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的宜都市跟直辖市重庆差不多,山高路陡,特别适合三线厂“靠山、分散、隐蔽”的厂址选择原则,在三线建设时期引进五家三线厂或研究院,分别是238厂、288厂、388厂和717研究所、712研究所,这五家三线企业在特殊时期,都为国家作出过卓越贡献,但要说哪家三线厂最幸福,还得说是388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88厂全名为“国营中南光学仪器厂”,不同于其它三线厂,388厂在过去的岁月长河中,历经三线建设结束,下岗潮,企业搬迁等多重磨难,老厂区还依然活着,位于湖北省宜都市高州坝镇宋山冲村,地处宜都市城郊位置,距离城区不远,只有不到15公里30分钟左右的车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88厂是三线建设期间宜都市引进的重要三线厂,隶属于第五机械工业部,主要为潜艇、舰艇生产配套的光学镜头、精密光学仪器等光电设备,于1966年5月一期厂区建设工程正式动工,1968年建成投产,员工主要是来自北京、上海、昆明等城市的中专生、转业军人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88厂90年代初期有职工3000多人,加上家属,厂区常驻人口超过2万,配套设施完善,全厂共有10个车间,35个科室,除了三线厂标配学校医院、商店邮局以外,还有码头、工具、机修、热处理等车间,那时候工厂欣欣向荣,总产值达到2000万元,在宜都市五家三线厂中,名列前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88厂同多数三线厂一样,过去的几十年历经多次磨难,先是八十年代初期,国家战略调整,三线建设结束,军工订单减少;再是九十年代后期,随着下岗潮的到来,388厂也没躲过厄运,实行“末尾淘汰制”,简单点说就是“每个车间,每个月的最后一名直接淘汰下岗,更悲惨的是,21世纪初工厂还搬离宋山冲村,对老厂来说,可谓命运多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88厂从建厂以来,不过60年的历史,历经多次磨难却依然活着,老厂也没有被废弃,而是利用原有建筑,打造军工小镇。在388厂诸多老旧建筑当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大礼堂,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保持原来的模样,座椅齐全,远远望去雄伟壮观;走进其中,仿佛回到几十年前,韵味十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线厂是特殊时期的产物,为了满足当时国际形势的需要,都建设在大山深处,随着国际形势缓和,三线建设结束,又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得需要,要么搬离,要么破产,许多老厂区都成了残垣断壁,相比起来,388厂不但没有被抛弃,还旅游开发打造成军工小镇,对厂区本身来讲,确实幸福,你说是不是?