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25日上午,位于韩国京畿道华城的一家电池工厂发生火灾,截至目前共造成23人遇难,另有8人受伤,其中绝大多数遇难者为中国公民。这几乎是韩国历史上单一事故中造成外籍公民伤亡最大的一次事故。

这场事故引发了中韩社交网站上的哀悼,同时也引发了思考:为何会造成这么大的人员伤亡?到底是哪个环节酿成了如此悲剧?

同时,对于在异国他乡工作漂泊的众多中国同胞,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以及这不幸事故能对中国国内的有关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启示,这些问题同样也值得我们深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韩国锂电工厂火灾事故现场(图/韩联社)

出事公司“资不抵债”

本次出现火灾事故的AriCell是一家从事一次锂电池的工厂,而在社交媒体中,有许多网民将该工厂生产的电池与汽车动力电池等进行关联,进而对新能源汽车及数码产品产生恐慌。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一次锂电池”?

简单来讲,这种电池有点类似于我们在家中使用的干电池,即仅可以使用一次,不能进行充放电;而与之相对的,就是在手机、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锂电池,业内称为“二次锂电池”。

一般情况下,一次锂电池由于不支持充电,所以用处主要在需要持久放置、且消耗电流量较小的产品,例如传呼机、仪表盘、部分需要长期放置的检测设备,以及智能电水表等产品。相较于二次锂电池,一次锂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寿命长、耐漏液等优点,但受限于很难对电池本身采取充分的保护措施,因此稳定性方面较弱,进而导致的问题便是安全性较差。

而从人员信息管理角度来看,我方在外机构可发挥积极作用,在自愿原则上,进一步倡导在外劳工的信息注册制度,并留下派遣机构、家属的联系方式,建成国内派遣机构的联络机制,以便在突发情况下,快速识别中国公民身份,便于及时提供领事保护服务,联系国内家属尽快完成相关复杂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