肚子上的疤痕、眼底流露的无助、顺从与小心翼翼纷纷成为共情力的情绪开关,不由自主泪眼涟涟。

于是有人开始把矛头瞄准“动物实验”,取缔动物实验的呐喊潜藏在这场讨论的余声里。

事实上,与人宠关系的个体羁绊有所不同,人类与实验动物之间的关系是放置在一个更宏大的叙事体系下而被谈论的。小白鼠与比格犬们在科研的大背景下并不归属于某个人,而更像是献身于某份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纪录片《宠物一千零一夜》)

在一个个可以计量的丰硕医学成果里,一个个难以计量的实验动物不断成为被反复推敲的数据,成为科研论文中隐形的注脚,成为药物与疫苗成功落地的无冕英雄。

1921年,加拿大外科医生班廷和他的学生贝斯特在编号为406的小狗的帮助下让胰岛素成为人类医学史上的罕见奇迹;一百年后,通过小鼠、大鼠和非灵长类动物的实验,新冠疫苗得到可靠的科研数据。

这又何尝不是属于今天的电车难题?在当下的发展阶段,动物实验仍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意义,正如霍思燕说的,“我也知道目前实验动物可能是必须有的一种存在,感谢实验狗狗为我们的付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霍思燕视频结尾写到的)

看到被收养的实验犬珍珠,很多动物医学学生与网友们也分享了自己的感触与无奈,“原来它也需要爱”“实验过程中都会尽量减轻实验动物的痛苦”“谢谢你摸摸它”……

这是人宠关系之外的更复杂的议题,但唯一不变的,了解或者接触实验动物也是一场“学会爱”的修行。它可以复制、可以遗传、可以向更广阔的土地扩散,就像霍思燕夫妇身体力行地收养,为儿子嗯哼与粉丝网友们的心中播种下一颗爱的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学生说——)

我们期待医学事业的高速发展,渴望无需动物做实验那一天的到来,但是在此之前,我们也可以学会爱的实践。那是实验里更温柔的针脚、一次不吝啬的抚摸,那是一颗颗敬畏与感恩的心、减少冗余实验,那是更加完善的闭环、让每一只退役实验犬有家可依。

谢谢你小狗,我们看见了你的奉献,也看见了无形的徽章。我们想告诉你的是,世界上不只有科研数据与药品研发的实验,爱也是一场盛大的实验。

‍‍‍

人与动物之间:看见是改变的起点

在“取缔动物实验”的呼吁声对岸,“过分提高动物地位实际上是在压迫人的权利”是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但在一定程度上,这似乎存有抛开历史条件、将人与动物置于天平两端之嫌,一边浮上来,另一边便得沉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搜话题下另一个广受讨论的“战场”)

然而事实上,人与动物不应该是此消彼长、非此即彼的对立两边。

更早之前,动物似乎更多被当作一个不具有情感生成的工具,作为实验成果诞生前不被看见的那部分。而在今天,同样作为生命,人类对于动物的思考是普世意义上强者生命对于弱者生命的“看见”与“反思”。

实验动物之外,导盲犬、缉毒犬也是这般的存在,他们超脱了驯服与依赖的豢养关系而融入更广阔宏大的叙事中,有其不能替代的意义,但不应该被看作工具。

在北京公交警方的警犬基地里,有一片区域存放着警犬的墓碑,每一个墓碑上都刻有小狗警察的姓名。也许这样的举动尚显微小,但这是他们的意义被看见的珍贵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犬墓碑 小红书@别打头会变笨)

人类的敬畏从不是权利的让渡,也不是所谓本末倒置的糊涂,而是人类智识拼图里有关人道主义与人文关怀的再进一步。

虽然,对于动物保护、对于宏大叙事里作为人类工作一部分的动物关怀、对于人类与动物的关系认知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明天一定比今天更明亮。

而且齿轮早已转动,就像看见是认识的开始,思辨是改变的开始。

希望那一天早些抵达,当动物也不必成为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自然博物馆结束语)

(文中图片来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